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賦予書中角色的人設十分用心,他的故事裡固然也有臉譜化的人設,那是為了突出正邪衝突的必要,但對於一些主要角色,一般都有多面性。
比如他筆下的那些主角就或多或少有些缺點,如蕭峰有瘋狂的一面,聚賢莊裡也殺了舊友奚長老;張無忌優柔寡斷,明明見一個愛一個,卻偏要裝深情;楊過在故事初期有些弔兒郎當,甚至一度投靠蒙古,走了彎路,不過這樣的人設反而更加真實,因為人性本就是複雜的。

(郭襄、郭靖劇照)
而本文要提到的那位反派也是一樣,在多數人看來,他只是個簡單的反派,甚至他有好的一面,但細品原著就知道,這人不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最陰之人,因為他毀了郭襄的貞潔,還害死了郭靖,卻被視為英雄。
一、陰險之人
談及金庸筆下陰狠的反派,你會想到誰?
或許多數人最容易聯想到的是那《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你不得不感嘆金庸的創作能力,如今「岳不群」這三個字都不只是指《笑傲江湖》中的華山派掌門了,它甚至成了「偽君子」的代名詞,從這裡你就知道岳不群的虛偽有多深入人心了。
不過話說回來,岳不群陰狠得如此明顯,其實也就談不上有多陰狠了,真正陰狠的人,應該是讓人察覺不到他的陰狠的。

(玄慈劇照)
比如《天龍八部》中的玄慈,在筆者看來就是個陰險的小人,當年他被群雄推舉為帶頭大哥,製造了雁門關慘案,他當是禍首,可後來他卻逃避責任,眼看著昔日的朋友一個個死去卻無動於衷,不敢站出來承擔責任,他如何不陰?
但很明顯,無論是岳不群還是玄慈都與郭靖、郭襄扯不上關係,本文真正要提到的那人,其實是金輪法王。
二、郭襄的遭遇
金輪法王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似乎他乾的事都是基於他那「蒙古國師」的身份,他本人到底壞不壞,很難說,至少從表面來看,他好像也沒做太多的壞事。
甚至順著原著劇情讀下來,這個角色還有幾分傻氣,比如當初他帶著幾個徒兒去英雄大會競選武林盟主,這橋段簡直就是扯了個大蛋。
為啥呢?
就因為此時群雄選武林盟主的目的就是為了抗擊蒙古,他倒好,作為蒙古國師,他居然只帶了幾個人就敢闖入中原群雄的包圍圈,別說選盟主了,就算是這幫人一擁而上把他殺了,那也合情合理,別忘了當年契丹人蕭峰是如何被中原群雄圍攻的。

(郭襄劇照)
所以從這裡來看,金輪法王確實有點傻,當然,這段劇情基本可以被視為「漏洞」了,也就不談了。
再順著劇情往下讀,金輪法王的陰狠就要顯露出來了。
在十六年後的劇情部分,他見郭襄一人在外雲遊,便將其俘虜,抓去做了人質,不過在此期間他卻打心眼裡欣賞起郭襄這妮子,於是收了郭襄為徒,並傳了他自己的畢生所學,其中就包括一招無上瑜伽密乘。
其實古代的瑜伽秘術對於女子可不太友好,修鍊那絕技,基本就等同於是自毀貞潔。
不過筆者說金輪法王毀了郭襄的貞潔可不是因為這事,而是因為他在襄陽大戰中的一個決定。
當楊過趕來救場,將金輪法王打成重傷之後,那郭襄也一度陷入險境,此時金輪法王出手了,他救下了郭襄。
從表面來看,這是金輪法王良心發現,但你細品這件事,就覺得不妥。
此時書中提到這麼一段對話:「這時那高台連連搖晃,格格劇響,高台倒將下去,郭襄勢必殞命。金輪國師慈念忽生,猛地躍起,鐵輪划過,割斷了捆綁郭襄的繩索,將她身子抱起,叫道:『再叫我一聲師父!』郭襄一轉頭,見他淚盾涔涔而下,大聲叫道:『師父!』」

(金輪法王劇照)
群雄見了這番場景,也不禁十分感動,這一刻,彷彿金輪法王是成了英雄一般:「黃蓉見愛女終於死裡逃生,不禁喜極而泣,心裡對楊過和金輪國師的感激當真難以言宣,忙將女兒拉起,緊緊摟住。郭靖、黃藥師、一燈大師、耶律齊等也均對金輪國師的義舉大為欽敬。」
但這才是金輪法王陰狠的地方,他讓郭襄當著宋蒙兩軍的面叫他師父。
可前一秒郭襄明明還是他手中的人質,所以這個畫面在知情的人看來是感人的,但在不知情的人看來,卻難免覺得有貓膩。
郭襄為什麼要拜蒙古國師為師?她為何會成為人質,最後又完好無損的活了下來?
莫不是郭襄早已與金輪法王勾結在一起,此時不過是上演苦肉計?
誰知道郭襄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啊?
這才是作為襄陽守軍會有的反應,他們絕不會因此而感動,只會覺得奇怪,因此這一刻郭襄才真是失了貞潔,因為此時的她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三、郭靖之死
那金輪法王早已經死了,又是如何害死郭靖的呢?
很簡單,正是因為郭襄這件事,郭靖的女兒郭襄與蒙古國師的關係不清不楚,襄陽守軍和襄陽百姓也不得不懷疑郭靖的為人了,城中必然是人心惶惶,他們抗擊蒙古的心還會那麼堅定嗎?

(郭靖劇照)
此時一定會有貪生怕死之輩不願坐以待斃,主動投敵,於是他們出賣襄陽城中的情報,與敵人裡應外合,這才讓郭靖夫婦慘死在襄陽。
其實從郭破虜最後與郭靖夫婦一同戰死也能看出這一點,要知道他可是屠龍刀的保管者,若不是事發突然,郭靖和黃蓉怎會在沒來得及將他送出城的情況下就被殺死?
如此看來,金輪法王當真是不簡單吶,其實能當上蒙古國師,就說明他有些手段,他這臨死前的「遺策」當真是陰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