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海寺壁畫——西壁赴會圖四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為四大菩薩,法華四大菩薩為彌勒、文殊、觀音、普賢,說法不一。(圖片來源網路)
四、解行並重
(三)有人問:怎麼能夠悟解法相,讓心得清明澄凈呢?
我回答:不念佛,不捕捉心念,也不去看心,不去管心,不去思維心,不去觀照心行,也不放任心散亂,只是任運自然。不尋求讓這一念心去,也不尋求讓這一念心住,在唯一究竟之處,心自己就是清凈的。認真的去觀照心,雜念就不會生起,心即可得清明澄凈。心如明鏡一般,如此用功,一年或三五年,心會越來越明凈。到了此時,可能會由於善知識的點撥而得悟解法相,也可能無需他人的助力便自己開悟。
經中說:眾生的心性,就像沉沒於水的寶珠。當水很渾濁的時候,寶珠便隱沒其中,無法看到。一旦水變得清澈,珠子便顯現出來了。眾生由於曾經毀謗三寶,破壞僧團和合,被各種顛倒邪見和貪嗔煩惱所污染,不知道自己的心性本來常住清凈。學人們根性不同,得悟解的情況也千差萬別,我只是簡略的指出其中根源和因緣上的不同。善知識為人師表,應該善於識別學人們的根基,當機施教,否則多說無益。
《華嚴經》中說,普賢的身相如虛空一般,虛空無邊無相,菩薩身相也無邊無相,不依於任何國土,這就是真如實相。明白了這一點以後就知道所謂諸佛國土,也和真如實相一樣,沒有邊際,不能理解為真有某處國土世界。經中說:有一位無邊身菩薩,他的身體廣大無邊,猶如虛空。又說這位菩薩散發著燦爛的光輝,如同夏日的陽光,驅散一切無明晦暗。又說由於身體無量無邊,故而叫做大N P,又說大NP廣大無比,自由無礙。因此可知學人分為四種:有行有解有證的上上人,無行有解有證的中上人,有行有解無證的中下人,有行無解無證的下下人。
【明】法海寺壁畫——西壁赴會圖四菩薩之一(圖片來源網路)
有人問:平時如何觀心?
我回答:只要任運自然即可。毫無造作。
對方又問:那用得著面向西方嗎?
我回答:心本來不生不滅,究竟清凈,這就是佛國凈土,佛國哪有方位?《華嚴經》中說:一念之剎那和無量劫之久遠並無差別;一處方所和無盡方所並無差別。佛之所以說西方佛土,針對的是鈍根人,而不是利根人。
深行菩薩,也即初地以上的菩薩,已經斷除了隨順貪慾的思惑和分別執著的見惑,入於生死洪流中度化眾生,不會感到疲憊厭倦。如果看到眾生生死而生起悲心,以為自己是拯救者,眾生是被救度者,那就不是菩薩。真正的菩薩了知眾生本性為空,並不可得,又哪裡有實體眾生的生死去來呢?真正的菩薩在度眾生的同時一無所度。《金剛經》中說,救度無量眾生,其實並沒有真實的眾生得到救度。初地菩薩最初證得一切空,之後又證得一切不空,空的是人我法我和煩惱所知二障,不空的是具足無量功德的大慈悲,這就是無分別智,也就是所謂的「色即是空」。不是用千變萬化的形色來破壞空義,而是色法的本性即是空,色和空本來不二。菩薩以空為證。
初學之人總以為直接感知到的一無所有就是真正的空,實則並非如此。修道人了悟空性,根本不見空與不空,沒有任何見地分別。必須要了知色與空的微妙道理,在第一義諦上掃除一切法,在世俗諦上建立一切法,圓融世間和出世間。
知道如何用心的學人,能夠清清楚楚了悟心的運作,對萬法的性相理路了了分明,然後才可以為人師表。另外還需要自己身心和諧,表裡如一,知行合一,斷絕語言文字和一切有為法,獨自在清凈之地,自修自證道果。
如果有人並不了解究竟法義,只是為了名聞利養而教導眾生,不去辨別眾生的根基利鈍,遇到悟境似乎有些特別的,就隨便印證,那實在太糟糕了,是大禍事!或者見到比較清凈明白的人,就印可其境界到家了,這樣的老師是敗壞佛法,自欺欺人。這些被胡亂印可的人不論情況是相似還是相異,都只是表面現象,他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心的本性。真正識得本心的人,自己心識分明,長期修持後,會自動開啟法眼,識別印可的虛實真偽。
如果有人認為心性會隨著身體的消失而滅亡,這是斷見,和外道相同,不是佛弟子。如果有人認為心永遠不滅,這是常見,也和外道相同。我現在告訴佛弟子們七點正義:不要執著於心性滅不滅,要恆時救度眾生,同時心無掛礙,不起煩惱;要常修學智慧,了達愚痴和智慧平等無別;要常修禪定,做到寂靜和散亂等同不二;雖常被眾生環繞,但要了知眾生不生不滅未曾真實存在過,不過是處處顯現的各色形貌而已;要不加取捨,了知一切,又好似從未聽聞;雖然只是一具有限的身軀,分身乏術,卻能夠以無量身遍滿法界。
古時候的智敏禪師曾經訓誡說:學道的方法,悟解和行持要相輔相成,先要了知心的根源和心的體用,理路清晰,了了分明不存疑惑,然後才能成功辦道。但凡一了悟,千般迷惑都隨之開解,但凡一迷惑,萬般疑慮都由之產生。所以說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不是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