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福州人有個專屬的傳統節日,叫拗九節。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九,家家戶戶都要為了家中的長輩,用紅棗、蓮子、桂圓等食材熬一碗拗九粥,香香甜甜。
倘若是虛歲逢九,還要煮上太平面和太平蛋,寓意著順順利利,健康幸福。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即便身處異鄉,大家也不會忘記這一傳統習俗。
那天點開朋友圈,看到一位在北方定居的朋友,也曬出了自家的拗九粥。
雖然平時的生活習慣已與當地人無異,但這份源自家鄉的傳統記憶,她始終銘記於心。

時間的流逝,雖然能改變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卻很難撼動內心深處那份最純粹深沉的情感。
就像是長期儲存的白茶,每時每刻內質都發生著轉變,但那份自然給予的安定溫和感,從未有過變化。
最近有茶友來提問,問題並不算複雜,卻頗具代表性:
「白茶新茶和老茶的香氣有什麼區別?如何感受才能更明顯一些?」
白茶的香氣,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存放時間的推移,展現出不同的特點。
接下來便帶領大家感受一番,不同階段的白茶,究竟是如何展現和轉變自身的香氣魅力。

《2》
新茶時期的白茶,茶香清鮮舒爽。
新白茶,指的是製作完成後還未存滿一年的白茶。
與陳茶、老茶相比,這一階段的內質仍處於活躍狀態,香氣清新而馥郁。
日光萎凋與低溫慢烘的製作工藝,巧妙保留了毫香、花香、草藥香等基礎香型,都是大自然賦予植物的天然芬芳。
先來說說花香,是新白茶香氣中的一抹亮色。
梔子花、茉莉花、玉蘭花……只要是能想像到的花香,幾乎都能在高品質的白牡丹里找到蹤跡。
也正是這一原因,白牡丹在茶圈裡享有「花中仙子」的美譽。

再說草藥香,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的茶友,想來並不覺得陌生。
每到夏天,老一輩的人早早地從市場採購回各式草藥,如蒲公英、夏枯草等,煮成涼茶以消暑降火。
新白茶中的草藥香,便如同這些草藥煮成的涼茶,所散發出的清新氣息,在壽眉這一品類里表現尤為突出。
最後再說到獨特的毫香,白毫濃密的白毫銀針,沖泡後散發出的氣息最為濃郁。
但這股香氣經常被新茶友們忽略,或許是因為它太過多變,難以用言語準確形容。
清鮮的毫香,其實並不是無跡可尋。
春暖花開之時出門踏青,呼吸著郊外的新鮮空氣,正是感受香氣的好時機。
那野生蕨菜、狗尾巴草、乾枯蘆葦等散發出的自然清香,都與毫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人倍感放鬆。

《3》
轉化程度持續提升,白茶香氣更顯成熟沉穩。
密封的三層包裝,為白茶構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轉化環境,阻擋了水汽、異味、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干擾。
長期儲存的過程中,白茶的芳香物質、滋味物質與微量氧分子時刻進行反應。
無論儲存的時間多麼漫長,白茶依舊是微發酵茶。
因此,香氣還是原來的風格,不可能憑空出現梅子味、巧克力味等重度發酵的氣息。
然而,在原有的香型基礎上,老白茶也出現了不一樣的改變。
茶性變得更加溫和,香氣也愈發平和內斂,就像歲月留下的深深烙印。
很多人都認為,毫香僅僅出現在新白茶身上,存老之後這股氣味便逐漸消失。
儲存過程中,雖然茶葉間的摩擦難以避免,導致少量白毫從干茶上脫落,但毫香並未因此消失,只是發生了改變。

有時聞到的毫香,像是成熟稻穀的散發出的香氣,有時感受到的,或許就是煮玉米須水的清甜香氣。
除了毫香的變化,老白茶的葯香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了轉變。
從最初的清新草藥香,逐漸演變成類似根莖類中藥、如當歸、防風等散發出的香氣,比從前更加舒緩。
不同情況下,優質白茶的香氣轉變有快有慢,但三年後存成老茶,必定具備這股持久而穩定的香氣。
老白茶中花香依舊,卻不像從前那樣明媚,變得更加清幽,緊緊跟在毫香、葯香後顯露,增添了幾分柔美與細膩。
當然,除了原有香氣的轉換,老白茶也生成了專屬的香氣,即陳香。
放在日常生活中,更類似那些被用作書籤的樹葉,在長時間乾燥的狀態下散發出的氣味,充滿了滄桑歲月感。

《4》
掌握正確的喝茶方法,小口品茶更能了解其中差別。
喝茶如何精準聞香,是不少新茶友為之苦惱的問題。
聽他人描述得再仔細,終究比不上切身實際體會來得印象深刻。
想了解新茶老茶之間的香氣區別,最關鍵的便是認準優質茶。
有深厚的物質基礎,才能在沖泡後展現出清晰明確的香氣特徵。
除此之外,喝茶時也不能太心急,杯子開口大雖然散熱快,但也會加速香氣的飄散。
換成杯身細長的聞香杯,杯口直徑小,留香效果更強,小口細啜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

還有一點極為重要,蓋碗出湯後先別急著分湯,趁熱揭蓋鼻尖湊近細嗅蓋香,這是判定品質、了解香氣的關鍵途徑。
隨著中心區域的溫度不斷下降,香氣也跟著變化出不同層次,對好茶的品鑒也更加全面。
掌握正確的喝茶方法,並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經驗,是每位茶友提升品鑒能力的必經之路。
品鑒某一品類時,不妨多嘗試對比不同年份之間的差異,再結合他人的品鑒感受,進一步加深對香氣特徵的理解和捕捉能力。
同時,利用休假等放鬆時光多到戶外走走,親身聞一聞自然界中的花香、植物鮮香等真實香氣。
儘管這些氣味與白茶的香氣不是完全相同,但也屬於近似香的範疇,有助於加深對香氣層次和特徵的理解。
心中有了對香氣的清晰認知,積累了一定的品鑒經驗後,喝茶時想要清晰感受香氣的變化,就不再是老茶客的專屬能力。

《5》
三年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卻足以成為白茶一生中的里程碑時刻。
經過三年的精心存儲,白茶終於跨入了老茶的行列,在未來還有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三年再三年,白茶依舊是白茶,但香氣滋味早已改變,比當初更顯溫柔。
時間的流逝,能為白茶帶來哪些具體不同?答案只待諸位親自細細探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