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
作者:洞見yebo
白岩松曾說過:「打敗一隻狗並不光榮,但被狗咬到一口卻很倒霉。」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爛人破事,就像一條條撲向我們的瘋狗。
你越與之較勁,越是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最終把自己拖入污濁的泥淖。
一個人的情緒能量是有限度的,減少無謂的消耗,才能掃除內心陰霾,活得心情舒暢。
人生苦短,別讓無關緊要的人事,隨意佔用你的情緒。
1
有些人,不值得理會
作家徐大維說,跟不適合的人在一起,只會把自己弄得滿身戾氣,心情暴躁。
你若想要過得舒心,首先要做的就是整理你的圈子。
碰到以下3種人,趕緊遠離,不理會不靠近,不要讓他們消耗你的情緒。
1. 認知不同的人,別爭辯
有句話說得好:常與同好爭高下,莫與傻瓜論短長。
每個人的認知水平都不同,一味強行爭論,只會讓自己身心俱疲,徒增煩惱。
作家鮑鵬山有個朋友,有次在電視訪談,發表了一個觀點:
「單親家庭的孩子,通常都有暴力傾向。」
鮑鵬山看到了,覺得這說法太過絕對,於是回頭就給朋友打電話說:
「孔子孟子也是單親家庭,卻都是溫和有禮的人。你這樣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很難自處。」
沒想到朋友一聽,立馬就反駁起來。
鮑鵬山也有點火了,接著他就從心理學談到社會學,試圖說服朋友。
可對方仍堅持自己的看法。
眼看著朋友如此不可理喻,鮑鵬山終於怒了,他直接掛掉電話,還將朋友拉黑。
此後一連幾天,他都情緒難平,既生氣又憋屈。
俗話說:「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
認知不在同一水平的人,永遠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你若強行爭論,只會加劇對抗,引起對方不快的同時,也會激發自己的不滿和憤怒。
面對低認知的人,與其爭辯不如閉嘴。
少一點無意義的口舌之爭,才能多一點情緒上的平和穩定。

2. 三觀不合的人,彆強求
作家王瀟說,三觀是人與人最遠的距離。
觀念不同的人,好比兩條平行線,無論怎樣延展,最終都會相互錯開。
後漢時期,文人朱穆和劉伯宗曾經相交甚篤。
後來二人雙雙陞官,劉伯宗為了更高的權位,不惜趨炎附勢,賣身求榮。
這讓正直的朱穆非常不齒,他多次上門勸說,卻勞而無功。
眼看著好友與自己漸行漸遠,他自己卻無能為力,朱穆非常傷心。
直到有次兩人為此大吵了一架,朱穆才醒悟過來:
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自己為之難過。
於是他寫下著名的《與劉伯宗絕交詩》,自此二人分道揚鑣,再無往來。
正所謂,飛鳥與魚不同路,從此山水不相逢。
兩個人相交,從三觀產生分歧的那一刻起,關係就會慢慢走向終點。
你若費盡心力去挽留,只能徒增傷心失落;總是留戀不舍,也只是延長自己的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性格或許可以磨合,但觀念卻無法將就。
註定無法同行的人,不妨就各走各路,別再打擾。
學會及時走出無果的關係,不挽留不強求,將自己從悲傷中打撈出來。
3. 能量相反的人,別湊合
法蘭克福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人與人的能量會相互影響和轉化,而負能量轉化的效率往往更高。
與一個負能量的人待久了,你也會變得頹廢和萎靡。
知乎博主@左岸講過一個故事。
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一家銷售公司,和另一個同事租住在同一公寓里。
每天下班,這位同事都會跑到他房間里訴苦:
不是埋怨加班時間長,就是抱怨被客戶投訴、被領導批評。
左岸每次都耐心安慰他,讓他放寬心。
可日子一久,左岸自己也開始變得情緒消極起來。
他一會覺得自己能力、經驗都不行,根本出不了頭;一會又覺得公司平台太小,幹下去也沒前途。
漸漸地,他就失去了向上的動力,工作開始擺爛。
直到一次因工作失誤被降職,他才幡然醒悟,為自己的頹敗感到羞愧。
他反思自己,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為遇到了那個負能量的同事。
當天回去後他就搬出了公寓。
李尚龍說,你身邊只要有一個負能量的朋友,還天天待在一起,生活基本就荒廢了。
滿嘴喪氣話的人,會讓你變得頹廢;消極墮落的人,會將你拽入負面情緒的深淵。
他們會像水蛭一樣,吸走你的能量,磨去你的意志。
遇到這種低能量的人,不要勉強湊合,趁早遠離,才是保護自己的萬全之策。
2
有些事,不值得糾纏
《新唐書》里說: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
人生的大部分煩惱和痛苦,都是因為心中裝了太多的事情,導致精神緊繃、情緒內耗。
別再糾纏下面3件事,放下內心的包袱,讓自己活得鬆弛自在。
1. 已經過去的事,別咀嚼
英國有句諺語: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那些木已成舟的事,反覆糾結與思量,只能痛苦越積越多,最終拖垮自己。
哲學家卡萊爾在40歲那年,寫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
寫完最後一字,他興奮地走到院子里,邊散步邊平復心情。
在他離開書房後,一陣風吹來,書稿落了一地。
女傭看到後,以為是主人丟棄的廢紙,便順手投進火爐。
當卡萊爾回來,得知作品化為灰燼後,立馬陷入深深的沮喪和絕望中。
那段時間,他每天都想著此事,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
直到三個月過去了,他才驚覺這段時間除了懊喪,自己什麼也沒幹。
痛定思痛,他決定不再回想此事,慢慢地他的情緒也隨之平復下來,
之後他重新動筆,花了三年,寫出了代表作《法國革命》。
現實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堪的經歷,猝不及防的失敗,意料之外的打擊。
總是流連嘆息,生活只能給予你黑暗。
人生的苦痛已經夠多了,與其咀嚼過去的煩惱,不如將昨日丟在身後。
莎士比亞說,只要向前看,你就會發現,此刻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
當你將往事清零,你的情緒也就隨之清空,重新變得澄澈平靜。
2. 尚未發生的事,別擔憂
《哈佛家訓》里記載了一個故事。
二戰期間,有位詹姆先生,因為一些事情,煩惱了整整一個夏天。
他擔憂軍中服役的兒子的安危;
擔憂舊房得到的賠償金,不足以購買新房;
擔憂學費不足,無法供女兒繼續上學;
擔憂創辦的商業學校,招不到學員……
妻子見他終日煩躁不安,便讓他把這些煩惱寫下來,然後忘記它們,做自己該做的事。
一年多過後,詹姆在整理東西時,發現了那張記錄煩惱的紙條。
他驚奇地發現,那些曾讓他苦惱不已的事情,竟然一件都沒有發生。
卡耐基說,那些你所擔憂的事情,在未來99%都不會發生。
畢竟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明天會是怎樣。
為將來的事過分擔憂,不僅耽誤本來生活,更是讓自己永遠陷在焦慮中不可自拔。
太宰治在《小說燈籠》里寫道:
別煩惱明天的事,明天的煩惱讓明天去煩吧,我只想開心地過完今天一天。
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你的擔憂只能換來無盡的消耗,讓自己心力交瘁。
面對將來,多一點淡定,少一點擔憂。
努力過好當下,不憂不懼,自然能為緊繃的內心鬆綁,讓情緒越變越好。

3. 突如其來的事,別慌亂
資深公關李國威,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在一次活動中,他帶著國內一批媒體和記者去國外參加汽車展。
結果因天氣原因,導致航班延誤,工作行程與安排全被打亂。
到達目的地後,團隊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寫出稿件。
面對這突髮狀況,所有人都慌了手腳,有記者甚至當場急哭了。
唯獨李國威鎮定自若,他思考了片刻,當即作出決定:
讓記者們先回酒店休息,他獨自參觀展台,併到新聞中心拿資料。
3個小時後,他把團隊召集過來,拿著材料進行口述,記者們邊聽邊寫稿。
就這樣,一篇篇稿件準時傳回了國內。
整個過程,他始終不慌不忙,臉上沒有任何焦躁之色。
《禮記·大學》里有句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生活中多的是猝不及防的事端,和始料未及的麻煩。
你越是急躁,引發的焦慮就多;越是慌亂,內心的不安就蔓延越快。
懂得穩住自己,當頭腦恢復清明,身心內外也就都能收穫安定。
任何時候,遇事不慌,沉著應對,才有可能及時脫困,讓情緒回歸正軌。
▽
周國平在《只有一個人生》里說:
「一個人把心力全用來對抗他人、計較小事,就沒有力氣去在乎重要的事情。」
人最大的荒唐,就是把本該用來提升的時間,耗費在瑣屑的事物上。
與爛人計較,你的情緒就會被別人拉扯、不斷損耗;跟破事糾纏,只會加劇自身的內耗,讓你的能量迅速衰竭。
想要活得通透,就永遠不要讓任何人事,佔用你的情緒。
學會把精神往內收,對於那些不值得的人事,不較勁,不糾纏,不內耗。
不斷放大格局,停止在雞毛蒜皮的人事中消耗,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