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給嬰幼兒做好防護?

2022年11月19日20:01:20 育兒 1944

疫情期間如何給嬰幼兒做好防護? - 天天要聞

目前,3歲以下嬰幼兒尚無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接種。但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確診病例中有不少兒童患者,甚至幾個月大的嬰兒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在免疫空白下,嬰幼兒平時應該怎樣做好防護呢?11月19日,記者採訪了陝西省人民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主治醫師樊小寶。

盡量少帶孩子外出,一般不給嬰幼兒佩戴口罩

新冠肺炎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嬰幼兒與成人感染的途徑一致。因此,樊小寶建議看護人們一定要重視嬰幼兒的疫情防護,不可掉以輕心。

嬰兒是指從出生到1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佩戴口罩容易引起呼吸困難甚至有窒息的風險。所以嬰兒不宜佩戴口罩,主要是以被動防護為主,也就是盡量少帶孩子外出,以及靠看護人的防護來間接保護孩子。疫情嚴峻期間,為儘可能降低嬰兒感染風險,可相對固定一個看護人。看護人盡量不外出,減少聚集,簡化個人行程軌跡。照顧嬰兒時不要對著孩子打噴嚏、咳嗽,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將口鼻遮擋住,然後把用過的紙巾扔進封閉式垃圾桶,用流動的清水和洗手液洗手。看護人在接觸孩子餐具、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物品前,或與孩子交流玩耍前,也一定要洗凈雙手。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給孩子餵食的時候,不要用嘴吹食物,也不要用嘴嘗試食物或咀嚼食物餵給孩子。

1至3歲的幼兒也要減少外出,一般情況下不佩戴口罩,如果要去中高風險區或者人員密集、發熱門診等存在感染風險地,可以根據家長意願佩戴口罩。幼兒佩戴口罩和摘取口罩與成人的步驟是一致的。但幼兒的臉型相對小一點,看護人要選購適合幼兒的專用口罩佩戴,不要用成人口罩代替兒童口罩,這樣是實現不了防控作用的。如果幼兒十分抗拒戴口罩,也不要勉強,看護人盡量不帶孩子去人多的區域及密閉的公共場所。

針對1至3歲幼兒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項,樊小寶還提到,要時刻關注幼兒佩戴口罩時的狀態,防止出現窒息的情況,如果口罩濕污,要及時更換。要避免長期佩戴,幼兒連續佩戴口罩不宜超過兩個小時,中間要使幼兒透透氣,當幼兒出現哭鬧時,及時到安全區域將口罩摘下,讓幼兒休息片刻。給幼兒戴口罩前要認真洗手,然後拎住口罩的兩個耳掛,掛在幼兒的耳朵上,並整理口罩保持合適狀態,避免縫隙較大,影響防護效果。

引導培養嬰幼兒健康行為,同住人員及時接種疫苗

如確需帶著嬰幼兒外出,外出期間應該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避免孩子用手觸摸公用物品,回家後及時給嬰幼兒洗手。看護人攜帶嬰幼兒去醫院就診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疫苗時,應盡量提前預約以減少在醫院或中心的等待停留時間。看護人要引導培養嬰幼兒的健康行為,比如勤洗手、不吃手、不揉眼睛、不挖鼻孔等。

同時,嬰幼兒的看護人也應加強自己離家外出期間的防護,全程佩戴口罩,外出回家後應及時洗手,盡量更換衣服。看護人如果出現發熱、咽痛、乾咳等不適癥狀時,應及時就醫並避免與嬰幼兒近距離接觸。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嬰幼兒家庭內3歲以上無接種禁忌症的同住人員盡量及時全程接種新冠疫苗,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孩子。

此外,樊小寶還建議,看護人應該保障疫情期間嬰幼兒生活作息規律,早睡早起,營養均衡,保證飲水。看護人應注意看護細節,根據溫度變化及時給嬰幼兒增減衣服。冬季是流感高發季節,嬰幼兒需穿著合適,不要過度保暖或受涼。

室內應定期通風,通風時,可以將孩子轉移到其他房間,以免受涼感冒。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等,要定期消毒。除了新冠肺炎,看護人也應該注意預防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等嬰幼兒高發傳染病,當嬰幼兒出現發熱、鼻塞、流涕、皮疹等癥狀時,要給孩子做好防護措施,及時就醫。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相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二胎家庭選車修羅場!這款混動MPV空間大、油耗低,傳祺M6還香嗎? - 天天要聞

二胎家庭選車修羅場!這款混動MPV空間大、油耗低,傳祺M6還香嗎?

最近有朋友找我推薦家用MPV,上來就問:「15萬預算買傳祺M6值不值?」我反手就甩出3月上市的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動;這車不僅比M6便宜幾萬塊,實測一箱油能環海南島跑1412.8公里!你仔細看看這車難道不香嗎?剛好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看看,新能源時代的MPV到底能省多少錢,又能多出多少料。空間魔術師VS傳統實用派 先說最實...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 天天要聞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5月18日晚7點,由演員黃子韜主理的衛生巾品牌上線發售。該品牌衛生巾開售15分鐘賣出19.5萬件,半個小時賣出了45萬件。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發布會上,品牌方公布了衛生巾的售價和售賣方式,包括迷你巾、日用、夜用、安睡褲等多品類打包售賣以及單品類多包售賣。據粗略計算,該品牌單品類多包售賣形式中,240毫米單片價格約0.65...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 天天要聞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人到中年,曾經拼搏的身影漸漸收斂,膝下傳來孩童的稚嫩聲音慢慢變成手機微信里冷冰冰的「嗯」「知道了」,才發覺,原來家也會變得寂靜。朋友聚會吃飯,總有人苦口叮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別太操心。」「我們小時候爸媽都管得緊,如今輪到自己被落在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 天天要聞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很多人都覺得,哭,是一件「丟人」的事。「這孩子怎麼一有事就哭?」「男孩子哭什麼哭?」「這麼大了還哭,羞不羞?」於是我們慢慢學會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軟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而那個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淚的孩子,總能收穫一句:「你真懂事。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 天天要聞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後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小區鄰居李姐家搬家,我沒事就過去幫忙。 李姐的女兒去年考上重點高中了,她把閨女....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 天天要聞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碼字不易,請勿搬運,全網維權!)01要說這當父母的,誰不盼著自家孩子將來能有出息,能過得好?可是這「好」字背後,學問大著呢。我年輕的時候,也琢磨過,是不是給孩子報最貴的輔導班,買最新的玩具,就是頂好的教育了?後來看著身邊人、身邊事多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