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孩子,他們很自卑,表面一副乖巧聽話的樣子,卻常常在外人面前不知所措,或低頭不語,有些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不知如何改善?
其實想幫助孩子走出自卑陰影並不難,家長只需在生活中做到這幾件小事就足夠了。
1、不要事事都拿孩子比較
很多家長都存在拿孩子攀比現象,孩子的成績、孩子的特長,甚至孩子的長相、身高都要被家長拿來比較。
其實孩子很害怕比較,因為每次比較,挑剔的家長都能在孩子身上發現不足之處,孩子得不到家長的肯定,潛意識中就會認為自己不行,自卑心理也就悄悄種下種子,所以幫孩子走出自卑,第一步就是拒絕比較。
建議家長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不要因為一些虛名而苦惱,拒絕比較,不僅是放過孩子,也是在放過自己。
2、引導孩子認可自己
孩子身上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陷,而孩子對自身缺陷的不認可,往往會成為孩子自卑的根源。
對此,家長們要幫助孩子認可自己,引導孩子不要放大缺陷,應該發揚優點,這樣才能讓他們學會自我欣賞,並認可自己的獨特之處。
有很多不自信都來源於人們自身對外貌的否定,而認可外貌,就是幫孩子樹立信心的重要前提。
3、適時的讚揚很重要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喜歡打壓,無論孩子做的好壞,家長都會否定,以激勵孩子做得更好。
其實比起打壓,他們往往更渴望獲得家長的認可,這時候,家長的讚揚就起到了激勵的作用。
建議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過高,並且在孩子達到標準時給予讚揚和肯定,這樣做孩子才會更有動力和自信。
4、尊重孩子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比小沒有主見,但實際上,孩子不斷成長,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盲目否定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就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認可、不被尊重,從而衍生出自卑心理。
所以家長們平時要跟孩子保持平等,在孩子具備獨立思想時,給予孩子更多的機會去表達,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尊重,還能讓孩子學會什麼是平等。
5、面對孩子的疑問要有耐心
孩子不斷成長會遇到各種問題,而孩子第一個想問的人,往往是家長。
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表現得很急躁,或是因為難以回答而斥責孩子一頓,那麼孩子不僅好奇心沒有得到滿足,還會覺得自己不被家長重視,從而感到自卑。
孩子總是問東問西可能很煩,但家長最好保持耐心,因為你的態度、你的行為時刻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所以家長們,孩子愛問什麼就讓他問,如果不知道答案就一起去探尋吧。
孩子自卑不是一天形成的,與家庭環境和家長引導有關,幾件事看起來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家長並不多。
家長要明白,自己不僅是孩子身邊的陪伴者,同時也有教育和引導的責任,家長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對孩子成長起到積極影響。
各位家長,這些事你做到了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