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2020年11月23日12:32:04 育兒 1675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前幾天,一位朋友跟我聊起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

她家兒子今年上高二,特別喜歡數學,但前兩天朋友忍痛給兒子停了一對一的私教課。

原因是:太貴了!

停的這節數學課每周一次課,每次3小時,1000元/小時,一個月算下來12000塊錢。

類似的一對一私教課,朋友兒子初三臨近中考時也上過,對提升學習成績的確很有幫助。

但家裡每個月要還房貸,還要顧東顧西,經濟壓力實在太大。

儘管孩子很喜歡,她卻只能退而求其次,而班裡家庭條件好的孩子,語文、數學、英語……可以同時上好幾門這樣的私教課。

都說高考差一分,差出一操場的學生。朋友感嘆:「大到學區房,小到一門私教課,孩子的學習成績,何嘗不是赤裸裸的家庭財力比拼。」

知乎上有一個熱議話題:窮人真的不配擁有素質教育嗎?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一位網友回答:

有錢的好處,就是哪怕為人父母沒有文化,或者不具備專業技能,可以請專業老師來教。

想學游泳,報個培訓班,費用5000起步。

想學象棋,私教課,一節300起步。

想學鋼琴,找個私教,500一節。買鋼琴的費用30000起步。

這些錢,窮人就交不起。

如果教育真的存在起跑線,家庭條件的確是很重要的基礎。

普通家庭、寒門子弟,拼財力肯定拼不過精英階層、中產家庭,

那是不是意味著普通家庭的孩子,註定成為別人的參照物和人生的Loser?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那些沒有傘的孩子,算不算父母失職?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綜藝真人秀《極限挑戰》的一期節目。在高考到來之際,節目組走進上海崇明中學,開展了一次特殊的高考誓師大會。

高三的孩子們,被安排走到操場,排成一條直線,參加跑步大賽。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每個同學需要用「行動」回答六個問題,答「是」的,前進到下一條線,答「否」的原地不動。

這六個問題是:

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

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

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是否有過一次出國旅行的經歷?

父母是否承諾過送你出國留學?

比賽規則有點「殘酷」,六個問題之後,孩子們的起跑線已經大大不同,有的孩子遙遙領先,有的孩子還停留在原地。

接著節目組一聲令下,孩子們集體跑到終點體育館,在後面的沒有傘的孩子,失了鞋的孩子,唯有拼盡全力才能擠進前面的隊伍。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體育館裡,孩子們的父母一個個翹首企盼,每個人都想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但最終只有二十名勝利者跑進了體育館。

那些沒跑進體育館的孩子、沒見到自己孩子的父母,臉上的落寞和失望難以掩飾。

那些沒有傘的孩子,算不算父母的失職?

這個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在接下來出場的明星隊比賽中,情況出現了反轉!

參與節目的六位明星以同樣的方式比拼,沒想到前五個問題念完,六位明星依然站在原點。

直到最後一個問題「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誇耀你?」三位明星才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一位明星說:「因為父母的讚揚,所以我從小就很有自信。」

的確有的父母會給孩子拖後腿,但這個後腿絕對不是家庭的經濟實力,而是父母的見識和格局。

前段時間有個「窮人家的富二代」的概念引起了家長的共鳴——

父母自己不思進取,天天玩手機,卻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明明月薪只有三四千,砸鍋賣鐵把孩子送進各種輔導班,只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

對待孩子沒有一點耐心,慣用說教,非打即罵。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指望孩子有出息,指望「寒門出貴子」,幾乎沒有可能。

而相比之下,越來越多的父母,雖然工資不高,但依舊對孩子的未來有冷靜的思考;

很多媽媽,雖然不是高材生,但比高材生還好學,為了教育好孩子惡補養育知識。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就曾說過,未來人類要準備好,每10年重塑自己一次,扔掉自己過時的知識、技能、經驗、假設和人脈,重新來過。

這一點對於教育也同樣適用,

這個世界處在變化之中,誰也不可能指望一種確切的資源獲得成功,

家庭財力並不能給孩子換來一切,

而有勇氣跟孩子站在一起,面向未來的父母,才能真正在教育中利於不敗之地。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不要對孩子心存愧疚

不要對孩子過於期待

知乎上,一位家長提了一個很尖銳又很現實的問題:

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家庭怎麼教育培養孩子,才能不埋沒聰明孩子的學習天賦?

一位網友的回答很中肯:

不要對孩子心存愧疚,不要對孩子過於期待。

事實上,明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已經拼盡了全力,但「教育要拼家長,而我又拼不起」,就像一個魔咒,常常把父母壓垮。

想起前段時間大火的一個視頻,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一位中年男人,在孩子的家長會上抱頭痛哭:「我怎麼會不關心我的孩子,我天天加班到凌晨,但我不能24小時盯著微信看啊!」

全社會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壓到家長的身上,這是不公平的。教育是關於人的,那麼要做好教育,是社會、學校,也是與孩子相關的所有人的責任。

給家長過度壓力,只會讓家長對孩子過分內疚,也把外界的壓力傳導給孩子,對孩子有過分的期待,而忘記了父母真正的重點。

事實上一千個家庭,會有一千種不同的情況,一千個孩子,沒有一個是相同的。

就算家庭條件再好,父母也沒有辦法為孩子解決所有的問題。

而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每個家庭都有它特殊的優勢。

或者媽媽開明、寬容、有書香氣,或者爸爸自律、有膽識、愛鑽研問題,這些父母的素養,往往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部分,也是家庭文化的核心。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一個孩子,和一個家庭,夫妻之間,朋友之間,最關鍵的是預期管理。

越是接納自己是普通家庭,就越會思考,自己的重點和目標在哪裡,

在培養孩子天賦這件事上,除上真正專業的育兒專家,就只有父母有資格勝任。

父母的陪伴、敦敦教導、以身作則,在孩子天賦的培養上,要遠遠比天文數字的補習班更重要。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高考僅是一場比賽 ,但對孩子來說,人生需要經歷千千萬萬場比賽,就意味著會有千千萬萬條通往成功的路。

孩子們家庭背景不同,起點不同,他們的終點也是不同啊!

接受自己是「寒門」家庭,知道自己只能給孩子提供有限責任,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畢竟你給孩子的資源再多,路還要他自己走。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你聽說過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理查德·費曼的故事吧。

費曼的智商只有120分,僅比平均水平高一點兒,費曼的父親是一位制衣廠的業務代表,身份平平無奇。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 天天要聞

費曼曾回憶小時候:

「當我還坐在嬰兒椅上的時候,父親有一天帶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種裝修浴室用的各種顏色的玩藝兒。我父親把它們疊壘起來,弄成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然後我推動一邊,它們就全倒了。

過了一會兒,我又幫著把小瓷片重新堆起來。這次我們變出了些複雜點兒的花樣:兩白一藍,兩白一藍……」

費曼回憶起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對自己的影響時說:

「它在一生中一直激勵我,使我對所有的科學領域著迷……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上癮了。」

教育從來不是給孩子鋪就好一條平坦的路,而是點燃孩子的熱情、啟動他自己的內驅力。

從小給孩子好的教育條件,盯著孩子考出好成績,靠各種班堆積孩子的簡歷表……

外驅力也能驅動一個人,但它給孩子帶來的是較勁、痛苦和內耗,靠外驅力支撐的人,能量難以持久。

教育要拼家庭、拼父母、拼財力,但最終還要拼孩子自己。

我們既然無法代替孩子走他自己的人生路,就要真正去做孩子的賞識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任何時候,父母都是容器,

一定不要忘的,就是無條件地接納和愛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去探索世界,真正地成長。

培養一個普通又不簡單孩子,有什麼不好!

*作者:智慧主創團蜜蜂。來源: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好消息!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正式啟動「暑期摘鏡總動員」行動 - 天天要聞

好消息!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正式啟動「暑期摘鏡總動員」行動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2025高考已進入倒計時,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正式啟動「暑期摘鏡總動員」,以新技術、全設備和王牌專家團隊助力近視學子圓夢高考,以健康且清晰的視力迎接大學生活。今年的暑期摘鏡總動員,該醫院為高考生、大學生等近視朋友提供「專屬摘鏡政策」,並設置了「高考生綠色就診通道」,通過詳盡的術前檢查...
胎動異常12小時!二一五醫院產科30分鐘「搶」出寶寶! - 天天要聞

胎動異常12小時!二一五醫院產科30分鐘「搶」出寶寶!

當孕28周的媽媽以為寶寶「只是累了」,卻不知一場危機正在子宮內悄然上演——從胎動減慢到緊急剖宮產,從臍帶嚴重扭轉瀕臨壞死到950g早產男嬰重獲新生,一場與死神搶奪生命的極速救援在二一五醫院產科緊急展開……從忽視到搶救的生死24小時「前一晚感覺胎動幾乎消失,想著第二天再說……」剛剛孕滿28周的趙女士,前一天晚上...
明天農曆四月十七!3樣家常美食記得做,1件暖心事兒,全家齊動手 - 天天要聞

明天農曆四月十七!3樣家常美食記得做,1件暖心事兒,全家齊動手

親愛的寶子們!大家好,我是開心!農曆的日子總是帶著獨特的韻味,明天就是農曆四月十七了。在民間傳統里,這一天和祈福家庭、子嗣有著緊密的聯繫。雖然不同地方的習俗細節有些不一樣,但核心都圍繞著 "吃三樣,做一事" 的美好寓意。這些傳統就像一條溫暖的紐帶,連接著過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