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2025年03月14日11:43:04 育兒 1174

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 天天要聞

文/蘭媽談育兒

說起養孩子,很多家長的夢中情娃,大概就是那些字裡行間都透露著溫柔、紳士,還特別聽話懂事的孩子了

對於那些動不動就急紅眼,跟哈士奇一樣拆家服從性低的孩子,是不是有種「上輩子欠你的」埋冤和無助呢

可事實上,養孩子不建議大家把娃馴成綿羊,如果我們養孩子一開始的思路就是「馴服」,那孩子也許是聽話懂事了,但他們並不會快樂

姑姑有兩個孩子:

•大兒子憨厚老實,從小到大就是父母說什麼、照做什麼,典型的別人家孩子

•大兒子則相反,走到哪裡嘴甜又會哄人,幾句話就把人哄得一愣一愣的,典型的哈士奇上身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姑姑春節帶著兩個兒子回娘家,那時候交通不方便,大家都是走路才能到達目的地,回家的路上也會經常遇到一些熟人打招呼

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 天天要聞

那一次,姑姑就半路遇到了一個親戚,對方看姑姑帶著兩個孩子,就隨手從兜里掏出200塊錢,還解釋說「兜里沒有紅包,這是給兩個孩子的一點小心意」

姑姑推脫著不收,親戚就追上孩子直接把錢塞給了嘴甜的老二手裡

等到親戚離開後,老二卻一把護住那200塊錢,並且還狡猾地說「這是給我的」

到了親戚家裡也是一樣,整個人上躥下跳、一點都不閑著

對於這些,姑姑也並沒有說什麼,她覺得老二雖然調皮搗蛋一些,但是嘴甜知道哄人,特別是活潑的性格還能給死氣沉沉的家庭添上許多歡聲笑語

原來,姑姑之所以有如此想法,主要是她生大兒子的時候,第一次當母親沒經驗

那時候,她總覺得養孩子就是「馴服」,孩子不聽話了就要把他「管」到聽話,孩子調皮了就要把他「打」到安靜,孩子服從性低了就關上門好好餓上幾頓…

在這樣「馴服」的環境下,大兒子確實被教得溫文爾雅、懂事聽話,可馴化過後的溫順背後也儘是性格彆扭、社交阻礙的自卑感

沒辦法,看到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連喊個人都畏畏縮縮,整天就知道躲在家裡看手機、也不知道社交時,姑姑才意識到自己的教育觀念一直存在問題

為了不讓老二再繼續重蹈覆轍,才會多少有些放任和尊重性格發展

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 天天要聞

就這樣,姑姑家裡的真實情況就是,兩個兒子,一個溫順的如綿羊,一個調皮得如哈士奇

但從長大成人的生活狀態來看,老二更幸福快樂一些

沒有被壓抑天性,一直都是一個社交牛人,工作的第一年就娶到一生摯愛,第二年又喜迎小公子,升級成了一位爸爸,一家人過著溫馨而幸福的小日子

再來說說姑姑的大兒子,不善於社交表達,至今還是單身一枚,眼瞅著就要36歲了,家人急得團團轉,就是遲遲沒動靜,年年漂泊在外面居無定所,年年回家後又要看比他還小的兄弟姐妹齊家歡樂

所以,通過姑姑的馴服教育,和後來又遵循天性發展的改變,我發現了一個道理: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雖然拆家服從性低,但至少快樂又聰明

當然了,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的本意,可不是讓我們把孩子培養成一頭惡狼,而是透過這個思維去了解孩子、遵循天性,然後再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案

比如,以下幾種「狼性教育」思維,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孩子養得更好:

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 天天要聞

01

遵循「狼性」發展

不要抑制孩子成長天性

有個網友分享說:

「養女兒,一定要把女兒養成狼性,特別是那些告誡女孩要善良、要奉獻、要懂事的家長,最後養出的女兒有哪個會快樂幸福呢」

「別說女性容易情緒化,也不要說女兒應該怎麼樣,我的女兒就應該沒心沒肺地活好自己,為什麼要討好別人,為什麼要為別人而活呢」

講真的,這位網友的清醒認知不是一點點,對女兒的愛也盡顯字裡行間

有一個朋友,她的真實家庭結構就是類似古代「君臣」之禮,父母是皇帝,是君,子女即便是貴為皇子公主,也必須要把父母的話當成聖旨,不容半點反抗

很難想像,朋友就是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小時候只要有一件事情沒有做好,那父母的一個警告眼神、和一句口頭上的威脅,就能讓她弱小地變得乖巧聽話

讀書的時候,她很愛美,每天非要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才出門,母親為了防止她過度愛美、長歪了,就故意貶低她長得丑,再怎麼收拾也改變不了什麼

高中的時候,成績一直保持的不錯,可母親依然擔心她會驕傲自大,就故意諷刺她的成績在班裡也只是倒數名次

漸漸地,她確實沒有之前的愛美、也沒有了之前想要出去玩兒的心,可一顆自卑內向的種子卻在慢慢長大

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 天天要聞

特別是每一次被父母否定和敲打的日子,都導致她越來越懷疑自己,以至於大學畢業後哪怕很優秀,還是不敢相信自己

以前讀書的時候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後來到了社會上也被同事當成軟柿子捏,經常讓她請客吃飯不說,還把很多沒人乾的打雜活兒,統統交給她

不僅如此,就連日日生活在一起的公婆家人,也不尊重她

朋友一個人從小把孩子帶到大,最累最苦的時候沒人看到,反倒是有一次坐在那休息恰好被看到了,然後就被指責不好好照顧孩子、沒有當一個負責的好媽媽

家務活也一樣,常年累月都是朋友一個人在做,可恰恰有一次太忙、沒顧上打掃衛生,各種各樣的貶低聲音就跟著來了

久而久之,她疲憊了,也崩潰了

有時候委屈到極致,情緒的剎那還想著尋短見地一了百了

我勸她:

「不要那麼極端,哪怕父母的娘家不理解,回不去,婆家的不尊重讓你累了倦了,也不想回,那還有朋友,再不濟,自己隨便租個小房子單過,每天吃飽穿暖,然後掙著錢,再看著日月山川、河流美景,這個世界值得留戀的,也從來不只是你心心念念守著的東西,把自己變成喜歡的樣子,過成一直期待的模樣,才是世間最大的留戀…」

是呀,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價值、與生活水平提高

倘若我們把孩子當綿羊一樣去馴服,那孩子是聽話懂事了,可他們真的快樂嗎?並不會,反而還因為性格軟弱而被欺負傷害

用狼性教育去養孩子,也並不是把孩子培養得如惡狼一樣見人就咬,而是遵循「狼性」發展,然後讓孩子保留自己的個性,按照自己的成長節奏、生活方式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此,一個真正優秀、強大的孩子,走到哪裡都不會太差,他們的生活質量也自然如同人生一樣,越走越精采了

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 天天要聞

02

抓住「狼性」性格

用愛去慢慢把孩子感化

當我們足夠去尊重一個孩子的天性時,你就會發現這個孩子的天性就是:怕吃苦、怕受累、怕學習,平時還又懶又饞愛貪玩

可即便是這樣又如何呢?孩子依然是我們的孩子,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

而我們家長也不可能因為這些問題就不愛孩子了,只不過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導致我們對孩子的期盼過高、要求也比較高而已

認識一個留守男孩,15歲了,記得以前看到他的時候頑劣又話多

沒有主動搭話,他就能嘰嘰喳喳地把他們家裡很多新鮮有趣的事兒拿出來分享

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這個孩子臉上的陽光氣息正在一點點消失

特別是春節路過他家時,和他打招呼根本不理人,問他什麼也是著急忙慌地跑開,根本不給你多說話的機會

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是長時間沒見面,孩子感到陌生才沒有之前那麼熱情

直到,即將要參加中考了,我和男孩爺爺奶奶聊天說起男孩的成績,兩個老人家直接搖頭擺手表示:

「我們都沒抱什麼希望,沒玩遊戲之前成績還能考八十多分,現在天天就知道玩手機,只要一提起學習就嫌啰嗦,還把我們關在門外不讓我們說話」

「有一次,就因為奶奶把手機沒收,不讓玩了,奶奶就被按在地上揍了一頓,瞧瞧這孩子不孝順的樣子,以後能有什麼出息,他爸爸也說了,讓我們別管他,考不起高中就自己出去自生自滅,誰也不要管他,更不要給他飯吃」

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 天天要聞

聽到這裡,我明顯感受到這是一種置氣的無奈之舉

確實,面對孩子油鹽不進的時候,說教只不過是在浪費更多口舌、還有製造更多內耗而已

可難道孩子只認手機的好,對外界統統都不感興趣的叛逆墮落,家長就真的管不了,無招可行、任由孩子自生自滅嗎

並不是,只不過是我們沒有用對方法而已,因為每個人在成年之前的所有學習,都是需要有人去鞭策引導的

特別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就像是森林裡的一頭狼一樣,天天就想著在森林裡疾馳,狼媽媽越是跟在身後說「小心點,小心點」,它就跑得越歡、越起勁兒

這個過程不僅僅是狼性的貪玩、和愛探索心理,還有來自被禁止、抑制天性發展的叛逆心理

孩子也是一樣,當我們站在「狼性」性格的角度去看待,就簡單多了

比如,孩子貪玩時我們能明白:「這就是孩子的天性」,隨後再告訴孩子:

「你可以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爸爸媽媽也能理解,玩手機也是你的一種解壓和放鬆方式,但前提是一定要把自己學習上的功課都完成,然後再痛痛快快地玩兒」

當然了,這個過程也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實施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繼續出現很多反抗、忤逆的行為

但這個時候最需要的鞭策和引導方式就是-立規矩,然後全家一起去執行

說好了晚上不超過21:30就要洗漱睡覺,那整個家裡斷電斷網的規矩就不超過21:40

在有序管理、共同維護之下,孩子身上的野性自然而然就會被有效同化

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 天天要聞

03

利用「狼性」法則

有方式地激發孩子實力

一位老師說,他從小就把自己的女兒當成狼一樣養

平時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和女兒一起看有關狼的視頻,還專門講述關於狼的故事和傳說

女兒不理解,狼不就是哈士奇?長大後的狗嗎

他認真地告訴女兒:「從外形上來看,狼雖然長得跟狗有些相似,但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狼性法則里的獨立、自由,能讓它們在殘酷又競爭的環境中不畏艱難」

所以,當女兒在幼兒園第一次和同學打架時,他首先問的不是「怎麼回事?誰打的誰」,而是關心地詢問「誰贏了」

本來還擔心會被罵一頓,一聽到這番話後,女兒便驕傲地拍拍胸脯說:「當然是我啦」

等到這件事了解的大概差不多後,他還特意和女兒講了被人欺負還手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包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道理

很顯然,這位老師培養女兒的「狼性」,並不是所謂的有仇必報,也並不是支持孩子在學校里惹事生非,而是通過狼性法則讓孩子擁有堅強、果敢,還有不畏困難的傲然生存能力

當然,狼性法則里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借鑒狼生存特徵提煉出來的理念

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 天天要聞

包括:

•教育上,要像狼狩獵時一樣,有著明確而堅定的目標,如制定有關學業管理的時間計劃表

•堅韌精神上,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我們要培養他們像狼的生活品質一樣,哪怕在惡劣和艱苦的狩獵環境下,也不輕易放棄,直到持續努力並達成最終目的

•責任與合作意識,讓孩子從家務活開始鍛煉,每天放學回家後,哪怕幫媽媽做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能讓他們在懂得協作中發揮出團隊力量,也能有效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觀和自我能力提升

•競爭意識,羨慕別人、希望比別人更優秀,這是正常的競爭意識,我們要孩子融入狼性法則,如潼狼一樣,在自然界中能和其他動物一起去享受生存資源,公平公正地競爭,然後憑實力說話,而不是嫉妒心強地在背後說人壞話,然後自己根本就是停滯不前,一點改變都沒有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保留孩子的個人興趣和愛好,我們也要如狼性法則定義的那般,鼓勵孩子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特別是對知識、自然、社會等各種方面,都能產生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慾,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全方面地強大起來

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哈士奇拆家服從性低,但它們快樂又聰明 - 天天要聞

那麼,關於養娃要拿出「狼性教育」這個育兒新觀點,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