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在《齊物論》中說:
「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實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論;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
大致意思是說:是,也是不是;對,也是不對。如果是錯的,爭贏了毫無意義;如果真是對的,又何必爭辯?
生活中很多人遇到跟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總想把對方說服,逼得對方啞口無言。
可是仔細想想,逞口舌之快,嘴巴上不饒人,你又能得到什麼有利的東西呢?
它既不能讓你變得更加強大,也不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真正高情商的人,跟意見不一致的人從不爭辯,會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
01
作家李小墨剛上大學的時候,被同學拉著去報名參加院辯論隊的選拔。
看了幾場經典的國際辯論賽視頻後,她突然迷上了那種唇槍舌戰的感覺。
生活里,所有的事情都會成為她的辯題,只要被她揪住,一定要辯出個是非對錯。
她就像是一隻好鬥的公雞,不依不饒、咄咄逼人,一定要把對方逼到無話可說才肯罷休。
在跟朋友、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她總是條件反射式地質疑,尋找對方言語中的漏洞。每次的閑聊,最後都會變成不歡而散的爭吵。
這世上,沒有人喜歡被質疑和反駁,更沒有人喜歡被逼著認輸。
結果可想而知,那段時間是她人生中,人緣最差的時候。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老是去爭辯,即便獲勝了,那也是空洞的勝利,你永遠也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低情商的人,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而高情商的人,從不跟人在言語上爭強鬥勝。
前兩天,作家大冰在直播時,連線到一個男讀者。
這位讀者一上來就咄咄逼人地說,我發現你總是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而且你寫的書也都沒什麼價值。
他以為大冰會反駁他,沒想到大冰只是淡淡地回了四個字:你說得對。
大冰解釋說:我不認同你說的內容,但我認同你站在你的角度所說的一切。我覺得沒有什麼比認同一個人更令他高興的事了。
聽到大冰這樣的回答,對方立馬就收起了攻擊性,態度變得柔和了起來。
特別贊成一個觀點:只要利益不產生衝突,別人講的話一般不需要反駁和爭辯。
真正的智者,在無傷大雅的事情上不會執著於孰對孰錯。
跟觀點不一致的人溝通時,即便心裡不認同,他嘴上也會只說對。
02
《天道》里丁元英說:止語是上等的智慧,止心是上等的自律。
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不停地跟別人辨對錯,就算你是對的,也沒必要證明別人就是錯的。
一味追求對,到頭來,你越對得罪的人就越多。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年輕時赴海外留學,曾受邀參加了一位師兄的婚禮。
當時婚禮現場,來了很多青年才俊,其中有一位富家公子正在高談闊論自己遊歷世界各地的經歷。
談起他曾到過的歐洲最高峰時,他說的是「阿爾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
事實上,歐洲的最高峰是厄爾布魯士峰。
李四光聞言,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對方言語中的錯誤,為此倆人爭得面紅耳赤。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李四光看見了自己的教授,便商量找教授做裁斷。
沒想到教授在聽完他們的陳述後,輕輕敲了敲他的頭說:你呀,學問還淺著呢。
說完,教授便轉身離去。
看著教授離去的背影,李四光滿臉震驚,不相信是自己記錯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跑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證實了自己所說無誤。
然後他專門找到教授,詢問緣由。
教授笑著說,學問淺,不在於你的答案,而是你沒必要和對方爭論。
人家在婚禮上侃侃而談,又沒讓你發表意見,又何須出言反駁,還非得分個輸贏。
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根本不必爭論,答案唯一的事情,就是正確的,沒必要爭論。
答案不確定的,爭論也不會有結果,因為誰也不能證明自己是對的。
富蘭克林說過:傻瓜的心,在嘴裡;聰明人的嘴,在心裡。
小事讓一步,大事退一步,對錯不辯、輸贏不爭,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
03
美國總統林肯說:「任何決心想有所作為的人,絕不會在私人爭執上耗費時間。」
你永遠不可能讓每一個人對你滿意,與其和人爭辯,不如迅速劃清界限,專註自己手頭的事。
有一次,畫家陳丹青和朋友在小攤吃飯。
小攤生意很是火爆,等了很久才有空出來的桌子。
因為老闆很忙,他們就自己收拾了桌子。
結果沒過多久,來了個頭髮花白的大爺,硬說自己還沒吃完,飯就被他倆收拾了。
陳丹青說:「我重新給您買一份作為補償,您看可以嗎?」
老人說:「我一天的心情都被你們壞了,你要賠償我才行。」
朋友正要上前理論,陳丹青卻連忙給老人點頭認錯,並掏出一些錢給了他。
老人走後,陳丹青說:
「和一個蠻橫的人講道理,接下來就是無休止的爭吵,我們還有其他事要做。」
這世界上,最無謂的就是口舌之爭。
一味爭論,只會自尋煩惱;無關緊要的人,始終強辯,只會自我消耗。
1912年,美國總統初選時,羅斯福在新澤西州向農民發表演講。在這個過程中,他說起了一些新政策的好處。
這時,群眾里立刻出現了反對聲音:「上校先生,五年前你可不是這樣說的啊。」
羅斯福並沒有反駁,而是說道:是的,朋友,因為那時的我學識不夠,我錯了,現在我進步了。
他並沒有為自己辯解,因為他知道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贏家思維」:時間是有成本的,多做高價值的事情。
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雖然你嘴巴上輸了,但省出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用這些時間和精力花在自我修行上,當你變強了,何嘗不是另一種方式的贏呢?
▽
作家卡耐基年輕時特別喜歡與人爭辯,而且經常參加各種比賽,甚至還計劃寫一本教人辯論的書。
但多年後他才明白:天底下只有一種方法,能得到辯論的最大利益,那就是盡量避免爭論。
如果以後有人告訴你,你錯了,你應該馬上承認錯誤。
不管對方說你哪錯了,你要是跟他爭,那你就真的錯了。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