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開盒」可不是一般網暴
分類:育兒
瀏覽數:4820
這兩天,恐怕沒多少人知道百度正式發布了兩款新模型,而搶走百度新品風頭的,正是百度副總裁謝廣軍,他的一份僅朋友圈可見的道歉聲明,登上了熱搜第一,成為了平台標記的「爆款」!如此高關注度的道歉,源自一起正在發生的網暴事件。據多個微博賬號發帖稱,百度副總裁之女因追星糾紛,涉嫌多次參與「開盒」網暴行為,尤其是近期針對一名孕婦網友「開盒」,挑起大規模網路暴力,引發眾多網友強烈不滿。如今,來自監護人謝廣軍的道歉信,讓當事人的身份被坐實,道歉內容也基本默認了網友指證的開盒行為。可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是謝廣軍的家務事了。知名互聯網企業高管的女兒參與開盒,讓公眾對開盒掛人亂象有了更切身的認知,成了一個被全方位剖析探問的「典型樣本」。所謂「開盒」,屬於網路黑話,實質上是一種新型網路暴力違法犯罪行為,是指不法分子惡意公開他人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社交賬號等個人隱私信息,煽動網民進行攻擊謾罵。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工作報告顯示,「開盒」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已有383名網暴者被定罪判刑。從媒體披露的情況看,和其他網暴行為相比,「開盒」有三個令人擔憂的趨勢:一是熱衷於「開盒掛人」「網路廁所」的群體多是未成年人,範圍廣、年齡小,在青少年的某些圈層中流行這種暴力病態的風氣;二是「開盒」往往是一種無差別攻擊,話不投機、看不順眼甚至心情不好就網暴,受害群體從明星、公眾人物擴大到普通人;三是受害者雖然在網上受害,但是危害向線下蔓延,當事人被網暴後會遭受巨大的身心創傷,自殘自殺的案例並不罕見。在這起引發眾怒的網暴事件中,最令人震驚的就是,施暴者只有13歲。這本應是單純可愛、充滿童真的年紀,為何會陷入瘋魔的「飯圈」 (圍繞特定偶像形成的粉絲社群),染上「一言不合就開盒」的網路惡習呢?實施「開盒」行為的人,通常是現實中平平無奇,網路上自以為是,通過「開盒」顯示自己掌握獨有資源,並非一般吃瓜群眾,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產生找到自我存在感的錯覺,獲得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情緒價值。施暴者的心理變化,某種程度上像「路怒症」。一個非常溫和的人,拿起手機或者坐在鍵盤前面時,就變得非常暴虐,非常不負責任,同時心存僥倖,認為法不責眾。理解「豪豬效應」,在人際交往中保持距離。豪豬背上長滿尖刺,群居的需要使得豪豬聚在一起,只是它們本性中的令人不快的刺毛又使得彼此厭惡。它們最後發現,彼此可以相安無事的那個距離,便是形成一套禮貌標準;凡違規禮貌者要受嚴辭警告。簡而言之,就是請保持相當距離,用這種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可以滿足,也不至於互刺。根據《民法典》,「開盒」屬於侵犯他人隱私權。涉事人員13歲,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相應民事責任由監護人來承擔。因為不是行政或者刑事責任,所以不是罰款,而是賠償損失,即受害人可以向侵權人主張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從行政角度上說,「開盒」行為也是治安管理處罰法所不允許的。即便謝廣軍之女現在身處加拿大,但根據侵權行為的發生地以及侵權結果發生地,當地法院都可以受理案件。也就意味著,此次事件中的受害人,他的住所地的法院是有權利去管轄這個案件的。雖然案件責任人是一個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但法律規定,未成年人對他人造成侵權傷害,由其監護人承擔替代責任。可以向他的父母追責。顯然,這起事件並不會因為謝廣軍以父親身份代替女兒致歉,就會就此打住。一次「開盒」,可謂既害人又害己,甚至還可能拖累家庭,累及相關公司,每個人都應當引以為戒。可以預見,道歉無法平息的風波,還會盪起新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