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
文 | 滄海夢想家
編輯 | 滄海夢想家
1972年日產就開始和我國有了貿易往來,至今已經有了52年的歷史,並且日產在中國成立的合資公司也一起走過了20個年頭。
但是輕視中國市場,忽視消費者訴求的日產,在經歷銷量暴跌51.9萬之後急了,選擇對中國市場下狠手,如今境遇卻雪上加霜。
那麼,日產究竟對中國下了怎樣的狠手?如今現狀又是如何呢?
-<被邊緣化的日產>-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汽車行業快速發展,世界上出現了許多大牌汽車廠商,而汽車沒有快消品的屬性,所以原本作為重點的歐美市場也逐漸趨於飽和。
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東方吹來了一陣春風,於是許多企業又趁著改革開放的浪潮,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而與我們僅僅只隔著一個海峽的日本,其代表車企之一日產,就是最早一批進入我國汽車市場的企業之一。
早在1972年,日產就向我國出口了第三代公爵轎車,並且在1993年率先成立了鄭州日產,六年後成立風神汽車並在2003年,正式成立了東風日產,次年與鄭州日產合併。
可以說日產在中國的市場發展是幾度變化,但是當2004年穩定下來後,日產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可以說是步入了正軌。
2015年,日產銷量在中國首次突破100萬輛,並且在2018年創下了銷量的巔峰,當年,日產總購售出156.4萬輛,甚至超過了豐田在華的銷量。
但是巔峰之後就是連續的下跌,2019年銷量154.69萬輛,次年145.67萬輛,2021年和2022年則分別都只剩下了138.15萬和104.5萬輛的銷售量。
與巔峰時期的相比,2022年的銷量直接暴跌51.9萬輛,而今年第一季度,日產中國如銷量為16.2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6.8%,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而根據2023年5月的銷量顯示,日產在中國銷量只有6.6萬輛,已經快要跌出中國市場前十的名單,而今年又是日產在中國的20歲生日,這樣的成績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自雙標成性>-
日產銷量的暴跌,不止和2019年那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相關,全球市場衰微也有一部分的原因,但是更多的還是日產自己「作」出來的。
2021年,當時我國國內的緊湊型SUV市場競爭還很激烈,早期進入市場的一批車型已經開始失去了競爭力,而日產的奇駿就是其中之一。
奇駿競爭力的消失忙不只是因為其車型的落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使用的日產CVT變速箱,要知道這款變速箱「風評」向來都不怎麼樣。
但是在中國消費者和市場關於CVT負面反饋如此之多的情況下,日產卻在之後的奇駿上,依舊選擇了CVT變速箱。
而對於美版奇駿,使用的卻是8AT,這之中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的,光是口碑上,8AT就甩了CVT不止一條街。
之後日產另外一款緊湊型SUV艾睿雅,在本來銷量就不怎麼好的情況下,更是選擇漲價1.2萬元,性價比不高,除了外形優勢不大卻還漲價,有這錢不如去選擇比亞迪家的宋Plus。
除此之外,日產在今年8月份緊急召回了一大批汽車,原因就是發動機的一部分零件被發現出現了問題。
這次召回涉及的數量甚至高達138萬輛車,作為消費者,肯定是希望企業能夠從根源上解決質量問題,最好要把握好商品的品質再出售。
再加上老生常談的簡配問題,2023新推出的日產軒逸,全系標配1.6L四缸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現在最大馬力從135匹直接降到了122匹,而峰值扭矩也從159牛米降到了155牛米。
如此雙標,也難怪日產在中國市場逐漸被中國消費者拋棄了。
-<自遲到的補救>-
一直作為市場寵兒的日產,最終還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為了挽回逐漸丟失的中國市場,日產採取諸多措施挽留消費者,但似乎效果並不怎麼顯著。
像是現在在國內更為有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方向,日產專門推出了艾睿雅作為專門針對的車型,但是也因為漲價的緣故,今年一到四月,艾睿雅的銷量分別為67、64、329和495輛。
日產在五月份推出了一款奇駿新車型,採用超混電驅動技術,然而相比傳統燃油奇駿,奇駿e-POWER的定價已經不再符合新能源車的價格體系。
奇駿e-POWER雖然採用了混動技術,但與國內混動產品的價格不匹配,由於其嚴格意義上並非新能源車,因此不能掛綠牌,對於需要搖號的城市來說,這會帶來不小的挑戰。
在新能源領域,日本的幾個車企發展,對消費者來說已經沒有了足夠的吸引力,不管是混動還是純電動,奇駿最新車型和艾睿雅都反響平平。
再加上原本日系車能夠大獲成功的原因也就是省油耐用,而這些閃光點,也早就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逐漸暗淡下去。
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發展之迅速,自主品牌的進步也在一步步將日產逼退到市場的邊緣,在中國發展的順風順水的十幾年間,讓日產逐漸不思進取。
忽視消費者的訴求,輕視中國市場,曾經輝煌在全球都佔據一席之地的日產,如今也備顯頹廢。
在20周年慶典上宣布要在下個20年「再造一個東風日產」的豪言壯志,怕是也再難實現。
在中國市場「瀟洒」多年的日產,一度在中國創下了優秀的成績,但是這樣舒服的生活卻沒有換來其對中國消費者的重視,反而蹬鼻子上臉漲價減配。
中國消費者從來都不是好糊弄的,誰對中國市場足夠重視足夠用心,在消費者心裡都有一桿秤在評判,糊弄中國消費者只有被拋棄的結局。
讀此文後煩請您關注+評論,方便您迅速關注到最新內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