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獨白專欄
「反式脂肪是致命的有毒化學物質不應存在於食物中」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公開說出的一段話,迅速在網路上引起不小的反響,在大家都希望擁有更健康的食品標準時,他提出「爭取到2023年消除這些有害化合物」,引髮網友的討論。確實,大家在搜索相關詞條,發現反式脂肪酸存在日常的多個食品之中,特別是小孩子愛吃的餅乾和蛋糕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安全問題。
(新華社轉播)
譚德塞在新聞報道中指出,「反式脂肪沒有已知的好處,而且捆在巨大的健康風險,會讓衛生系統承擔高昂的成本」,該視頻在曝光後,多方媒體轉播,單純在新華網報道中,就擁有近7萬的點贊,1.2萬的評論,網友都支持針對「反式脂肪」的問題進行整頓。
在大年初五這個時間點上,大部分人還在老家與家人相聚,各種食物都放上了飯桌,有心人會發現,食品安全已經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時刻,如今再次提到食品之中長時間添加的「反式脂肪」就是一個開端,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反式脂肪」並不是第一次引起世衛組織的注意,早在2018年5月14日,世衛組織就對此發表過一篇文章《在全球食品供應中停用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副標題是《爭取到2023年消除這些有害化合物》,因此在2023年的開春之際再次提到,接下來會有更多詳細的措施實施,解決食品安全隱患。
(此前的報道)
「停用反式脂肪對維護健康和挽留生命極為重要」,因此世衛組織還給出具體的數據證明,「每年有50多萬人因攝入反式脂肪而死於心血管疾病」,另外在最新的報道中還強調,「在全球80億人口中,有超過50億人的食物中含有工業生產的有害反式脂肪。」
這個數字一經公布,讓人擔憂使用反式脂肪後的危害程度,在疫情之中,越來越多的人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提到食品安全後,相關的關鍵詞搜索上升,大家希望能夠減少和限制有害物質的添加。
這個話題衝上熱搜的背後,是食品安全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反式脂肪又稱反式脂肪酸,是一大類含有反式雙鍵的脂肪酸的簡稱,大體上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來自與牛羊肉以及乳和乳製品等產品發酵而來的,另外一種是部分氫化的植物油、精鍊的植物油通過長時間的高油溫烹飪產生的物質,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於長期保存等優點。
在分析了以上兩種區別,危害程度較深的是工業加工出來的反式脂肪,在劍橋大學的一項對比研究顯示,反式脂肪的危害「力壓群雄」,「在脂肪種類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相關度調查中「表現突出」——反式脂肪酸攝入量越大,人體患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就越高。」
(兩者的對比)
除了上述的研究證明,它還可以讓血漿LDL-C上升,HDL-C下降,易誘發動脈逐步硬化,增加心血管病風險,對於冠心病和高血壓等疾病還有患病危險,有專業的數據提醒長期使用反式脂肪有增加患癌風險,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之所以反式脂肪在經歷了五年的時間,仍然無法徹底進行整頓,很大的原因在於市面上的大部分廉價產品都或多或少會添加,使用範圍廣,即便是有了世衛組織的兩次強調,短期內也無法改變這個問題,只能讓消費者減少食用的頻率,制定相關的標準限制從業者的使用。
在視頻中還指出」在加工食品領域通過水解油來生產人造黃油等固體脂肪時,才會產生反式脂肪,對植物油進行熱處理也會產生反式脂肪,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要注意購買相關食品的頻率,「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食品包括烘焙食品糖果、炸土豆製品和即食食品。」
此事的曝光,有利於對相關食品的審查,從根本上減少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出現,要不要有進一步的改善,還是要看相關部門的調查,約束從業人員合規使用添加劑的問題,在「科技與狠活」的爭論聲音之中,將某些隱患進行整改,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反式脂肪的危害程度,在互聯網上並不是一個秘密,有人認為它是減輕經營負擔的有力武器,有人是談之色變,每次在購買食品時,都會看一下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這是對家人負責的做法,能夠有效地避免因長期食用出現的身體健康問題。
(網路照片)
在相關的科普視頻之下,人們都能看到該物質對人身的危害,可是將它放在了好吃的蛋糕和泡芙之中,這個恐懼就會因為美食而降低,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接觸到反式脂肪,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有「巧克力」、「油炸類食物」等,都是要少吃為主。
世衛組織重申反式脂肪危害數十億人健康,是整頓食品安全的一把鹽,它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民以食為天」是傳統觀念,我們拒絕不了美食的誘惑,可是要對它有敬畏的心理。
這一次的新聞報道,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次警示,「垃圾」食品中的有害物質正在不斷凝結,最終會讓人背負無法挽回的代價。
能否徹底消除反式脂肪,這還是需要市場反應決定,希望能夠有更好的物質代替,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