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2025年07月08日00:22:28 國際 1124

當地時間 7 月 5 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成立 「美國黨」,這一消息引發眾多議論。

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於,這個新政黨剛起步就困難重重,馬斯克究竟能不能成功,達到他預期的目的?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如果馬斯克的這場政治嘗試最終失敗,中國是否會成為他的退路?

馬斯克面臨的困境

馬斯克成立 「美國黨」,也是無奈之舉,美國國會通過的 「大而美」 預算和解法案,將聯邦赤字推高至 2.5 萬億美元,這一數字相當於美國全年 GDP 的 10% 左右,如此龐大的赤字規模,意味著未來美國政府的債務壓力將持續攀升。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更關鍵的是,該法案還削減了電動車補貼,這直接觸動了馬斯克的核心利益。

根據摩根大通的測算,特斯拉未來三年將因此損失 28 億美元補貼,這一數額占特斯拉 2023 年凈利潤的 15%,對企業的現金流影響巨大。

作為曾擔任 「政府效率部」(DOGE)前負責人、一直致力於削減聯邦開支的馬斯克,對此法案的不滿可想而知。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他在社交媒體上連續發文抨擊,稱其 「荒謬」「令人作嘔」,而特朗普則針鋒相對,指責馬斯克 「因失去補貼而惱羞成怒」,甚至放言 「沒有補貼,馬斯克可能得關門大吉」。

兩人的公開衝突,是馬斯克成立 「美國黨」 成立的直接導火索,也為後續馬斯克遇到的一系列困境埋下伏筆。

「美國黨」 的成立,觸動了多方面的利益,也引發了連鎖困境,美國兩黨制已運行 160 多年,民主黨和共和黨如同兩棵盤根錯節的老樹,根系遍布政治、經濟、社會各個領域。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根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的數據,2020 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黨和共和黨候選人獲得的選票佔比超過 98%,第三黨候選人的得票率不足 2%,這一數據足以說明,新政黨要想在美國政治體系中立足,是件很艱難的事。

僅從參選門檻來看,美國 50 個州對政党參選的規定差異極大,以加利福尼亞州為例,一個新政黨要獲得參選資格,需收集至少 15.3 萬選民的有效簽名,且這些簽名必須在規定的 150 天內完成。

一旦出現簽名無效或超時的情況,就會被直接駁回。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得克薩斯州則要求新政黨需在該州上一次州長選舉中獲得至少 5% 的選票,否則就得重新收集超過 9.9 萬選民簽名。

這種複雜且嚴苛的規則,對 「美國黨」 來說,是一種難以逾越的關卡。

更大的困難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絕不會坐視新政黨壯大,歷史上,第三黨多次遭遇兩黨的聯合打壓。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1992 年,羅斯・佩羅組建的改革黨在總統選舉中獲得 19% 的選票,卻在後續的選舉中被兩黨通過修改選舉規則、爭奪核心選民等方式逐步瓦解,最終淡出政治舞台。

如今 「美國黨」 面臨的局面相似,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就曾報道,已有民主黨議員提議修改聯邦選舉法,提高新政黨的參選門檻,這顯然是針對馬斯克的 「美國黨」 而來。

政治風波會傳導到商業領域,形成惡性循環。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衝突公開化後,特斯拉的股價應聲下跌,市值蒸發約 700 億美元,高盛集團在一份研報中明確指出,馬斯克的政治活動已成為影響特斯拉股價的 「主要負面因素」,導致部分機構投資者開始減持特斯拉股票。

消費者層面的反應同樣明顯,美國汽車協會(AAA)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知曉馬斯克與特朗普的衝突後,28% 的潛在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表示 「會重新考慮是否購買特斯拉」,中間派選民佔比高達 72%。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這部分人群原本是特斯拉的核心客戶群體,他們的態度轉變直接影響了特斯拉的市場表現 ,7 月份特斯拉在美國的訂單量環比下降,這是近一年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馬斯克回來中國嗎?

在美國困境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馬斯克會將目光轉向中國嗎?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這不是毫無理由的預測,而是根據現實利益的推測,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和潛力,對馬斯克很有吸引力。

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也是馬斯克不可割捨的,這個工廠於 2019 年 1 月開工建設,2020 年 1 月正式投產,創造了 「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的 「上海速度」。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如今,年產能已達 45 萬輛,2023 年生產的車輛中,有 60% 用於出口,遠銷歐洲、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據特斯拉年報顯示,中國已成為特斯拉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還有一個原因,是馬斯克的母親也經常居住在中國,在上海生活,這也是馬斯克會考慮中國的因素之一,所以,馬斯克來中國是很有可能的。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儘管困境重重,但馬斯克的 「美國黨」 也並非毫無勝算,潛力還是很大的。

美國民眾對兩黨的不滿情緒持續升溫,皮尤研究中心 2023 年的調查顯示,62% 的美國人認為 「兩黨都無法有效解決國家面臨的問題」,43% 的選民自稱 「獨立派」,這一比例較 2000 年上升了 15 個百分點,為 「美國黨」 提供了龐大的潛在選民基礎。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自身的影響力也是重要籌碼,他的社交媒體賬號擁有超過 1.5 億粉絲,每條推文的平均互動量超過 50 萬,遠超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特朗普,這種強大的傳播力,讓 「美國黨」 的主張能快速觸達普通民眾。

更關鍵的是,馬斯克旗下企業的員工和用戶形成了獨特的 「利益共同體」,特斯拉全球員工超過 12 萬人,這些員工及其家屬構成了穩定的支持者群體。

特斯拉在全球擁有超過 400 萬車主,SpaceX 的星鏈用戶超過 60 萬,這些人群對馬斯克的技術理念和商業成就認可度極高,轉化為選民的可能性很大。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2020 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特斯拉車主給民主黨和共和黨候選人的投票比例為 45%:40%,另有 15% 未投票,這部分未投票的車主,正是 「美國黨」 可以爭取的對象。

綜合來看,馬斯克的 「美國黨」 面臨著兩黨壓制、參選困難等多重困境,但若能有效利用兩黨的弱點、自身的影響力以及旗下企業的用戶基礎,仍有一搏之力。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而中國因為有馬斯克的產業,未來可能是馬斯克的考慮對象。

中國對馬斯克的態度始終是開放的,正如中方曾經會見馬斯克時所說,「中國致力於為各國企業提供良好營商環境,歡迎通過合作實現共贏」,這種態度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參考資料:

不滿馬斯克建新黨 投資公司Azoria推遲特斯拉ETF上市,2025-07-07 07:53·,財聯社


美國黨剛成立就迎來困境,若馬斯克「造反」失敗,中國會成退路? - 天天要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白宮:特朗普擬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 - 天天要聞

美國白宮:特朗普擬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

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7日下午在記者會上證實,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簽署行政令,延長「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7月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出席記者會。
以官員:本周可能無法就加沙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 - 天天要聞

以官員:本周可能無法就加沙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

總台記者獲悉,當地時間7日,一名以色列官員表示,正在卡達首都多哈進行的加沙地帶停火談判尚未取得進展,可能無法在本周達成協議。這名接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以方官員稱,如果美國不進一步施加壓力,相關方可能無法在本周就加沙地帶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分歧主...
馬克龍收到中方加稅通知,48小時內態度大轉彎,主動提出訪華 - 天天要聞

馬克龍收到中方加稅通知,48小時內態度大轉彎,主動提出訪華

前言7月5日深夜,法國愛麗舍宮還亮著燈。中國商務部那份反傾銷稅公告,把法國政商界炸得夠嗆。誰能想到,就這麼48小時,一向對華強硬的馬克龍突然變了個人似的,主動跟王毅外長套近乎,還說要來北京談談。一瓶白蘭地咋就撬動了大國外交?馬克龍這次急轉彎
蘇利南誕生首位女總統,曾用五字定義對華態度 - 天天要聞

蘇利南誕生首位女總統,曾用五字定義對華態度

據新華社報道,蘇利南國民議會6日選舉民族民主黨領導人珍妮弗·西蒙斯為該國新一任總統。西蒙斯成為這個南美洲國家歷史上首位女總統。西蒙斯現年71歲,此前擔任蘇利南國民議會議長。當地媒體稱她的當選是該國一次「女性政治的突破」。蘇利南憲法規定,總統任期5年,可以連任。蘇利南總統由一院制議會選舉產生,既是國家元首...
澳大利亞「蘑菇殺手」或將面臨終身監禁,謀殺對象竟奇蹟生還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蘑菇殺手」或將面臨終身監禁,謀殺對象竟奇蹟生還

7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最高法院陪審團一致裁定,50歲的埃琳·帕特森三項謀殺罪及一項謀殺未遂罪名成立。而她更廣為澳大利亞人熟知的一個稱號是「蘑菇殺手」。此案發生於2023年7月,艾琳與丈夫關係不睦,以宴請為名,用劇毒死帽菇入菜。她的丈夫缺席宴請,幸免於難。三名死者分別是埃琳丈夫的父親、母親和姨媽。她和丈夫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