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3~6歲孩子愛上運動?

在體醫融合背景下,運動已不再是簡單的體能鍛煉,而是基於科學依據的精準化健康干預方案。健康報開設「運動處方」欄目,為全年齡段人群打造專屬健身計劃——為兒童青少年築牢成長基石,幫助成年人緩解壓力、重塑體態,幫助老年人延緩身體機能衰退。同時,我們也關注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體,為他們提供適宜的運動方案。

運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證明,科學運動不僅能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增強體質,還能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認知功能和情緒管理能力。幼兒時期形成的習慣與興趣往往對其未來的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對家長來說,在尚未形成固定生活習慣的幼兒階段,培養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培養3~6歲孩子愛上運動,不僅是為了當下,更是為其終身健康打下堅實基礎。那麼,如何培養一個愛運動的孩子呢?

營造積極的運動環境

積極的運動環境包括家庭運動環境和幼兒園運動環境。在培養孩子養成良好運動習慣這件事上,家長的言傳身教很重要。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深深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家長積极參与運動,孩子也會模仿、學習,養成愛運動的習慣。定期安排家庭體育活動,比如散步、騎自行車、趣味體育遊戲等,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更能向孩子們展示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還可以帶孩子一起觀看體育比賽,讓孩子親臨比賽現場,感受運動氛圍。可以在家中設立一個安全有趣的運動角,配置適合幼兒的玩具和器材,如小籃球筐、攀爬架、平衡木等,讓孩子在探索和玩耍中感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另外,在幼兒園裡設計安全、豐富多樣的戶外遊戲對孩子來說也至關重要。遊戲區域可以包括滑梯、跑道、小三輪車等,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運動需求,讓他們在玩耍中鍛煉身體、提高身體協調性和社交能力。同時,要確保有充足的室內活動空間,以便因天氣原因無法戶外活動時,也能滿足孩子們的運動需求。

讓運動變得趣味滿滿

愛玩是小朋友的天性,通過遊戲化的方式教授孩子跑、跳、投、接等基本運動技能,是培養他們運動興趣和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跳房子、趕小豬、扔沙包、拋接球等,既可以鍛煉孩子靈敏、柔韌、協調、平衡等身體素質,又可以培養孩子們團隊合作的能力。

多鼓勵、引導孩子嘗試不同形式的運動,如舞蹈、球類運動、體操、攀岩等,在尊重孩子意願和選擇的同時,還能幫助他們發現自身的興趣愛好。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將運動納入孩子的日常作息中,讓孩子每天都有時間運動,幫助他們形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例如,白天在幼兒園按照作息表進行戶外活動,每天晚飯後一起散步,或在家裡進行簡單運動,周末組織家庭戶外活動。久而久之,一定能讓孩子愛上運動。

運動時多鼓勵孩子

3~6歲孩子無論是在動作表現,還是規則理解方面都有一個逐步提升的過程,因此,孩子進行體育活動主要以玩為主,家長不必過分強調規則,目的是讓他動起來,產生運動興趣。

當孩子嘗試新運動或在遊戲中取得進步時,家長要及時給予正面反饋。比如可以說,「太厲害了!接球真穩」或「你跳得真高」。哪怕孩子在踢球的時候更喜歡用手抱著球扔進球門,也不要急著糾正他,可按照他的方式陪他一起玩,等他產生興趣以後,慢慢地把規則融入遊戲里,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孩子了解運動規則。

同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設定短期可達成的小目標,只要他們達成一個目標,就給予適當的獎勵或慶祝。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享受到運動的樂趣,還能激勵他們不斷追求進步。

創造參與團隊運動的機會

3~6歲孩子開始有了社交需求,家長可以多組織一些團隊合作的遊戲,幫助孩子學會合作與分享,不僅可增加運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還能增強團隊意識,培養友誼。

寫在最後:讓3~6歲的孩子愛上運動、科學運動是一個全面而細緻的過程,需要家庭、幼兒園和社會共同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讓他們在運動中強意志、健身心,身上有汗,眼裡有光。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於博華

編輯:劉洋 管仲瑤

校對: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