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正巧是一個月之前發生的事,某短視頻軟體在國外市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跌宕起伏。
在美國政府禁令正式生效的前夕,該軟體提前做出了下線決定,並關閉了相關業務。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許多國外的用戶措手不及,成為「網路難民」,四處尋找起了替代品。
一部分用戶將目光轉向了國內的某薯APP,靠著有些生硬的機翻,開始了新的探索之旅。
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交融,讓人們恍然大悟,原來大家的生活並不像想像中那樣,充滿秩序和理想。

那些年讀過的歪風文章,和網上帶有偏見色彩的視頻,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建立起了屏障。
雖然風波僅僅持續了不到一天的時間,該短視頻軟體便重新恢復上線。
但依舊有不少外國人留了下來,和國內網友進行日常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和心得體會。
原本只是作為替代品的平台,卻意外成為了大家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窗口。
回到當下時節,茶圈內已經有部分2025春茶開始上新,其中大部分為早春綠茶。
除了這些可以好奇嘗鮮的早春綠茶外,還有哪些茶適合目前飲用呢?推薦清單立刻為大家奉上!

《2》
喝茶選擇一:清飲老白茶。
最近,後台經常收到這樣的消息:
「朋友圈裡都在傳,安吉白茶3月25左右開採,福鼎白茶是不是也快了?」
茶友們別太心急,安吉白茶雖然名字里也帶個「白」字,但人家的真實身份是綠茶。
安吉白茶的茶樹品種,在氣溫較低的早春時節發芽,嫩芽中缺少葉綠素,因而呈現出淡雅的白玉色。
除了名稱相似,在原料、工藝等各種方面,都和福鼎白茶完全不同。
福鼎核心產區的茶樹們,如今依然經歷著高山寒意的考驗,尚未到達發芽採摘的最佳時機。
天氣變化不定的當下,對人類來說也是一場挑戰,稍不注意就因氣溫驟降而著涼感冒。

新白茶中的茶多酚,能有效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隨著儲存時間的增加,含量逐漸下降。
好在,還有持續生成的黃酮類物質填補了這一空缺,且性質更加溫和,對體質敏感的群體更友好。
在等待新茶生長發芽的這段時間裡,總是要多一些耐心,平時可以多喝一些三年以上的老白茶。
不僅營養效用不減,茶味也愈發醇厚,想解放雙手換成茶壺煮,也完全可行。
周末在家的休息時光,拿出已經提前開好壺的柴燒紫砂壺,煮上一壺溫暖的老白茶湯,也是幸福的享受。
為了能收穫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有些茶友還會特意加入紅棗、陳皮等材料與老白茶同煮。
具體的營養價值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還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確的是,這樣做會完全打亂老白茶的香氣和滋味層次。
喝老白茶,不僅要確保年份真實,更不應錯失純正的風味體驗,混搭的做法太浪費珍貴好茶,還是各自分開清飲為妙!

《3》
喝茶選擇二:去年的足火岩茶。
一眾茶類里,武夷岩茶是出了名的慢。
岩茶的原料選擇極為講究,不採嫩葉與芽頭,而是選擇具有一定成熟度、能禁得住高溫焙火的新葉。
每年等到穀雨前後,早生品種才迎來採摘,到了四月下旬左右,水仙、肉桂等主力軍,才陸續加入採摘的行列。
直至五一過後,其他茶類正緊鑼密鼓地推出春季新品時,武夷岩茶的忙碌採茶季才緩緩落下帷幕。
除了採摘時間相對較晚,武夷岩茶的製作周期也比其他茶類更長。
岩茶的加工,大致分為初製做青與精製焙火兩個階段,不同火功的岩茶,上市時間也各不相同。
但無論如何,好茶的焙火工藝都堅持以慢焙為主,過早上市的岩茶,很可能是未經充分焙火的半成品毛茶。

武夷岩茶在加工時,焙火是一道至關重要的工序,焙火之後,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褪火過程。
在過去,人們通常習慣將岩茶放一年再喝,期待風味表達能更清晰直觀。
但如今可以放寬心,有了茶掌柜的提前把關,岩茶在褪火後試喝確保穩妥,才會正式推向市場。
只要商家沒有特殊聲明,某款茶需要密封儲存褪火若干時間,大家拿到手拆開後就可以直接喝。
足火岩茶的風味最佳適飲期,大約在一年到一年半內。
在陰雨連綿的日子裡,泡上一杯悟源澗肉桂,不僅能感受到香氣愈發高揚,茶味更甘醇綿柔,滋味層次也更加豐富。
醇厚湯水中桂皮香與桂花香交織,絲毫不顯張揚激烈,卻讓人精神飽滿,過癮十足!

《4》
喝茶選擇三:隔年的紅茶。
圈內常說「冬紅夏綠」,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完整版本:
春天花茶、夏天綠茶、秋天烏龍、冬天紅茶。
按照這樣的傳統習慣,春天喝一杯經典的茉莉花茶,的確清新宜人,有效消除煩悶。
但要是嚴格遵循其中的理念,對白茶、熟普等未被提及的優質茶來說,就有些不公平了。
更有不少始終鍾情於紅茶的茶友,如果一年四季只允許三個月的時間享用,未免也太殘忍。
其實,喝茶不應刻意受限於季節,喝著順心舒暢,那就是最好的享受。
春寒料峭之際,從室外回到家中,立刻泡上一杯溫暖的紅茶,用有些凍僵的雙手輕輕捧起茶杯,一瞬間暖身又暖心。

所有品類中,正山小種的受眾範圍最廣。
儘管今年的採摘期還未開始,新茶仍需耐心等待,但紅茶的魅力並不會因此減損。
紅茶有著三年的風味適飲期限,雖然不能長久儲存,但只要儲存得當、品質不變,隨時都適合飲用。
去年的正山小種,經過一年的氧化還原反應,湯感會變得更加醇厚。
正是因為這一特性,有不少茶友新茶買回家後,一部分留著平時喝,另一部分留著來年再品嘗。
趁熱小口細啜茶湯,花蜜香、桂圓香和木質香如煙花般層層綻開,又與柔潤細滑的口感充分結合,甘醇而不甜膩。
感興趣的茶友們不妨一試,來自桐木高山的正山小種,隔年風味與新茶相比,又是另一番享受。

《5》
新茶還未上市的這段時間,也正是細細品鑒家中存茶的最佳時機。
按捺住心中的那份急切期望,再有兩個多月,就能迎得好茶上新回歸。
在不久之後,一個恰好的契機到來,茶樹生長發芽,高山上的茶農們也忙碌起來。
薄霧輕繞,微風過十里,只待枝頭春意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