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議:與人聊天,少談自己這3件事


人生在世,誰都繞不開與人打交道。

聊天,是我們日常最頻繁的社交方式,看似輕鬆隨意,實則暗藏玄機。

一個人的談吐,不僅透露著修養,更直接影響他的人緣、機會。

有人聊天讓人如沐春風,有人聊天卻讓人避之不及。

其實,關鍵往往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不該說什麼」。

今天,我們來談談一個簡單但深刻的人生建議:與人聊天,少談自己這三件事。



1、少談自己的「了不起」


很多人喜歡在聊天時講自己的「風光事」——升職加薪、孩子優秀、投資賺錢……

這些當然值得高興,但頻繁地「晒成就」,往往讓人反感。

為什麼?

因為人在聽你說「我多厲害」的時候,本能反應是「我和你比呢?我是不是不如你?」

尤其是在朋友圈子裡,人與人之間其實差距並不大,太多的「優越感輸出」,不僅沒有建立認同,反而製造了心理距離。

當然,適度分享自己的好消息是可以的,關鍵在一個「度」字。

如果聊天一開始你就滔滔不絕地講自己有多成功,不僅話題難以延續,還容易讓人覺得你虛榮、自大。

真正聰明的人,會讓別人說話,自己多傾聽。在合適的時機點到為止地表達自己,反而更容易贏得尊重。

生活小建議:

分享成果時,多說「感謝」而不是「炫耀」。

與其說「我厲害」,不如說「我很幸運」。

留點空間讓別人也表達自己的成就。



2、少談自己的「人生低谷」


傾訴是一種本能,但頻繁地談自己的不幸、辛苦、委屈,並不能真正贏得理解,反而會消耗他人的耐心。

為什麼?

因為大多數人,自己也不容易。你說你工作辛苦,對方可能也在加班。

你說你家庭不幸,對方或許也在承受某種難以言說的痛。

長時間地傾訴痛苦,不但不能拉近關係,反而容易把聊天氛圍壓垮,甚至讓人對你產生「負能量纏身」的印象。

不是說你不能講難處,而是要學會選擇合適的時間、場合和對象。

真正的朋友願意聽你傾訴,但沒人願意每天都做你的「情緒垃圾桶」。

生活小建議:

情緒不好時,先寫下來,整理思緒後再決定是否講。

尋找專業幫助,比如心理諮詢,而不是不斷向朋友倒苦水。

把「我有多苦」轉化為「我如何走出來」,這樣分享才有力量。



3、少談自己的「私人決定」


結婚、買房、換工作、投資……這些都是人生中的大事。

許多人在做出決定後,喜歡拿出來和朋友「分析一波」,或者甚至在決定之前就開始廣泛徵求意見。

問題是,這些私人決定,一旦說出來,別人就會參與評論。

有人會誇你「眼光真好」,但也有人會冷嘲熱諷:「你換這工作靠譜嗎?」、「你對象看著有點問題啊……」

本來是你自己的選擇,卻因為「講出來」,讓自己多了很多心理壓力。

甚至有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質疑,就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

所以,不如這樣:

自己做的決定,自己消化、承擔,不必逢人就講。

成熟的人做選擇,是對自己的負責,而不是為了別人點贊。

保持適度的「沉默權」,是內心強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