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2022年08月18日13:00:09 育兒 1562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我們常說,孩子的成長不可逆,錯過了就不會重來。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是在哪個階段呢?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


「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


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


也就是說,12歲以後孩子出了問題,追根溯源都是12歲以前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就像蒙台梭利博士所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將在孩子身上一一體現出來。


讓你悔恨不已,卻又無力挽回。


因此,在孩子12之前,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第一種能力:

獨立,成長最大的軟實力


曾經在網路上見到這麼一句話,深有感觸,「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父母不肯退出孩子的人生,會令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若要孩子獨立,父母必須適時退出,這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課。


能夠主動退出孩子人生的父母,付出了比愛護孩子更多萬倍的深情。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曾經有人做過一次調查,發現最早離開父母的一批00後普遍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的問題。


自理能力看似簡單,實則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卻一點也不小。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長遠。孩子終有離開父母的一天,他終將要自己闖蕩這個世界。


你是希望他被照顧得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外面風霜的洗禮;


還是希望他能獨立生存,不管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從容應對?


為人父母,我們有兩個任務一定要做好:


一是陪伴他成長,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二是教會孩子生活自理,促進他獨立成長。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蒙台梭利博士說: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標,就是要讓孩子能夠自立,無論在精神上、物質上都毋須依賴父母,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


孩子12歲前,一定要讓他養成獨立的自理能力。


不能只關心他的學習,學習成績再好,沒有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的基本能力,終將會被社會所淘汰。


如果以前的愛是為了愛而愛,那麼現在的愛,就是為了離開而愛。


正是為了讓孩子在離開自己後仍然能好好生活,所以做父母的,反而要主動地退出他們的生活。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鼓勵他自己完成,說千遍萬遍不如讓孩子自己做一遍。


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第二種能力:

抗挫力,人生的底牌


教育孩子,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誤區:


一直鼓勵孩子考試100分,拿到第一名,我們總是教給孩子成功,但很少教孩子如何面對失敗。


在很多父母眼中,只看到孩子成功時候的喜悅,卻忽視了孩子面臨失敗時候的感受。


「沒事的,下一次做好就行了!」、「下一次再考第一名」,打雞血也好,心靈雞湯也罷,成人並不在意孩子面對挫折時候心理的承受能力。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龍應台說:「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


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忽視,孩子心裡淤積的「疙瘩」就會越來越大。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總有不知所措、走投無路的時候,最後只會造成無盡的悲痛。


李玫瑾教授說:挫折訓練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重要。


缺乏抗挫力,孩子稍微遇到點挫折,就會膽怯、退縮,甚至崩潰,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上海一個17歲少年,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遭批評。


母親開車接他回家,多說了他兩句,他卻在途徑蘆浦大橋的時候,趁著車子暫停的間隙,毫不猶豫地打開車門,直奔橋邊,頭也不回地跳了下去。


一個14歲的女生因為和家人發生口角,處於叛逆期的她憤而離家出走,夜晚獨自一人跑到國道上。


幸好被執勤的民警及時發現,了解情況後把她安全送到家。


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真的是刻不容緩!


生活哪能一帆風順,越早讓孩子體驗挫折,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孩子越能早積累面對失敗的平常心。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有句話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抗挫力,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他們逆風翻盤的力量之源。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第三種能力:

遵守規則,最好的自我保護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探索欲不斷增強,孩子磕碰是常有的事。


父母要做的不是限制其行為,而是要教會孩子遵守規則,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自我保護能力。


對於孩子而言,一定要讓他懂規矩,做到以下兩點:一是遵守規則意識,二是做到界限感。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1、規則意識


什麼是規則?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不能有傷害自己打擾他人破壞環境的行為,所說、說行、所做符合群體生活共同準則。


比如過馬路時候闖紅燈的行為,無論老師囑咐了多少遍,總有一些孩子在放學的時候違反交通規則。


而一旦不小心受到了傷害,或重或輕,你都會心疼一陣子,乃至一輩子。


這都是抱有僥倖心理,違反規則所帶來的傷害。


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蒙台梭利博士說,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你可以給孩子自由,但一定是建立規則之上,無拘無束、不管不問,那不是散養孩子,而是在縱容他「野蠻」生長。


愛孩子,就要給孩子立規則,若不給孩子立規矩,再好的教育都是無用的。


2、界限意識


人與人相處,無非就兩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


這就意味著每個人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會存在著一定的界限。


教會孩子分寸感和界限感很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間都會有各自的安全領域存在。


一旦沒有分寸隨意跨越邊界,便會引來無數麻煩。


千萬別以為關係近,就可以肆無忌憚,有時候正是由於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令對方生厭,甚至刺痛對方,引起親密關係的崩塌。


親子之間也需要一定的界限感,如果沒有界限感,做父母的就很容「越位」,包辦甚至替代孩子本該自己做的事情。


這樣不僅「侵犯」了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甚至還影響了彼此之間的親子關係。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曾說:「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很多家庭缺少的,往往就是這種與孩子之間恰到好處的界限感。


父母對孩子關注太多,做的太多,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到頭來卻只感動了自己,而耽誤了孩子。


俄羅斯作家邦達列夫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尤其是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界限感更加重要。


千萬不要小瞧「界限感」的教育,因為它是一個孩子未來是否有「和諧親密關係」的根源,也是一個孩子敢於說「不」的底氣。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3種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所說: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孩子小的時候,一切壓力都由父母扛著,可是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自己獨立面對人生。


你若真的愛孩子,就一定要「逼」他養成這三種能力,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長交流平台,一個有內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 天天要聞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農曆三月初九在民間傳統中是一個充滿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和生活經驗,總結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習俗,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些習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學,值得現代人細細品味並實踐。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 天天要聞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縷光悄然穿透薄霧,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徑。路邊的花草掛著晶瑩露珠,彷彿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憶之上。曾幾何時,也是在這樣的清晨,身旁有你溫暖相伴,如今卻只剩我形單影隻。我徘徊了一個又一個晨曦,期盼著轉角處能突然出現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