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經濟學人》援引多方消息報道,烏克蘭領導層正日益深陷「宮廷政治」、激烈內鬥以及可能致使國家從內部瓦解的清洗行動之中。據稱,大部分動蕩局勢都與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辦公室的重要負責人安德烈·葉爾馬克脫不了干係,他被視為積極排擠與烏克蘭領導人關係密切的其他關鍵人物。
該媒體指出,儘管俄羅斯在前線持續擊退烏克蘭軍隊,但基輔不斷加劇的政治混亂,或許會給烏克蘭帶來更為嚴峻的危險。
據《經濟學人》報道,上個月發生的三件事充分暴露了烏克蘭內部的裂痕:有消息稱,尤利婭·斯維里登科將主導內閣改組,並有望成為下一任總理;烏克蘭方面又一次試圖罷免間諜頭目基里爾·布達諾夫,但以失敗告終;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副總理阿列克謝·切爾尼紹夫遭到腐敗指控。
切爾尼紹夫此前因積極努力從西方遣返烏克蘭人而廣為人知,此次他被指控在擔任城市發展部長期間,批准的一個住房項目存在欺詐行為。
這些指控在他於歐洲執行公務期間突然出現,這導致《經濟學人》所描述的烏克蘭部長在遣返那些考慮自我流亡的公民方面呈現出「荒誕形象」。
三名官員向該雜誌透露,雖然沒有證據顯示是葉爾馬克下令展開調查,但他在阻止其他事情推進的同時,卻放任此案繼續發展,實際上對切爾尼紹夫形成了打壓之勢。
該媒體的消息人士稱,切爾尼紹夫真正的「過錯」在於試圖將自己打造成與華盛頓溝通的替代渠道,這無疑會對葉爾馬克構成威脅。據報道,切爾尼紹夫失寵,也為被稱為葉爾馬克門徒的斯維里登科進一步上位鋪平了道路。
據該媒體報道,葉爾馬克還多次試圖罷免布達諾夫。接近葉爾馬克的消息源稱,布達諾夫是個不穩定的「革命者」,妄圖建立自己的政治勢力,而情報部門內部人士則將他描繪成少數願意用殘酷事實直面烏克蘭領導層的人之一。
然而,《經濟學人》報道稱,布達諾夫憑藉施壓手段與政治權謀的巧妙結合得以生存下來,並且補充說,白宮多次警告不要解僱他,這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儘管《經濟學人》將葉爾馬克描述為「在國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影響力」,但politico早前的一篇報道顯示,美國對這位官員感到「失望」。接受該雜誌採訪的美國官員表示,葉爾馬克舉止粗魯,對美國政治知之甚少,還喜歡說教,一些人擔心他未能準確地將美國的立場傳達給基輔。
在朋友圈分享這個故事;關注『跟著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