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七十:福有三不享,壽有三不過,財有三不留

2025年03月23日06:40:12 育兒 6062

一個人到了老年,到底怎麼活,才是最好的?

《尚書·洪範》有云:「五福者,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

只要能夠善始善終,那就活多大年紀,都不怕。

因此,我們過了七十歲之後,要懂得一些「禁忌」,不要什麼都按照性子來。

具體來說,老人要做到以下幾點。

01

不享三福,少而貴。

物以稀為貴,福氣也是。

如果全世界的福氣,在一個人身上,這是無福消受的。也顯得不稀罕,不會被珍惜。

因此我們要把福氣給他人一部分,也學會和他人一起享福。

健康還在的時候,不要享受保姆的福氣,靠自己過日子。

一些退休老人,身體還好好的,就什麼都不想干,還請保姆伺候。

保姆伺候,拿走了錢,確實開心。但是老人卻因為有了保姆,自己一動不動,反而傷害了身體。

健康的老人,是需要適度運動的,每天自己照顧自己,也是運動的方式。

自己可以走,就讓保姆推著輪椅,你坐在其上,這不是把自己當成病人,顯得晦氣。

夫妻在一起的時候,不要享受坐等對方伺候的福氣,要彼此分擔家務。

七十歲的時候,夫妻還健在,這是很幸運的。一輩子相濡以沫,這就是真愛。

可是有的老人,不會做飯,一輩子也不學。尤其是一些大男人,以為自己指手畫腳,就是威風。

其實夫妻一起做飯,誰都不要誰伺候,這才是幸福的生活。

一起買菜,一起清洗,一起掃地,一起出門,這就形成了晚年的風景。

家務活一起干,誰都不會閑得發慌,也不會有怨氣。

萬一誰先走,剩下的人,也會自己做飯,照顧好,日子不太難。

兒女都在的時候,不要享受社會照顧的福氣,要接納兒女的孝道。

看過很多老人,健健康康的,兒女有好幾個,但是他們沒有退休金,就怒氣沖沖,要村裡照顧。他們以享受低保,拿到困難補助,為光榮。

他們還想著要住公家的房子。

盡孝,是社會的義務嗎?應該不是的,而兒女的義務。

七十歲的老人,自己沒有收入,也沒有存款,應該第一時間反思,在中年的時候,有沒有預備養老;是否兒女教育好了,可以盡孝?

兒女孝順的前提下,還有養老困難,此時再去求助社會,順序就對了。社會上的好心人,也會願意關照。

人過七十:福有三不享,壽有三不過,財有三不留 - 天天要聞

02

不過三壽,少折騰。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如果你反覆折騰,就可能適得其反。

古時候,秦始皇要長生不老,結果活了四十多歲;一些皇帝要延年益壽,用仙丹,反而害了自己。

因此我們要注意,少過大壽,簡簡單單過日子。

生病的時候,不過大壽,避免病情加重。

帶病去壽宴上,接受大家的祝福。看起來不錯,但是人真吃不消。

一個病痛不斷的人,還辦喜酒,這讓賓客很不理解,也顯得無奈。

好好養病,恢復健康,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異鄉定居的時候,不過大壽,不要期待老家的親戚會來祝壽。

如果你在退休之後,去了很遠的城市生活。這時候,你要辦壽酒,請老家的人來,會來嗎?大概率是不會來的。

並且一路上,有親友趕來,也是冒險的。一些老長輩,走幾步就搖晃幾下,你敢讓他車馬勞頓嗎?

異鄉生活的人,還是和家人一起過小日子,非要祝壽,通過網路聯繫就好了。

家庭貧困的時候,不過大壽,避免各種鋪張浪費。

農村有句土話:「門口放根討飯棍,親戚朋友不上門。」

人很窮的時候,還要大擺筵席,這顯然是浪費。雖然可以接紅包,但這些紅包,都要歸還。歸根結底,也是自己的錢。

節儉過日子,這是一個窮人應該做到的。這不丟人,而是珍惜為數不多的錢。

人過七十:福有三不享,壽有三不過,財有三不留 - 天天要聞

03

不留三財,少糾紛。

看過很多家庭,在老人過世之後,兄弟姐妹鬧得不可開交,甚至都打起來了。

錢財多了,也是家庭矛盾的焦點。

七十歲之後,老人應該對錢財進行合理的管理,避免兒女的爭鬥。

祖上的財產,及時分配,不要老人一直留著。

一些金戒指、銀器、字畫等,都是很名貴的,也多半是祖上傳遞下來的。

這些東西,也不能什麼都一分為二,都平均分配給子女。這就要子女在一起,商議一番,再去分配。

不公是客觀存在的,關鍵在於禮讓。

有錢的兒女,少拿一點,或者要一些價值少的東西。或者按照古人的做法,傳給嫡子。只要商議一致,都是可以的。

老人是管不好了,萬一被騙了,還是大麻煩。萬一兒女私吞了,又是家庭風波。早點分走,早點安逸。

房子和存款、退休金等,及時交代,不要老人強行管著。

老人也許會糊塗,把存款忘記,把房子送給保姆,把退休金給親戚管。這就導致兒女得不到利益,或者錢財流失,引發爭鬥。

到一定的時候,還是把錢財給子孫管吧。起碼應該把錢財給子孫交代清楚,免得忘記密碼、不知如何辦理遺產等情況發生。

不義之財,及時捨去,不要敗壞了家庭的道德。

如果老人做了虧心事,通過算計得到錢財,那就要及時捨去。避免後患。

要知道,一切都有因果,老人的缺德,會波及到子孫。

比方說,老人蠻橫無理,佔有鄰居的菜地。這老人一旦過世,鄰居就得捲土重來。

冤冤相報何時了?還是在老人這一代,都結束吧。

人過七十:福有三不享,壽有三不過,財有三不留 - 天天要聞

04

古人云:「取之有度,用之不盡。」

七十歲之後,需要養老的必備條件,但是不要太多,不要一些和養老沒有關係的東西。

老人做好人生的減法,輕鬆過日子,一家老小都順利。

任何年紀,都不要太自私,要多考慮子孫,傳遞好家風。

老人,不要總是強調「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要看看,自己配不配「一寶」。

看清了自己,改變了自己,兒女把你當成手心的寶。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
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 - 天天要聞

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

大家好,我是辣媽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有時候,我們隨口一句簡單的話語,就能在孩子的心中埋下強大的種子,讓他們的內心越來越堅韌。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這兩句話,就是這樣的魔力源泉。 「我相信你可以」這句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無盡的鼓勵和信任。信任不是廉價的誇讚,而是對孩子潛能的「莊嚴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