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如果問您孩子的安全感是什麼?
可能會得到很多不同的回答。比如安全感就是給與孩子足夠的陪伴,讓他們在困難迷茫的時候都能看到背後爸爸媽媽的支持;比如安全感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讓他們在很多時候都能夠心無旁騖地按照自己內心去做事;比如安全感就是給孩子的承諾,讓他們知道不管什麼時候只要自己張口,爸爸媽媽都會幫自己的等等。
安全感確實是是這些,但又不僅僅是這些。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想要的安全感很簡單,沒有過多的條件,也不用太多的物質,甚至很多時候只需要爸爸媽媽的「一個反應」。
如果您還有些疑惑的話,不妨看看下面的2個故事。
安全感是做了錯事敢和爸爸媽媽說
之前看過網友分享的這樣一個故事:
小時候我的爸爸從國外帶回來一套杯子,6個,每個都有著透明的杯體以及精美的圖案,在當時那個年代真的很漂亮。
結果就在我把玩杯子的時候,一個手滑,6個杯子都摔碎了,而且是徹徹底底的那種碎。當時大人們都在外面,廚房只有我一人。
想了一會我還是跑了出去,鼓起勇氣和媽媽說他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說得聲音很低但爸爸媽媽們聽到後馬上就不聊天了,氣氛安靜的可怕。
我當時害怕極了,大氣都不敢出一口,根本想不到自己會被怎麼「收拾」。就在我忍不住要哭出來的時候,爸爸說話了「碎片沒扎到你手吧?」。
我連忙說沒有沒有,媽媽問「你摔碎的是哪個杯子啊?」我用更低的聲音說,「全都摔碎了」。
很明顯爸爸媽媽都愣了一下,不過還是爸爸反應的快,「沒事,碎了就碎了吧,不就是幾個杯子嗎,有機會再買他一套,不過到時候你可不能再摔碎了。」
我趕緊點頭,邊點頭還邊問爸爸「爸爸,你難道不生氣嗎,我把杯子都摔碎了。」爸爸的回答我至今都記著,「為什麼要生氣啊?你都第一時間出來承認錯誤了,沒撒謊也沒騙人,這就是個好孩子。」
是的,這其實就是安全感。
孩子有什麼問題會第一時間和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能夠冷靜地根據孩子的行為進行判斷,給出解決方式,而不是不管不顧先發一頓火。看上去像是很簡單的一種反應,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他們人生中最為濃墨重彩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相信
這也是一位網友分享的故事。
我15歲的時候,鄰居家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我們的關係非常好。
小女孩喜歡圍著我,小孩子嘛,既喜歡嘰嘰喳喳地說一些學校的事情,又喜歡像個大人一樣說一些自己都不懂的話。
直到有一天,她說我想告訴你一件事,但不知道你會不會相信我。話音裡帶著哭腔,但她的臉上卻是堅定地成熟。接下來的事情簡直讓我震驚了。
在她8歲的時候,哥哥就常常猥褻她。哥哥比她大3歲,而且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個安靜內向的孩子,所以她不止一次地和媽媽說過這件事情,卻總是被草草打發掉,甚至還會告誡她,不要編一些瞎話來詆毀自己的哥哥。時間一長,她灰心了,再也不想和別人說了,直到今天。
我能怎麼做呢,我是這麼地相信她啊,於是有一天我找到了她哥哥,用非常冷酷的聲音告訴他,他對她做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如果再讓我聽到一次,我是不會放過你的。
後來,他哥哥不知道為什麼,確實是沒再做這件事情了。而小女孩也終於能夠放下包袱,快樂地長大了。
當然這個故事中的爸爸媽媽,並沒有給了小女孩安全感,相反卻是一個大哥哥給的,這時候的安全感就是相信。
相信孩子說出來的事情,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斷,相信孩子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只有被爸爸媽媽相信著長大的孩子,才會相信爸爸媽媽,相信這個世界,才會有著最充足的安全感。
安全感到底是什麼
想必看到這裡您也看出來了。
其實孩子想要的安全感很簡單,那就是爸爸媽媽冷靜的愛和相信。
愛能讓他們覺得溫暖,能讓他們學會對待這個世界,對待別人的態度,能讓他們用同樣的愛來對待別人;
相信可以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讓他們的信心變得充足,讓他們的意志變得堅韌,就算遇到暫時的苦難,也能夠笑出聲來。
一個孩子,如果能從爸爸媽媽身上找到這兩種感覺,就算是沒有足夠的陪伴時間,就算是沒有太多的物質條件,他們的精神生活也是豐富的,他們內心的安全感也是充足的,因為他們知道,不管遇到什麼問題,爸爸媽媽都是自己最為堅強的後盾。
最後
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真的沒有那麼虛無縹緲,它就隱藏在爸爸媽媽的言行舉止中,隱藏在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態度中,隱藏在爸爸媽媽的態度中。
文:開心爸爸的日記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