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作為主角,自然是最風光之人,他的習武之路幾乎沒有任何阻礙,他總能在輕描淡寫間練成神功,後來就如書中呈現的那般,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聖火令都被他集於一身,小小年紀就有了堪比武林至尊張三丰的實力。
直至故事結尾,張無忌都仍處於上升期,這不免讓人對他未來的人生格外好奇,金庸為何沒續寫他和趙敏的故事?

(張無忌、趙敏劇照)
莫不是他們的結局不太美好?後來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看似圓滿的結局
金庸大部分小說的結局都是「看似圓滿」。
比如《射鵰英雄傳》中,郭靖在黃蓉制定的規則下擊敗了岳父黃藥師以及師父洪七公,除了瘋子歐陽鋒之外,他就是當世第一高手,「主角成為天下第一」,這是標準的武俠小說結局。
然而金庸卻在書末提到一句「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暗示郭靖的前路必然是遍布荊棘的,後來的《神鵰俠侶》也證實了這一點。
《神鵰俠侶》末尾,楊過與小龍女在絕情谷底重逢,群雄守住了襄陽城,郭靖和楊過還在第三次華山論劍時被推舉為當世五絕,一切看似恰到好處,但後來在《倚天屠龍記》中發生的一切,就無需多言了,郭靖夫婦戰死襄陽。

(趙敏、周芷若劇照)
所以《倚天屠龍記》的結局,也只是看似美好而已。
從表面來看,張無忌與趙敏是決心退隱江湖,歸隱大漠,可未來會如他們的計劃一般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張無忌的身份和才能決定了他必然會成為兩方勢力的眼中釘,一是蒙古人,大元王朝被滅,張無忌可以說是「罪魁禍首」,他是漢人的英雄,也是蒙古人心中的罪人。
二來朱元璋也不會放過他,畢竟朱元璋有心奪得天下,他甚至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後便開始殺功臣,足見他有多忌憚身邊那些有才能的人,張無忌的存在對於他而言也同樣是隱患。
如此一來,張無忌未來的人生路多半是十分坎坷的。
二、難以兌現的承諾
其實張無忌沒當上皇帝,也不能全賴朱元璋耍心機,是張無忌自己本身就無心稱帝,他想要的,只是與趙敏一同歸隱,過普通人的日子。
比如書中這段對話,就表明了張無忌的志向:「趙敏見他提筆在手,神色不樂,便道:『無忌哥哥,你曾答允我做三件事,第一件是為我借屠龍刀一觀,第二件是當日在濠州不得與周姊姊成禮,這兩件你已經做了。還有第三件事呢,你可不能言而無信。』張無忌吃了一驚,道:『你……你……你又有什麼古靈精怪的事要我做?』趙敏嫣然一笑,說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給我畫一畫。這可不違反武林俠義之道吧?』張無忌提起筆來,笑道:『從今而後,我天天給你畫眉。』」
可從書中後來的設定來看,他這「天天給趙敏畫眉」的承諾怕是難以實現了。

(明教劇照)
原著最後一回中就明確提到了朱元璋後來鎮壓明教的舉動。
說是:「朱元璋派徐達帶兵北伐,將元順帝趕人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華所建的元朝就此滅亡。朱元璋倒還記得明教,將他所建的朝代稱為『明朝』。但因明教維護百姓,朝廷官府便對其殘殺鎮壓,時日既久,後世首領無能,明教終於也漸漸式微了。」
他鎮壓明教,正是因為明教向來是誰上位,他們就反誰。
所以張無忌在此時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不用猜猜,哪怕他已經辭去了教主的位置,金庸也在後記中替他表明了態度。
說是:「張無忌最後與趙敏前往蒙古,從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現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趙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為了明教而不得不獨自回中土辦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離……」

(朱元璋劇照)
他是不可能徹底放下明教的兄弟們不管的。
但正如書中所言,後來的明教被打壓得式微了,對於明教舊部,朱元璋可以饒他們一命,但對張無忌,他一定會痛下殺手。
所以張無忌的結局必然是被殺。
那趙敏呢?
她又該何去何從?
或許後世崛起的一位強者就能給你答案。
三、後世崛起的邪派組織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就提到了一位隱藏高手。
那人即是千秋宮主。
關於那人,金庸只是借平一指和任無疆的對話提到過一句。
說是:「只聽那白髮老人問道:『你要叫桃谷六怪去殺什麼人?』平一指道:『還沒想出來,師哥,你說叫他們去殺了誰好?』那白髮老人道:『我怎知你胸中的鬼主意?』他頓了頓道:『我猜你定欲利用他六人,助你到千秋宮去取寶,是不是?』平一指哼了一聲,道:『千秋宮去取寶?你白髮童子要去千秋宮,世上還有誰敢跟你爭的?』」
千秋宮裡有什麼寶貝?
多數人可能不知道任無疆是什麼人,連載版中,他甚至是讓岳不群都心生忌憚之人,但提到去闖千秋宮,他卻要苦心習武多年,才敢去挑戰,足見那千秋宮是個兇險之地,而其中藏著的寶貝,多半就是武功秘籍。

(平一指劇照)
若無意外,當年趙敏在張無忌死後,便為他生下了一個遺腹子,而當初張無忌已經將自己畢生所學重新整理成秘籍,交給趙敏保管,為的就是一旦自己遭遇不測,趙敏也可以將他留下的種種神功傳給他們的孩子。
只是趙敏也知道,要為張無忌報仇不在一時,於是她建立千秋宮,繼而培養她與張無忌的孩子,傳那孩子一身神功,以在暗中與大明王朝作對。
朱元璋要一統天下,那趙敏便讓她和張無忌的後人一統千秋。
只是金庸沒能將千秋宮相關的故事徹底寫明,對於讀者而言,無疑是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