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國內車輛生產企業及檢測機構因晶元短缺遇到的實際困難,工信部推出了兩項便企措施。
文:懂車帝原創 魏微
[懂車帝原創 行業] 近日,工信部下發關於實施《公告》便企服務臨時措施的通知,針對國內車輛生產企業及檢測機構因晶元短缺遇到的實際困難,工信部推出了兩項便企措施。
針對國內車輛生產企業及檢測機構因晶元短缺遇到的實際困難,工信部推出了兩項便企措施。
一是實行容缺受理、先辦後補。2022年6月30日前,對於《公告》內產品所搭載電子控制部件相關參數變更擴展的事項,允許企業備案時暫不報送相關檢測報告,實行容缺受理、先辦後補。企業應確保產品經過安全性能測試驗證,提交驗證測試結果和承諾書,承諾相應備案發布後三個月內補充提交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報告並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企業可通過「道路機動車輛產品准入許可系統」在線提交相關材料。
二是壓縮審核時間、增加發布頻次。2022年6月30日前,針對車輛生產企業更換車輛電子控制部件、變更部件供應商等迫切需求,我中心將加快受理企業相關產品變更擴展申請,壓縮《公告》變更擴展技術審查時間,視情況及時申請增加《公告》發布批次。
工信部進一步表示,本文件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如有變動以裝備中心通知為準。逾期未按要求提供檢測合格報告的產品,將報工業和信息化部按照《公告》管理相關規定依法依規處理。
汽車行業協會預測,今年第四季度我國國內汽車晶元短缺的問題將會逐步得到緩解。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8月份我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145.3萬輛,同比下降14.7%,環比7月份下滑3.3%。「這主要是由於8月份馬來西亞疫情加劇,導致個別品種晶元突然斷供,給供應端造成了干擾,致使低庫存下的經銷商在乘用車零售市場表現相對較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
此外,據汽車行業協會預測,今年第四季度我國國內汽車晶元短缺的問題將會逐步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