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芷蘭生活在古代村莊中,她是這個小村莊里的美麗傳說。雖然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痕迹,但她所展現的活力和溫潤令人驚嘆。
她曾承受喪偶之痛,孑然獨立地撫養著兩個孩子。儘管風霜滿面,她的容顏卻依然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和溫潤。
徐芷蘭家的清晨總是洋溢著淡淡的陽光,溫柔的光線透過窗戶灑進那簡陋而整潔的小屋。徐芷蘭總是最早醒來,她身穿樸素的衣裳,頭髮攏得整整齊齊。

儘管歲月在徐芷蘭臉上留下了皺紋和痕迹,但在她微笑的時候,依舊能感受到她眼角眉梢流露的柔和和堅韌。
她熟練地安排著家務,為孩子們準備早餐。她將食材擺放整齊,用輕柔的手法翻動鍋具。對於她來說,每一個動作都是如此熟練而優雅,彷彿這一切都是她平日里的儀式。
兩個孩子還沉浸在夢中,她靜靜地看著他們,微微側頭的姿態中透露著母親的溫柔。雖然孤身一人,但她從未感到孤獨,孩子們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存在。
徐芷蘭不僅是他們的母親,更是他們的朋友和導師,為他們引路指引,傳授人生智慧和美德。

徐芷蘭一直在告訴孩子們,無論生活如何艱難,勇敢和堅韌的品質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她總是以身作則,勤勉勞作,用這份默默的堅守,成為孩子們心中的楷模。
她的生活沒有華麗的履麗,卻散發著勤勞的美麗。而每當她把一頓樸素的早餐擺上桌,微笑著對孩子們說吃飯時,那種溫暖和家的味道便在這個清晨里擴散開來。
在這樣的溫情中,她孩子們成長茁壯,學業有成。徐芷蘭扮演著多重角色,既是母親,也是老師,給予他們最深的愛和知識。
徐芷蘭開始尋找那個能與她相互扶持、相互陪伴的知心伴侶,與之共度餘生。她儘管擁有驚人的美貌和溫婉的品性,但她對婚姻的期許卻遠遠超越了膚淺的物質和地位。

眾多有地位和財富的追求者紛紛向她求婚,但她的心並未動搖。她並非被這些顯貴的求婚者所吸引,而是希望尋找真正理解並認同她的人。
徐芷蘭向大家提出了一個條件,她的夫婿需要對她的上聯:昨日今日明日,日復一日。
眾人聽聞這個條件後,包括許多官宦顯貴和文人雅士,紛紛應景,希望能成為徐芷蘭心中的知音。他們不遺餘力地在用字上潛心設計下聯,希望能夠打動這位寡婦的心。
然而,儘管經過各種艱苦努力,他們仍未能得到徐芷蘭的青睞,直到一個年輕的木匠進入了她的視線。
在村莊的邊緣,有一間不起眼的木工房,屬於一個窮木匠。他的家業繼承自父輩,雖然平凡卻充滿了工匠精神。木匠雖然並不在乎那些塵世的繁華,卻是村民眼中一位可愛和樸實的青年。

當整個村莊談論起徐芷蘭時,木匠似乎也被這個話題吸引了。徐芷蘭,那位勤勞和溫柔的寡婦,引起了村民們對她命運的關注。
這位美麗的寡婦引人矚目,卻從未表露對富貴榮華的渴望。對她的稱讚之詞在村中傳頌,木匠也深感佩服。
木匠向來敬重女性,且深諳尊重和細膩。面對徐芷蘭這位讓人心生敬仰的女性,他內心湧現出一種由衷的欽佩和關切。
木匠深知這位寡婦需要的並不僅僅是物質,而是能理解和陪伴她的人。為了向她表達自己的心意,木匠並不懼怕文學不精,而是發自內心地追求真摯。

日復一日,他辛勤工作之餘,默默地思索著怎樣去構思一句簡潔而真摯的對聯。他努力琢磨,彷彿每一刻都是對徐芷蘭的心意傳遞,他只希望以一句對聯表達自己的誠摯之情。
就在一次個夜深人靜時,靈感驟然降臨,木匠終於構思出那句「早餐午餐晚餐,餐外加餐」。
這句對聯或許在表面上看似平凡,但在其中蘊含了他的真心與智慧。它不僅是一句符合對聯韻味的詩句,更是對未來婚姻的承諾和對徐芷蘭家庭生活的期許。
木匠展現出的真摯和誠意在這句對聯中清晰可見,每個字的精心安排都承載了他對徐芷蘭的敬仰和對未來生活的期待。這是他的一場樸實又誠摯的表白,同時也是對徐芷蘭真摯的情感陳述。

徐芷蘭站在自家的小院中,微風輕輕吹拂,拂去她臉上的幾縷髮絲,把目光投向手中那副下聯。
她的眼神里涌動著喜悅與感激,彷彿在宣示她對這份不可思議的答案的認同和喜愛。淚水打濕了她柔軟的眼眸,但那卻是她內心歡喜的表現。
徐芷蘭終於找到了一個值得依靠、值得託付餘生的伴侶,這個下聯彷彿是他們彼此心靈的回應,彷彿是一個美好未來的啟程。
徐芷蘭和這位木匠的故事在整個村莊傳頌開來。他們的婚姻不僅令人羨慕,更傳達著一種真摯的情感,展現了愛情的力量和魅力。

這不是一場追求地位和財富的結合,而是心靈相通和共鳴的真摯表達。他們相信,在一起時,會感受到無限的愉悅和幸福。
這對伴侶的婚姻不僅證明了愛情的美好,也激勵了周圍人珍惜和維護這份珍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