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7日電 (陳靜 奚曉蕾)一直以來,心臟移植手術因為難度大,需要多個部門的密切配合,代表了器官移植領域的最高水平。
一個月前,僅1歲9個月,體重7.5kg的曉曉(化名)在上海接心臟移植手術。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方面7日披露,曉曉今天出院了。據查,迄今為止,在華東地區接受心臟移植的嬰幼兒中,無年齡更小、體重更輕者。

醫生和護士為曉曉檢查身體。(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供圖)
來自廈門的曉曉,出生後3個月即被確診罹患擴張型心肌病,此前曾輾轉多家醫院求醫。2個月前,父母帶著孩子來到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內科主任劉芳告訴記者,當時,孩子的心臟已擴大成球形。經過全面的檢查和評估後,專家團隊發現曉曉的心衰已到非常嚴重的地步,單純藥物治療無法維持。心血管中心團隊多次討論和評估後,一致認為心臟移植是救治曉曉的唯一方法。
心臟是人體能夠正常活動的發動機。心衰,又稱:心力衰竭,意味著心臟這個發動機功能嚴重受損,已經無法完成正常的功能。對各種原因導致的終末期心衰患者來說,更換一個新的發動機,是拯救他們唯一的希望,醫學上稱之為「心臟移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換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外科主任葉明教授接受採訪時表示,兒童心臟移植的技術難度遠高於成人,能夠得到合適供心的患兒比例也遠低於成人。目前,在中國,僅個別移植中心可以完成小嬰兒的心臟移植手術。中國每年完成兒童心臟移植手術僅約50例。
據悉,11月6日,曉曉終於等來了供體。獲得寶貴的供體心臟後,移植組張文波醫生連夜趕回醫院。外科移植團隊立即開始手術,他們將心臟放入孩子胸腔內,並完成了精細的吻合。半小時後,隨著「主動脈開放」的號令,這顆新的心臟在曉曉體內開始了跳動!葉明教授表示,整個治療過程非常順利,心功能恢復良好,沒有併發症。這也得益於術前心內科個體化、精細化的心衰治療策略,和心外科、心臟監護、護理團隊的配合與精準施策。
據介紹,手術後僅36小時,曉曉就脫離了呼吸機,心跳、血氧和呼吸平穩。又經過3天的治療,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喝奶,待心超評估證實,曉曉恢復良好,轉到普通病房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