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作者:洞見yy
莎士比亞曾說過: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讀書是世間第一等的好事,能滋養心靈,開啟心智,充實生活。
2024年伊始,站在全新的起點上,不妨便以閱讀開啟新一年的篇章。
為此,洞見君精選了12本優質好書,涵蓋了職場、家庭、個人管理等方方面面。
一個月讀一本,未來一年,你翻過的每一頁書,都會默默塑造一個更好的你。
1
一月:習慣養成

生活中,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下定決心報了一個健身課,結果才開始幾天,就草草收場;
手頭有個重要ppt要做,預計一天就能完成,可還是拖了很久;
本想沉浸式讀上一本好書,只因看了一眼微信消息,就刷了幾個小時的短視頻……
其實,你之所以會頻頻失敗,根源就在於習慣。
《微習慣》一書中,作者斯蒂芬·蓋斯就講述自己的故事。
十多年前,為了抑制住自己肥胖的身材,他曾多次立志減肥。
可鍛煉的痛苦,很快就讓他偃旗息鼓。
直到一次,他突發奇想:如果只做一個俯卧撐會怎麼樣?
他立刻就俯身做了一個,感覺相當輕鬆。
於是他就定下每天做一個俯卧撐的目標,不足一年的時間,就養成了運動的習慣。
後來,他將這一方法沿用到寫作中,堅持每天寫50個字。
在這種微習慣的加持下,他順利成為暢銷書作家。
正如蓋斯在書中所說的那樣:
「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但同時它太小了,小到不可能失敗。」
新年第一個月,試著從小處著手,列出你想擁有的習慣清單,並逐一縮小到你最能接受的目標。
哪怕是每天讀一頁書,跑一百米,做一個菜,收拾一平米的家……
看似微不足道,堅持12個月之後,就會徹底改變你的生活狀態。
2
二月:時間管理

「你怎樣度過一天,就會怎樣度過一生。」
這是《時間管理》中開篇所說的一句話。
時間一種快速流動的資產,如果不加以打理,任它白白流失掉,就會荒廢自己的人生。
在這本書中,作者用幽默風趣的案例,將時間管理的知識向讀者娓娓道來。
比如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書中就有一整套「戰勝拖延策略」。
你可以將事情細分為多個小事,便於行動起來;
你也可以記錄拖延時的心理活動,事後復盤,更容易改正缺陷。
比如針對工作效率低,書里提供了一種「時間清單」。
記錄24小時內每項活動的時刻,就能一目了然地發現實際工作時間。
書中還有「多任務管理」「四象限時間分配」等一系列時間管理的方法。
應用其中的方法,就能讓你的工作事半功倍,生活也會過得井井有條。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
所有的管理,核心都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核心,是時間管理。
記得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值得的事情上,你的每一分鐘都會過得充實且滿足。
3
三月:認知提升

人為什麼要提升認知?
《洞見不一樣的自己》一書中,回答說:
「你對世界的認知每有一分缺陷,你的為人處世就會欠缺一分。」
想要避開人生路上的各種陷阱,就必須更新並重塑認知。
當你洞穿了事物的本質,就能跳出眼前的局限,創造更多的可能。
《洞見不一樣的自己》聚焦於認知,旨在拓寬讀者的思維深度與見識廣度。
書中分享了60個智慧錦囊,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生動講述了發人深省的觀點,幫助讀者少走彎路。
如果你勤勤懇懇卻一事無成,可以看看「勤奮陷阱」,它會告訴你深度思考的價值。
如果你碰到棘手的問題,可以看看「逆向思維」,當你換個角度思考,難題就能迎刃而解。
你無論在職場工作里,還是日常生活中出現了麻煩,都能從書中找到令你眼前一亮的答案。
就像書里說的,真正限制一個人的,從不是經濟上的匱乏,而是認知上的困頓。
身處快速更迭的時代,你只有打開心智,洞見不一樣的自己,才不會被淘汰出局。
4
四月:金錢管理

中國有句古話,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盤算一世窮。
2024年,除了花錢和賺錢,你還一定要擁有管好錢的能力。
《小狗錢錢》正是這樣一本教人如何管理金錢的理財書。
書中12歲的女孩吉婭家因為房貸,經濟開始入不敷出。
恰巧此時,她撿到了一隻會說話的拉布拉多犬,名叫「錢錢」。
錢錢擁有高超的理財能力,它向吉婭傳授了很多理財觀念與方法。
比如「夢想儲蓄罐」,設立一個儲蓄罐,專門用來實現一個特定的夢想;
比如「541收入分配原則」,5是儲蓄,4是未來支出,1是近期支出。
最終,在錢錢的幫助下,吉婭家擁有了一整套良性運轉的理財計劃,生活日漸富裕。
著名企業家舍費爾說:
在尋求財富的過程中,賺錢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金錢認知。
當你讀懂了這本《小狗錢錢》,學會其中的管理金錢方法,未來一年定能收穫頗豐。
5
五月:健康養生

《黃帝內經》中曾提及養生的三種方式:飲食,起居,運動。
飲食,就是養生的第一步。
現實中,人人都會吃飯,但應該如何好好吃飯呢?
由健康心理學專家克里斯特勒撰寫的《學會吃飯》,就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本書圍繞「正念飲食法」而展開,為不同的讀者詳細定製了33個飲食訓練。
所謂正念飲食,是指在進餐的過程中,你能覺察到自己的身體、情緒和想法的狀態。
像邊刷手機邊吃東西,為了發泄情緒而暴飲暴食,就會切斷食物與身體的聯繫,對身體造成傷害。
書中認為吃飯,當從靜坐開始。
這樣仔細體會飢餓感,你就能選擇正確的吃飯時間,更利於身體的吸收。
此外還能及時察覺飽腹感,避免增加腸胃的負荷。
古語有云,養生之道,莫先於飲食。
吃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每個人都該仔細閱讀這本《學會吃飯》。
學會一個健康的飲食方法,認真對待一粥一飯,就是對身體最大的負責。
6
六月:情緒管理

感冒不治療,可能會變成肺炎;傷口不包紮,可能會引起感染。
同樣,當一個人的情緒出現了問題,若不加以救治,就會患上心理疾病。
心理學家蓋伊·溫奇博士花費近三十年的時間,針對孤獨、內疚、自卑等7種生活中常見的負面情緒做了深入研究。
最終,他一一提出了明確的治療方案,並最終整合成書——《情緒急救》。
對於自卑,書中給出的救急措施是,嘗試自我同情,尋找自我優勢,提升情緒彈性;
對於內疚,蓋伊博士提出了完整的自我寬恕步驟:描述錯誤行為,分析具體傷害,選擇可寬恕部分,進行贖罪。
對於失敗,他提供了獲得支持療法和重新控制療法,能夠多角度治療心理創傷。
現實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有壞情緒纏身的時候。
那就讀一讀這本《情緒急救》吧,學會創建自己的情緒醫療箱,及時給內心上藥。
心情變好了,保持積極的狀態,人生也將就此發生改變。
7
七月:技能培養
我曾經問洞見公眾號的創始人,身處這個變化的時代,普通人該怎麼辦?
他回答說:進化自己,培養新技能。
2024年,你不妨嘗試學習一下寫作,無論從事什麼行業,會寫作永遠是加分利器。
如果你是職場白領,出色的語言文字幫助你在職場脫穎而出。
如果你是公務員,優秀的筆杆子能力更是讓你能受到領導器重。
《洞見寫作》被眾業內人士譽為「新媒體寫作聖經」。
它是由千萬粉絲大號創始人洞見君,結合二十多年寫作經驗撰寫而成的。
本書開篇就說道:新媒體寫作力,是人人都可以複製的。
什麼形式的標題,讓讀者眼前一亮?
什麼類型的文章,讓人讀之價值感滿滿?
什麼樣的語言適合大眾讀者,朗朗上口?
洞見君在這本書中都做了庖丁解牛式的分析與講解。
哪怕你只是個寫作小白,跟著書中的所傳授的方法,也能寫出極為優質的文章。
作家蕭秋水說,人人都渴望自由,但是自由需要條件,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可供自己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
從這個月開始,在《洞見寫作》的指導下,嘗試學習寫作吧。
當你打磨好了技能,自會抓住時代給你的機遇,實現彎道超車。
8
八月:家庭教育

教育專家李玫瑾說,管教孩子有一套「黃金準則」,它就在《正面管教》中。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她一生育有7個孩子,個個都是人中龍鳳。
書中尼爾森用一個個自己的育兒故事,讓讀者身臨其境地學習教育的方法。
比如,在孩子犯錯時,你可以運用「啟發式教育」:
通過講故事,讓孩子自己領悟錯哪兒了,造成了什麼後果,如何避免再次犯錯。
比如,孩子養成了壞習慣,你不必責罰他,而是定期開展一次「家庭會議」。
父母和孩子輪流指出自己的不良習慣,並共同商討解決方法,強化孩子改正壞習慣的信念。
生活中你在與孩子相處時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能從書中找到解決之道。
要知道,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鏈的基礎,錯誤的教育理念,結果就是耽誤孩子的未來。
當你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就能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幫助他快樂成長。
如果你在育兒中存在困擾,建議你花一個月的時間,細細研磨這本《正面管教》。
9
九月:人際交往

你是否發現這樣的現象?
同樣是拒絕別人,有人說起來就如沐春風,有些人說起來就如芒在背。
同樣是面對爭執,有人處理起來就讓人心悅誠服,有些人處理起來就惹得抱怨四起。
其實,只要你掌握一定的交際原則,再難的人際關係,你也可以處理得遊刃有餘。
戴爾·卡耐基被譽為全球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
《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就是他用理論結合生活,撰寫出來的一本人際交往指導書。
書中,卡耐基通過探索人性的弱點,有針對性地從五個方面提出了交際原則。
如何處理好夫妻關係?
他說要放下對彼此的期待,不要相互指責,發現對方的閃光點。
如何贏得他人的喜愛?
他說要常保持微笑,傳遞友善的信號,就能迅速拉近關係。
卡耐基說,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中,知識、經驗、技術只佔15%,剩下的85%全由人際關係決定。
好的人際關係,離不開對人性規則的掌握。
仔細閱讀此書,學會說話之道,相處之法,你為人處世的水平自然水漲船高。
10
十月:人物傳記

董宇輝說,人一定要看名人傳記,因為榜樣是最好的成長力量。
如果你正為人生低谷而悶悶不樂,不妨看看這本《蘇東坡傳》。
林語堂在書裡面講,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
他豁然曠達的心胸,隨遇而安的處世,是每個失意者的靈丹妙藥。
當食不果腹時,他就脫下文人長衣,穿上農人短褐,手持鋤頭,親自開荒種菜。
在半夜回家,無人為他開門時,他不生怒氣,而是迎著月光散步到江邊,放聲高歌。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人不一定要苦兮兮地活在困苦人間,盡可以從容點、盡興點。」
即便被生活傷得千瘡百孔,你也能用隙縫中僅存的點滴快樂,去治癒那一道道創傷。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當你讀懂了他,便也能在曲折的生活中,活得瀟洒而從容。
11
十一月:歷史知識

《舊唐書·魏徵傳》中有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在未來的一年中,不妨抽出一個月的時間,去通讀一段歷史。
透過歷史的眼眸去看興盛與衰落,才能悟透世界的規律,找到未來的方向。
王朔就曾推薦《萬曆十五年》說: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歷史書、對歷史的看法。它像一扇窗,打開了我的視野。
作者黃仁宇選取了明朝萬曆十五年為切入點,以「大歷史觀」的眼光,分析了明代社會的弊病。
並以紀傳體的形式,道盡了大明王朝的興衰歷程。
書中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張居正、海瑞、戚繼光等7位大明名人的悲劇一生。
揭開這些悲劇的面紗,你會發現這是時代與人性交織的惡果。
當你見證了歷史的興衰,看透了人性的幽暗,就不再為人生浮沉而焦慮,為人情冷暖而痛苦。
12
十二月:文學品讀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
開年的時候意氣風發,決定一展宏圖,可越到年底,就越會感到困頓不堪,漸漸失去生活的希望。
12月,我推薦給你這本《肖申克的救贖》。
它告訴我們只要心懷希望,熬過寒冬,總能等到春天。
書中的主人公安迪因為一起殺人案,含冤入獄。
一夜之間,他就從光鮮亮麗的銀行家淪為階下囚,任人羞辱。
巨大的落差,非但沒讓他墮入黑暗,反而激起了他對自由的渴望。
他用一把巴掌大的小鎚子,以一天挖一把土的速度,開掘牆壁。
最終耗時20年,他逃離了黑暗冰冷的監獄,在溫暖的南海岸過起了自在的生活。
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贖》文末寫道:
希望是件好東西,也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
這一年,行至盡頭,也許你過得艱難,但請不要灰心,以樂觀之心去生活。
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便終有抬頭的日子。
▽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一個人缺少書本滋潤的人,認知會狹隘,思想會貧瘠,靈魂會荒蕪。
通過閱讀,你才能超越時空,與智者對話,汲取生活智慧,紓解人生的困境。
2024年,以文為友,與書相伴,每月讀一本好書,為你的人生充電續航。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