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2022年09月27日11:18:16 汽車 1812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編譯 | 楊玉科

編輯 | 李國政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大眾汽車集團正在考慮將生產線搬離德國根據地。


據彭博社2022年9月22日報道,沃爾夫斯堡正在討論的幾個計劃之一是,將多個車型生產線從德國和東歐工廠,轉移到大眾汽車集團比利時、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工廠。


如此激進的考慮實屬無奈之舉。和許多北歐製造企業一樣,大眾汽車集團也受到俄羅斯限制天然氣出口的影響。


俄羅斯最近切斷了北溪1號天然氣運輸管道。雖然最初暫時關閉目的是維修,但後來被無限期延長。俄羅斯是德國天然氣的主要來源。


俄羅斯這一舉動被廣泛認為是一種政治舉動,旨在懲罰西方國家因俄烏衝突而對其實施的制裁。如果北溪1號不能重新開通,從2023年6月起將造成嚴重天然氣短缺。


大眾汽車集團在一份聲明中寫道:「作為中期備選方案,我們正專註於更大程度的本地化、產能轉移或技術替代方案,類似於在晶元短缺和其他近期供應鏈中斷等挑戰背景下,已經採取的常規做法。」


如果德國繼續填補天然氣儲備,未來6個月,大眾汽車集團或將保持生產。目前,德國天然氣儲備為90%,但這個數字可能在冬季大幅下降。大眾汽車集團此前已承諾,將其天然氣消耗量至少減少20%——這是德國政府設定的目標。


大眾汽車集團還擔心其供應商應對能源價格上漲的能力。如果這些供應商被迫減產,甚至停止生產線,將對大眾汽車集團生產產生潛在影響。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生產線搬離德國?


今年冬季和2023年,如果天然氣短缺繼續惡化,大眾汽車集團可能將生產設施從德國和東歐轉移到其他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將顛覆歐洲工業格局。


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公司數據顯示,歐洲天然氣倉庫目前已滿85.6%,德國庫存接近90%,但冬季情況還不那麼明朗。如果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不能恢復供應,預計大眾汽車集團將從2023年6月開始面臨天然氣短缺。


這種情況下,以大眾汽車集團為代表的能源密集型企業,不得不尋找能在穩定能源供應中紮根的地方。德國看起來像一個被候鳥拋棄的巢穴,失去在歐洲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的工廠投入最多,但這些國家情況非常複雜,因為它們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大眾汽車集團在南歐也有從其他地方獲取能源的設施。


大眾汽車集團一名發言人表示,西南歐洲或北歐沿海地區可能成為未來生產轉移的受益者,因為這些地區更容易獲得海運液化天然氣。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時建有汽車生產廠,並在這些國家建有液化天然氣終端。


考慮到俄烏之間衝突升級,以及冬季到來將最大限度地限制天然氣供應,這是一種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而天然氣主要來自俄羅斯。


大眾汽車集團9月22日表示,如果天然氣短缺持續到冬天,它將把生產從德國轉移到其他供應更充足的國家,這是備選方案之一。


這種說法得到大眾汽車集團內部諮詢公司大眾諮詢總監Geng Wu證實。後者表示,他們正在研究產能轉移或技術替代方案。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而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時這些國家擁有更高的溫度,更容易獲得經大西洋運輸的液化天然氣,因此具有更大可能性。目前,德國有5~6個月的天然氣供應。


大眾汽車集團擔心的是整個工業體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供應商。如果德國天然氣耗盡,將無法生產用於生產汽車的玻璃、化學品和電器。


儘管歐洲製造的大部分汽車零部件都由歐洲工廠使用,但也有一些被運往國外工廠。只要缺少一個零件,就可能停止整個生產。最近幾個月,晶元短缺的後果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大眾汽車集團對外關係主管托馬斯·施特格(Thomas Steg)稱,政界人士必須遏制目前不受控制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飆升。否則,「中小型能源密集型企業的供應鏈將出現重大問題,它們將不得不減產或停產。」


大眾汽車集團在拉丁美洲也有大型汽車生產工廠,比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國家。在這些國家,一些車型生產可以通過重組生產線來實現。儘管花費時間較長,但這也是大眾汽車集團的備選方案之一。


德國政府有關節省燃料的規定出台後,大眾汽車集團承諾,將把天然氣消耗量減少20%以上。


俄羅斯決定限制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引發人們對德國可能被迫限制燃料供應的擔憂。有消息稱,天然氣儲量提前達到90%,但在沒有俄羅斯的幫助下,明年夏天德國補充儲備方面面臨挑戰。


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從歐洲最大經濟體轉移生產的重大舉措都將面臨巨大障礙。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約有29.5萬名員工,工人代表約佔監事會20名成員的一半。因此,任何生產方面的轉變都可能涉及數量有限的汽車,而不是整個工廠的關閉。


大眾汽車集團發電部門總經理邁克爾·海涅曼(Michael Heinemann)認為,儘管工廠天然氣供應目前得到保障,但歐洲工廠已經在儘力節省,以減少天然氣消耗量。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熱鍋上的德國


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削減天然氣供應的前景變得更加現實,德國對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依賴,正威脅著該國汽車電氣化的雄心。這可能會導致德國生產線停產,引發更廣泛的經濟損害的連鎖反應。


德國約1/4能源需求來自天然氣,而約1/3天然氣來自俄羅斯。荷蘭國際集團德國公司首席經濟學家Carsten Brzesky預測,永久切斷與俄羅斯的聯繫,可能會使柏林岌岌可危的經濟陷入衰退,使經濟萎縮2%~10%。


「德國經濟已經處於衰退邊緣。」Brzesky說,「不需要太多動作,就能真正把它推入嚴重衰退。」柏林經濟的一個重要貢獻來自德國汽車工業——它貢獻了5%的經濟產出和超過80萬個工作崗位,合計約佔製造業勞動力的12%。


報道顯示,最壞情況下,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停止可能導致汽車產量下降17%。


這威脅到德國在汽車行業發展過程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的計劃。德國是最看好推廣電氣化的國家之一,包括海外工廠產量在內,德國國內品牌汽車產量佔全球15%以上,僅次於中國、美國和日本。


至於電動汽車領域,德國2021年生產了32.8萬輛電動汽車,比2020年增長23%,價值137億歐元(摺合132億美元)。全球最大電動汽車生產國——中國的銷量為290萬輛。


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Olaf Scholz)制定了到2030年交付1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宏偉目標。德國最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集團正計劃在歐洲建設6個超級工廠。


天然氣是實現這些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用於油漆乾燥和零件塑料成型等過程,任一環節的耽擱都意味著車輛沒有完工。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今年7月,德國針對與天然氣有關的緊急情況制定配給計劃——家庭和醫院將繼續獲得天然氣,而工業排在第二位,特別是那些可以在不受損害的情況下停止生產的企業。


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菲利普·胡喬斯(Philippe Houchois)此前曾表示,汽車工廠可能成為目標,因為減少生產班次的風險更小,成本也比關閉鍊鋼廠低。「很明顯,就安全而言,汽車並不是優先考慮的行業。因此,它們可以被關閉,而其他行業不能。」


隨著來自中國等國家的競爭加劇,德國汽車業已承諾進行大規模投資,以加快電氣化進程。大眾汽車集團計劃投資520億歐元,為其車隊進行電氣化;梅賽德斯-賓士已撥出400億歐元;寶馬集團則撥出300億歐元。


這些投資的大部分將來自這3家公司的利潤。2021年,這3家公司都獲得一筆可觀資金,用於生產電動汽車——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客戶群體利用封鎖期的儲蓄,搶購高端汽車。


寶馬集團稅前利潤為160億歐元,高於一年前的52億歐元。梅賽德斯-賓士的稅前利潤為158億歐元,高於一年前的60億歐元。大眾汽車集團的稅前利潤為200億歐元,高於一年前的117億歐元。


然而現在,隨著從燃料到食品各種成本以及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可支配收入正在迅速枯竭——可能會削減這些利潤。


梅賽德斯-賓士通過長期合同購買天然氣供應,其目標是減少油漆車間的天然氣使用量,並盡量使用更多石油。不過,它也警告道,2030年實現純電氣化的目標取決於市場條件。


寶馬集團也在減少天然氣使用量,並積極作準備。


胡喬斯說,如果天然氣短缺輕微,那麼影響也應該輕微。如果需求枯竭,天然氣可能不夠。如果需求和產量都下降,那是最糟糕的情況。他認為,汽車行業將更多擔心向電動汽車轉型的可行性。


「這一切發生在汽車價格上漲背景下,風險將成為惡性循環,因為汽車製造商的傳統做法是,內燃機利潤為向電動汽車轉型提供資金。但如果內燃機利潤消失了,如何再為轉型提供資金?還是大規模縮減行業轉型規模?」胡喬斯反問道。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Stellantis歐洲工廠自發電


有人在風中凌亂,也有人云淡風輕。Stellantis集團的做法是,在歐洲工廠發電,以抵禦俄羅斯天然氣的威脅。


9月15日,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在底特律車展上表示,歐洲工廠有足夠空間自己發電,而俄羅斯切斷歐洲天然氣供應的威脅,可能會使其成為一項值得投資的項目。


Stellantis集團正在準備一項強有力的能源使用削減計劃。「我們將進行大量投資,現場生產自己需要的能源。」唐唯實說,他的部分靈感來自2011年日本汽車製造商對海嘯的應對方式。那場海嘯摧毀了日本大部分地區的電力和供應鏈。


事實上,俄羅斯停止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威脅是「混亂的又一個因素」。除歐洲輪流停電的威脅外,由於疫情和俄烏衝突,汽車製造商在供應零部件方面面臨諸多挑戰。


截至目前,Stellantis集團正積極應對這些問題。歐洲的生產還沒有受到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的影響,儘管成本有所上升。但如果能源危機變得嚴重,該公司可能不得不將工作安排在非高峰時段,那時能源更便宜。


自主發電方案或在未來幾天內決定,這暗示具體方案還沒有確定下來。唐唯實似乎對與這個問題有關的更深層次的擔憂不以為然,因為Stellantis工廠有空間安裝更多太陽能電池陣列。


「俗話說,債多不愁。當在混亂中添加混亂時,看不出有多大區別。過去幾年,我們行業一直在應對這些混亂狀況,包括健康相關的混亂、供應鏈相關的混亂、監管混亂,現在則是能源混亂。」唐唯實輕描淡寫地說。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Automotive News、ReutersBloomberg、Carscoops、Techgoing、Zox News報道,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馬自達掀桌子 EZ-6補貼後9.98萬起 - 天天要聞

馬自達掀桌子 EZ-6補貼後9.98萬起

在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馬自達憑藉一款全新的EZ - 6車型,宛如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成功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補貼後9.98萬起的價格, 更是讓無數人為之震驚。促銷活動:限時優惠,不容錯過現在購買馬自達EZ - 6,即可享受至高4
行業免息新突破 10萬6年0息 - 天天要聞

行業免息新突破 10萬6年0息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風起雲湧的當下,長安馬自達EZ-6宛如一顆璀璨的新星,憑藉其超乎想像的性價比和顛覆性的優惠政策,強勢闖入了消費者的視野。作 為經銷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款寶藏車型推薦給大家。
不限車主不限里程 EZ-6零燃權益 - 天天要聞

不限車主不限里程 EZ-6零燃權益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飛速發展的今天,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同時也對車輛的安全性和使用成本有所顧慮。長安馬自達EZ-6憑藉其卓越的性能和貼心的售後保障,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其「不限車主、不限里程」的終身零燃權益,更
馬自達3昂克賽拉限時優惠一口價8.99萬 - 天天要聞

馬自達3昂克賽拉限時優惠一口價8.99萬

馬自達昂克賽拉,為時尚人群而生。動感外觀,盡顯獨特魅力。精準操控,暢享駕駛樂趣。智能科技,一路貼心陪伴。昂克賽拉,引領潮流,帶你開啟精彩出行,釋放無限活力,成為街頭焦點,快來體驗不一樣的駕乘魅力。
馬自達CX-30官降至高32000元僅9.99萬起 - 天天要聞

馬自達CX-30官降至高32000元僅9.99萬起

馬自達 CX-30,時尚精緻之選。優雅外觀,靈動線條勾勒魅力身姿。出色操控,暢享駕駛樂趣。舒適內飾,細節之處盡顯品質。CX-30,伴你穿梭都市,綻放獨特光彩,開啟精彩出行,快來感受它的非凡魅力。
馬自達CX-5 限時優惠一口價11.58萬 - 天天要聞

馬自達CX-5 限時優惠一口價11.58萬

長安馬自達東莞久馳店邀您共享:馬自達 CX-5,匠心之作。霸氣外觀,盡顯硬朗氣質。高效動力,暢享快意馳騁。智能配置,貼心呵護出行。CX-5,帶你探索每一處風景,釋放內心激情,開啟品質之旅,邂逅生活之美,快來駕馭屬於你的精彩。MAZDA CX
馬自達CX-50行也限時優惠一口價14.58萬 - 天天要聞

馬自達CX-50行也限時優惠一口價14.58萬

馬自達 CX-50,山系座駕,超大空間裝下生活夢想,硬核配置無懼任何路況。「人馬一體」 操控,帶你暢享每一次出行,開啟精彩旅程,與自然相擁,探索無限可能。MAZDA CX-50行也 2.0L限時優惠14.
准新奧迪A4L:8秒俱樂部,20萬出頭體驗豪華轎跑! - 天天要聞

准新奧迪A4L:8秒俱樂部,20萬出頭體驗豪華轎跑!

奧迪A4L是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奧迪旗下的一款B級轎車,其歷史可追溯至1972年首次發布的奧迪80。歷經數次迭代更新,奧迪A4L已成為奧迪品牌中的核心車型之一,以其卓越的性能、優雅的設計和先進的技術裝備贏得了眾多用戶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