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布穀老師

作為一名寶媽,最近在追一檔教育類的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

節目中,有個場景讓我感觸很深。

在一個互動的小環節中,有個孩子問到:

爸爸媽媽眼裡,我是最重要的嗎?

葉一茜、陳建斌等大部分嘉賓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只有傅首爾一人,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傅首爾表示,她希望媽媽能夠活出自我,不要把女兒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這讓我想到去年因為人生排序而被推上熱搜的papi醬。

除了傅首爾,papi醬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在進行人生最重要部分排序時,papi醬將自己列在第一,而孩子僅位於第三。

因為papi醬認為,自己陪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而孩子只能陪伴度過生命中的某一段時光。

但是生活中,如果被問到孩子是不是最重要的,相信超過90%的父母都會做出肯定的回答。

父母愛孩子,這是人之常情。

問題在於,如果一直把孩子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會讓父母的愛變得沒有底線,甚至可能讓孩子變得恃寵而驕。

對孩子討好、寵溺

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卻有太多過度溺愛孩子的父母。

對孩子無底線地討好、寵溺,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美國的一個短片《就一次》,諷刺了有求必應的父母對孩子毫無底線的愛。

短片開始,一位母親在廚房做飯,一位父親坐在沙發上看報紙。原本是平靜祥和的畫面,可奇怪的是,兩人都缺了幾根手指。

畫面一轉,一個跳繩的女孩突然跑進來,跟媽媽說想吃冰淇淋,並保證「就一次」。

媽媽寵溺又無奈地摸了摸女兒的頭,然後拿刀把女兒的髮帶割斷。

接著,女兒把髮帶系在了媽媽的小拇指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媽媽用刀切去了自己的手指。

之後,女兒便拿著媽媽的手指去冰淇淋攤上換冰淇淋。

妹妹看到姐姐在吃冰淇淋,便也去央求爸爸讓自己吃冰淇淋。

當妹妹拿著爸爸的手指去換冰淇淋時,隊伍前面排著很多拿著手指的孩子。

而冰淇淋攤上,擺著很多手指。看來,這樣的事情在短片里經常發生。

短片中的情節雖然荒誕,但卻發人深省。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辛苦付出,不惜以犧牲自己來滿足孩子的慾望?

又有多少孩子吸著父母的血,對父母的付出習以為常?

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東西,不是打罵,而是為孩子付出一切。

無論是物質上的滿足,還是心理上的退讓,父母對孩子的寵愛和包容都應該有個度。

否則,這種愛最終會化為一把傷人的武器,傷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毫無底線的愛

教不出知恩圖報的孩子

之前,一位母親和她的兒子刷爆了網路。

這個兒子沉迷於遊戲,不願意去上學。他母親終於在一個商場外找到了孩子,此時的兒子翹著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打遊戲。

母親無論如何都無法說服兒子,無奈之下,母親居然向兒子跪下。

可兒子既沒有被勸服,也沒被母親的良苦用心給打動。反而拍下了母親跪著的照片,還發朋友圈說:開心每一天。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位母親平時與兒子的相處模式是怎麼樣的,但不難想像,在日常的相處中,母親一定對孩子百般順從和討好。

可無底線的愛,養出的不是一個充滿愛的孩子,而是一個不懂得知恩圖報的孩子

前幾個星期,江西就發生過一個慘絕人寰的事。

江西上饒21歲男子平日里遊手好閒,9月的一天,他向母親要錢卻被拒絕。

男子一氣之下,對母親起了殺心,而他行兇的過程,被12歲的親弟弟目睹。

為了掩飾自己的惡行,不讓這件事情暴露,男子又將弟弟悶死在臉盆中。

為什麼這名男子會做出如此殘忍的事?為什麼早已成年的他,不願工作養活自己,而是好吃懶得、伸手向母親要錢?

也許,這與父母對他從小的教育有關。

如果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對他百依百順,他長大後就會變得遊手好閒,過於依賴父母。

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他就會埋怨父母,甚至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你的無底線討好,並不是無私,而是除了討好,無能為力.

相信很多父母,並不是為了寵溺孩子而寵溺孩子。父母一切行為的初衷,都是因為愛孩子。

沒有底線的寵溺和討好,也許只是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無奈之舉。

但請記住,無底線的討好不是愛,而是害,害孩子變成一個沒心沒肺的人。

聰明的父母

懂得把握「愛」與「教」之間的平衡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給孩子無底線的愛,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在這一方面,霍啟剛夫婦的育兒方式值得很多父母學習。

霍家是出了名的豪門,但卻從來不過度地寵愛孩子。

首先,霍家雖然有錢,但霍啟剛夫婦並沒有在物質方面,過度地富養孩子。

一次,郭晶晶帶兒子外出,眼尖的網友發現郭晶晶的兒子穿著她兒子的同款鞋子,鞋子的價格是200多。

就像這位網友說的,小孩子對奢侈品、品牌並沒有太清晰的概念。

不管是豪門還是普通家庭,都不必刻意跟孩子強調「我們有錢」,也不必在物質上過度講求「富養」。

不僅如此,霍啟剛夫婦在育兒方面,更是懂得如何平衡愛與教之間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隔代親」,爺爺奶奶帶孩子總愛寵著孩子,霍啟剛的父親霍震霆也不例外。

郭晶晶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談到,有一次公公霍震霆想帶孫子霍中曦去玩。

當時,霍中曦作業還沒完成,郭晶晶就按照與兒子的約定,沒有做完作業不準出去玩。於是,郭晶晶就讓兒子寫完作業才能跟爺爺去玩。

很多家庭中,爸爸媽媽都對老一輩插手孩子的教育而感到頭疼和無奈,但出於尊重或是維持和平,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也使得孩子仰仗著爺爺奶奶的寵愛,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

但郭晶晶,並沒有因為霍震霆的身份而做出退讓,而是讓兒子懂得約定的重要性,也讓孩子明白,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規則和底線,很好地平衡了愛與教之間的關係。

愛孩子,不是物質上無條件的滿足,不是心理上無底線的退讓。

只有平衡了愛與教之間的關係,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父母愛孩子,怎樣都不為過。但問題在於,很多父母給了孩子太多的愛。

因為給了孩子太多愛,所以他們不忍心讓孩子幹活、不忍心向孩子索要,甚至不忍心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訴求。

父母給予孩子愛的同時,也要適時地向孩子索取愛。

孩子只有從小感受到愛、從小懂得為愛的人付出,才會成為有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