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該使勁捲起來,還是徹底躺平,給孩子所謂的快樂童年呢?
我們都是做父母的,我明白那種「凡事要給孩子最好的」的心情!不管是物質生活還是教育的投資,大多數父母真的很努力。但是,有時候如果咱們努力的方向不對了,其實就是背離了教育的初衷,反而會害了孩子。
曉靜是一個做生意的個體戶,她經營著一家服裝公司,經濟收入還可以。她有一個獨生女兒,七歲了,和我女兒一般大。周末的時候,我們偶爾也會帶著孩子們一起相約出去玩。
星期六的晚上,曉靜打電話說:「明天天氣很好,不如我們帶孩子出去郊遊、野餐吧!」我其實也很想帶孩子出去玩玩,但是,孩子的作業還沒有完成,只能婉言拒絕。
沒有想到的是,曉靜居然說:「孩子剛剛上一年級,不要給他們太大的壓力,我女兒經常不完成作業,老師也從來都沒有說過什麼,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樂就好。」
「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樂就好」,這是一句很感人的話,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任何的要求,我愛你,並沒有任何的附加條件。只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就把「所有的愛」無條件地給你,這就是最偉大的愛。
早在孩子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倆就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討論過,曉靜的觀點就是孩子一定要實施「快樂教育」,任何讓孩子不高興的事情,一定不能做。
曉靜賺錢很拚命,她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不重要,她要多多地賺錢,以後送女兒出國,國外的教育方式,孩子們都很快樂的。
且不說,國外教育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簡單,國外的孩子想要上一所好大學,可能比我們還要更難,需要除了學習成績好,還需要孩子有體育、音樂等特長加分。
而所謂的快樂教育,不過是經濟貧困家庭的「放養教育」而已。
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家長,對快樂教育有一些誤解,卻很堅定地讓孩子一直快樂下去,等到孩子真的長大了,可能就再也快樂不下去了。
孩子暫時很快樂,但實際很坑娃的幾種教育方式,看看你有沒有用過!
第一種,允許孩子逃避責任!
娃只能獲得短暫的快樂,接下來孩子要面對的可能是一生的痛苦。
小時候,妹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爸爸媽媽也很疼愛她,對她的學習要求也不嚴格,總是覺得孩子學習好壞不重要,只要高高興興、健健康康的就好了。於是,妹妹初中三年都是在玩耍中度過的,畢業以後就去打工了。
現在,已經是成年人的妹妹經常說:「爸媽就是偏心眼,為什麼不能對我厲害一點,要求嚴格一點,讓我也上一個大學,也不至於現在倉庫保管員都做不了,不懂得記賬。」
我們現在長大了,賺錢養家就是我們的責任,而努力學習就是學生的責任。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上學不一定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但是,卻是孩子做任何行業的基礎,就算是從事外賣小哥的工作,大概有學歷的小哥,搶訂單也更容易一些。
學習很枯燥,做作業也辛苦,如果我們為了孩子短暫的快樂而讓他學會了偷懶、逃避學習,只會讓孩子將來後悔一輩子。
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需要為成長付出努力,不要在該努力學習的年齡,讓孩子成為一個懶惰的人。
那不是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通過努力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二種,讓孩子隨心所欲!這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只能讓孩子沒有規矩。
我們小時候,經常會看見媽媽拿著雞毛撣子,追著自己的孩子打,不知道又是闖了什麼禍。現在我們很少見這樣的情景了,因為孩子很金貴了,父母即使是孩子犯錯,也很少有有父母捨得他們挨打。於是,就出現了很多的熊孩子。
有孩子打罵爺爺奶奶,爺爺奶奶覺得孩子還小,不能對他太嚴厲。有孩子高空擲物,父母覺得是小孩子應該原諒,有孩子破壞公共財產,父母覺得孩子也不是有心的,憑什麼責罰?
孩子的年齡小,正是建立正確價值觀的階段,我們更應該讓他們明白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堅決不能做。
任何人的快樂,都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家人也不例外,路人也不會容忍。
如果我們一味地縱容,無限度地原諒,孩子的快樂不會長久,總有一天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第三種,不管對錯,父母都尊重孩子的選擇。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我們作為有豐富的社會經驗的人,當孩子做出錯誤的選擇,我們要及時引導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隨心所欲。
但是,也有的父母選擇不管對錯,都尊重孩子的選擇,當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可能就會形成不能改變的後果,孩子不一定可以承擔。
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也應該有限制孩子的底線,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能試探,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父母愛孩子沒有錯,但是,愛也要有限度,不要把縱容當愛,不要把放手當作寬容。父母愛孩子,更要對孩子負責任。
互動話題:你家實施的內卷教育,還是快樂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