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療法」發力,小兒不再「口呼吸」

2022年09月05日18:59:40 育兒 1091

鼻塞打鼾、鼻子堵得張嘴呼吸……一說到孩子腺樣體肥大,可是害人不淺,其中心酸,只有為人父母者才了解。那麼,如何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除了達到一定程度的建議手術治療外,大多數病症給予中醫保守治療,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威海市中醫院耳鼻喉一科副主任董麗婷說。

5歲男孩小罡,因出現鼻塞、黃膿鼻涕、夜間打鼾等病症到當地醫院檢查,醫生經過拍片確診其患上了腺樣體肥大,同時伴有扁桃體二度肥大、鼻竇炎,建議家長手術切除。考慮孩子年齡小,小罡的父母更傾向於保守治療,於是便慕名來到威海市中醫院找董麗婷診治。董麗婷在詳細檢查後,通過「頰針、穴位貼敷、中藥口服」三聯療法,在治療一周後,孩子黃膿鼻涕基本沒有了,鼻塞、打鼾也得到明顯改善,兩周後孩子鼻塞、打鼾癥狀基本消失。

「孩子腺樣體肥大,不僅他自己遭罪,家長也會跟著著急上火。其實,腺樣體肥大是耳鼻喉科常見疾病,兒童期高發,正常生理情況下,六到七歲發育至最大,十歲左右開始萎縮。」董麗婷介紹,腺樣體肥大會堵塞後鼻孔,分泌物積聚於鼻腔內,不易擤出,因此該病常常合併鼻炎及鼻竇炎,而出現鼻塞、流鼻涕等癥狀,並有張口呼吸、鼻音重及睡眠時打鼾等情況。時間長了還可引發「腺樣體面容」,即面骨發育障礙,上頜骨變長,硬齶高拱,上切牙突出等,同時可伴有全身消化不良、噁心、厭食、性情煩躁、多動,以及夜間睡眠不踏實等癥狀。

「三聯療法」發力,小兒不再「口呼吸」 - 天天要聞

董麗婷為黃氏喉科第十一代傳人,中華耳鳴眩暈分會委員、山東針灸學會中醫外治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啄治法、烙治法治療扁桃體炎,中醫三聯療法治療小兒打鼾及腺樣體肥大,並對口腔潰瘍、急慢性咽炎,以及各種鼻炎、喉源性咳嗽、外耳道炎、中耳炎等有獨特的治療方法,同時擅長頰針治療咽部堵悶感、耳大神經痛、頸源性耳鳴頭暈頭痛等各種耳鼻喉科疑難雜症。

在日常診斷腺樣體肥大時,董麗婷一是要詢問孩子的癥狀,觀察面容,看是否有腺樣體面容;二是通過鼻內鏡檢查,並結合鼻咽側位片,全面確定腺樣體肥大程度,一般情況下堵塞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可以考慮等離子微創手術切除,百分之七十以下的則先給予保守治療。

治療腺樣體肥大,找准病因很重要。腺樣體肥大在中醫領域屬於小兒鼾眠的範疇,其病因主要歸於痰瘀互結和肺脾氣虛。過食肥甘厚膩和生冷寒涼,損傷脾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水濕不化,聚而生痰,痰濕日久,阻塞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痰瘀互結則會引起腺樣體肥大。

在中醫治療過程中,董麗婷實施的「穴位貼敷、頰針及中藥口服」三聯療法,其中,辨證施治口服中藥可以起到快速抗炎通竅,消腫排膿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抗生素的濫用;通過頰針調理患兒脾胃升清降濁功能,從而起到通絡化痰祛瘀的作用。而採用穴位貼敷外治療法,主要是用來抗炎通竅,疏通經絡,提高抵抗力。「針、貼、葯並用療效穩定,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具有明顯的治療優勢。三者聯合可達到扶助正氣抵禦外邪、散結消腫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進一步避免了單純使用某種治療方式起效緩慢的弊端。」董麗婷認為。

「孩子得了腺樣體肥大,家長不要焦慮害怕,要從容對待,要均衡飲食,好的睡眠也是治療的關鍵。另外還要做好家裡老人的工作,不要過多給孩子吃和穿,要培養孩子耐受冷熱的適應性,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是治療的根本。」董麗婷表示。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