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攝製的大型文化節目《非遺里的中國》走進江蘇。主持人撒貝南和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演員楊童舒兩位嘉賓一起,來到鹽城建湖九龍口淮劇小鎮,探尋江蘇非遺魅力。

九龍口淮劇小鎮聚集了江蘇省具有代表性的幾十個非遺項目,精雕細琢的蘇綉、唯美視聽的淮劇、令人瞠目結舌的「打了戲」、巧奪天工的紫砂壺……精彩輪番上演,跟隨他們一道,觀眾得以對江蘇非遺項目有全面、深刻的認識。
守正:弘揚非遺魅力,彰顯傳承和文化內核
江蘇有16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4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11項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些非遺項目既是中華民族歷經千年發展和探索的智慧結晶,同時也理應成為一個省、一個城市的名片。然而身為普通觀眾的我們,有幾個人能將這麼多非遺項目如數家珍?在信息高速發展、手機成為獲取資訊主要媒介的當下,很多非遺項目正逐漸被人遺忘。
我想這正是製作《非遺里的中國》的初衷,也是這檔大型文化節目存在的意義,為非遺搭建展示舞台、弘揚非遺魅力,讓那些正在被年輕人淡忘的古老技藝煥發新生,同時彰顯和非遺背後的文化內核。

江蘇篇在90分鐘的節目里為觀眾呈現了近30項極具江蘇特色的非遺項目。經過高度「濃縮」的節目信息量大、含金量足、趣味性強,開場的六合民歌鮮花調到最後的淮劇都令人過目難忘。

通過節目,觀眾能欣賞到非遺之「美」。3年才綉制完成的《絲綢之路》、用於國禮的《仕女蹴鞠圖》、令人嘖嘖稱奇的雙面異色綉,盡顯蘇綉之美;富春茶點的玉兔、如髮絲般細膩的豆腐,盡顯中華佳肴之美;淮劇的柔美舞姿、悠揚唱腔,盡顯戲曲之美……
觀眾不僅能欣賞到美的結果,還能一睹創作過程的巧妙,從而加深對非遺的理解和對美的認知。
以蘇綉為例,從綉稿設計到劈絲、刺繡、裝裱,方知蘇綉作品創作之困難。而全景、特寫、微距等鏡頭的運用,讓觀眾得以近距離欣賞藝術家的雙手和針線在底料上舞蹈,非遺魅力和出色的製作品質相得益彰,帶來前所未見的視聽享受。

金箔鍛制技藝則是「大巧不工」,這項古老而神秘的技藝傳承了1600多年,在《非遺里的中國》得以完整呈現,在「打了戲」數萬次捶打之後,那輕輕吹氣都能泛起波浪的金箔,是日常難以得見的美妙。
節目中輪番亮相的非遺項目,每一個都有歷史、每一個都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智慧的結晶。節目組設計非遺街區、讓數十個非遺項目集中展示獨具匠心,重新點燃觀眾對非遺的關注和熱情,在彰顯非遺魅力的同時挖掘文化內核。
創新:知識和趣味兼顧,為非遺傳播賦能
我們對非遺藝術之美的感知、傳統技藝的讚歎,證明在新時代下這些非遺並不過時。但《非遺里的中國》依然在「守正」的同時讓我看到了兩個方向的「創新」。
首先是節目本身的創新。
《非遺里的中國》從節目立意、創作思路、項目遴選到呈現方式,處處彰顯獨特創意和大膽創新。
節目名字叫「非遺里的中國」而不是「中國的非遺」,正是以非遺項目這個「小切口」折射出中華大地千百年積澱下來的技藝之精、藝術之美,讓觀眾透過非遺看新時代的中國,並肩負起提升觀眾審美、輸出非遺文化的社會意義。

要好看,同時也要讓觀眾愛看,知識性、趣味性缺一不可。非遺文化街區的設定,讓非遺不再遙不可及,而是盡量下沉、抵達老百姓日常生活。主持人和二位嘉賓也有參與有互動,他們代替觀眾體驗那些傳統技藝,更有代入感。蘇綉「打靶」、紫砂制壺、「打了戲」掄錘……每一次手忙腳亂的上手實踐都增加節目娛樂性、趣味性,妙趣橫生。
其次是非遺本身的創新。

守正不是因循守舊,節目中的藝術家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推廣、普及非遺,並取得可喜成果。
現在的蘇綉,不再是掛在牆上的二維藝術品,耳機殼、手錶、髮夾、扇子……蘇綉有了更廣闊的展示舞台。
傳統蘇綉和新的數字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相結合,手指輕輕在花枝上碰一下,蝴蝶就扇動翅膀,花兒也開了,記憶金屬的巧妙運用,讓「會動的蘇綉」成功打破蘇繡的邊界,從而實現更為立體、生動的美感。
兩代傳承的呂氏攪泥技藝,賦予紫砂壺精美圖案,從而實現多元藝術表達。傳承人呂俊傑和藝術家范澤鋒共同努力成立了紫砂合作社,將宜興近10萬從事紫砂壺製作的手藝人彙集到一起,集中培訓、集中展示、拓展市場,提高收入,從而助力鄉村振興。
創新雜技詩劇《四季江淮》則將淮劇的念白和雜技功夫相結合併貫穿始終,帶給觀眾特別、多元的視聽享受。
《非遺里的中國》不但在傳播渠道上為非遺賦能,還與中國歌劇舞劇院達成戰略合作。這些非遺的創新活力和無限創造力,幻化為一場場非遺創新秀演,在一舞一曲中闡釋非遺所蘊含的東方生活美學。

蘇綉部分,羅衫輕紗翩翩起舞,傳統蘇綉與前沿虛擬場景完美融合,帶來別具一格的視聽體驗;紫砂秀演《相承》追尋跨越千年的非遺之美,並歌頌了非遺薪火相傳、始終如一的情懷;淮劇《小鎮有戲》的秀演用近距離的特寫清晰展現淮劇捏扇、看花、拋袖、拋扇等元素,凸顯淮劇魅力,從舞台到電視的「破圈」,能夠讓更多年輕人知道淮劇、喜歡上淮劇。
《非遺里的中國》讓觀眾全方位、深入地體驗非遺魅力,成功將非遺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連接起來。通過這檔節目,觀眾既能看到千百年文化和技藝的積澱,也能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和創新。非遺不是遺忘,《非遺里的中國》讓古老的文化和現代生活接軌,讓非遺重煥新生,也為觀眾帶來別具一格的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