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之前認識一位吃素食的姐姐。
她分享過,開始吃素後,發覺自己的腸胃變得嬌氣了,來路不明的油炒的菜,吃到嘴裡,立馬就能嘗出來舌面有很油膩的不適感。
聽到這,李麻花在一旁附和。
是的,沒錯,這跟我們喝茶遇到爛茶一樣,不好的茶第一口嘗到嘴裡,立馬就想吐掉,咽不下去。
姐姐表示認同,稱,習慣了好的東西,再去「向下尋找」,真心沒法適應。
或許,這正是傳說中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那次閑聊到最後,姐姐說,開始素食後,她的喝茶習慣也發生改變。
最早,作為浙南人,她喜歡喝龍井與碧螺春。
偏好那股清幽的鮮香茶味,清晨起來喝上一杯,浸在茶香里,能舒心地開啟一整天的工作。
後來漸漸發現,喝不發酵的綠茶,胃覺得不舒服。

聽了朋友介紹,改喝紅茶。
但,喝著喝著,紅茶味道好像太重了。
看當下流行喝白茶,於是也隨大流喝了起來。
她的白茶啟蒙茶,是某牌的壽眉餅,年份是真的,但還是覺得,滋味太濃不適合自己。
後來改喝白毫銀針,一喝,便深愛上那股淳和湯感。
聽完這位素食姐姐的喝茶變遷史,村姑陳頗有感觸。
素食與否,是個人選擇。
但在解決基礎溫飽後,在有能力,有條件的前提下,多吃點更安心的食物。
注重天然,注重養分搭配,注重健康。
這種積極的生活觀,本就值得提倡。

《2》
那位姐姐的喝茶日記,還有後續。
大約從前年開始,那位姐姐細細地對比過,市面上不同的白毫銀針。
從高山銀針,喝到拋荒銀針。
從荒野銀針,再喝到有機銀針。
然後,就被有機茶的純凈茶味迷住了。
喝過一回有機銀針後,她開始橫向對比,慢慢接觸。
有機牡丹王,有機清明白牡丹、有機秋牡丹……
越喝,越沉浸其中。
以至於,徹底冷落了早幾年剛入圈時,收下的一些白茶餅。

見狀,身邊也有朋友不理解。
「普通白茶也能喝,為什麼要喝有機的?」
這番發問,因為彼此相熟,還算語氣和善。
村姑陳在網上,聽過更加不客氣的質疑聲。
隔著網線,掛著匿名稱呼,網路上的發言會更尖銳許多。
「有機茶賣得這麼貴,完全就是智商稅!」
那位偏好素食的姐姐,對身旁人的不理解,倒沒有過多解釋。
「習慣而已,喝著更順口」。
然,關於為什麼要喝有機茶?喝有機茶有哪些意義?
若是換成用「我有一個夢想」的語氣去闡述,能羅列出許多理由。

《3》
「培養味蕾審美。」
喝過了好茶,再也不願去喝劣質茶。
這番說法雖然決絕,但不無道理。
有老茶友跟我們分享過,他跟著我們喝了這麼多年茶之後,最怕外出時,遇上別人請客喝茶。
因為,萬一請客做東的朋友,亮出一泡碎銀子、小青柑、陳皮白茶之類,老茶客普遍接受不能的茶葉。
並且還熱情地邀你喝茶,將茶水遞到你面前。
在對方頻頻「勸茶」之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這種兩難處境,別提有多尷尬。
現代生活里,基礎生存物資,人人都不缺。
像普通大米飯,人人都能吃得飽。
從吃得飽過渡到吃得好,要花一些巧思。

諸如,挑選大米品牌,了解不同品種大米的口感,追求核心產地等。
逐項品質細分,自然漸漸精緻起來。
喝茶也是如此,以現在的茶葉產能,可謂人人都不缺茶喝。
曾經從新聞上看到這樣的數據統計。
2023年1-10月,我國茶葉出口30.18萬噸,金額14.55億美元,均價4.82美元每千克。
換成人民幣,每斤價格還不到18塊。
而進口茶葉是3.28萬噸,金額1.17億美元,均價3.57美元每千克,換算過來就更便宜了。
(上述數據,來源自海關統計,僅做參考。)

然而在茶圈,在村姑陳接觸到的茶客圈裡,幾乎沒有人在喝這種斤價十幾塊的茶。
可見,喝茶這件事絕不是簡單能喝就行,「喝得好」同樣關鍵。
從吃飯,聊到喝茶。
站在需求立場看,吃飽飯是生活剛需,是生存必需品,但喝茶不是。
喝茶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為了享受。
既如此,在自己能力所及之內,寧願喝少一點,也要喝好一點。
寧咬鮮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
追求一杯更乾淨、更純粹、更有質感的好茶,村姑陳與諸君的共勉。
喝茶,決不要輕易向下兼容!

《4》
「給自己多一點喝茶自由。」
朋友圈裡,總能看到各種「炫茶」。
「客戶給我們送了兩餅白茶,是2011年的海外迴流餅,包裝上還有溯源編碼,一餅一個,拆包裝時非常有儀式感。」
「我喝過最老年份的白茶,都快存滿30年了,還是在茶山上淘茶時,從茶農家裡喝到的少量存貨,別人是專門留下來供自家喝的,對外還不賣呢。」
「我這餅老茶很特別,聞著有梅子香,泡開有梅子韻……」
然而,這種唯年份老、唯包裝復古華麗、唯概念稀奇的喝茶觀,不值得倡導。
魚龍混雜,玄之又玄的喝茶圈子裡,說句實話,裡面沒一款是好茶。

自由自在地喝好茶,不是粗淺片面理解成,想買多貴就買多貴,想喝多老就喝多老。
而是某天,當你想喝一泡綠色有機,管理科學,產區絕佳,工藝精湛的好茶時。
有人願意埋頭做,而你便有了選擇。
不然,一旦陷入劣幣逐良幣的糟糕局面,人人都在追求稀奇古怪茶,高齡古董茶,奔著「抓人眼球」的目的去做茶,而不是老實琢磨品質。
彼時,何談喝茶自由?
新手茶客在選有機白茶時,還存在很友好的一點。
即,哪怕自己再不懂,認準有資質認證的相關證書就行。

有機茶葉,憑證上崗,不容隨便冒名替代。
並且,得到有機認證的茶園,還要年檢。
有機證的時效,僅有一年。
如果證過期了,茶葉就不能當成有機進行售賣。
如此嚴格的管理規定,能最大程度確保有機證的含金量。
即便你在喝茶時,暫時喝不懂有機茶的香氣純凈、茶味純粹、回味潔爽。
這也無妨。
因為隨著後期喝茶閱歷提升,待回過頭看,自然會有喝懂的一刻。

《5》
寫下這個題目時,專門進行了AI對話。
問AI,喝有機茶有什麼意義?
AI的視角,站得更遠,回答主旨提到了兩點。
一是環保。
一是可持續。
之前寫過隨著白茶市場發展,近些年有不少荒野茶,在人工干預下,是肉眼可見的越來越不荒,越來越不野。
相襯下,有機白茶的概念在興起。

有落,便有起。
有興,就有衰。
在感慨荒野茶野性下來時,又欣慰的發現,有機茶正在興起。
有機管理種植出來的白茶,香氣滋味更清雅純粹。
喝的時候,一旁放一款普通白茶做對比。
一比,便知高低。
那股艷壓群芳的實力,是最好的詮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