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朋友可能到了50多歲,發現自己駝背了,身高也縮了,以為這是初老的正常表現,殊不知,健康的中老年人,其實並不會出現這些明顯變化。
如果你出現了駝背、變矮等狀況,尤為要考慮自己的骨量流失加快了。
在我們 30 歲左右的時候,骨密度會達到最大值,再往後,隨著年齡增長、運動量減少、激素水平降低,骨骼密度逐漸降低。
尤其是絕經後的婦女和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骨量流失最快。
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指骨骼在顯微鏡下呈蜂窩狀,與正常健康骨骼相比,骨質孔隙大,骨骼密度和骨量出現下降,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性骨病。
它的發生髮展常常無聲無息,多數情況下只有當發生骨折後才引起大家的注意。
得了骨質疏鬆會有什麼癥狀?
1、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癥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彎腰、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
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
老年骨質疏鬆症時,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
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若壓迫脊髓、馬尾神經還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後出現
脊椎椎體前部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併發症。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1、補鈣
當綠色蔬菜和其他食物含鈣量較少時,應在一日三餐中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蝦皮、蝦米、魚(特別是海魚)、動物骨、芝麻醬、豆類及其製品、蛋類等。
另外,機體要在維生素D的幫助下才能很好地吸收鈣。因此也要適量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比如雞蛋黃、肝臟、強化奶以及鯖魚、大馬哈魚、金槍魚之類的魚脂肪等。
在做好防晒的同時,讓皮膚多接觸陽光,這樣可使機體自動產生更多的維生素D,盡量不用如遮光布或遮陽板等遮陽物。繁忙的現代社會,飲食營養不均衡,戶外活動減少,不少人都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
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在食物源以外再補充VD的朋友,最好在醫生的幫助下,通過血液檢查,了解自己是否缺乏維生素D。
2、運動
骨質疏鬆不意味著要停止運動,事實上,規律而恰當的運動能降低將來發生骨折的風險。
骨骼就像我們身體的腳手架,每天都承受著各種外界重力和自身肌肉的拉力。通過適當的運動增強骨骼對外力的承受能力,這樣骨骼會越來越強壯。
適當運動可以緩解骨骼疼痛;保持骨骼強度,減少骨質流失,降低骨折風險;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降低摔倒的風險。
健康人群和低風險人群
適合人群: 健康人群;已經診斷為骨量減少或骨質疏鬆症,但沒有骨折史的低風險人群(通常指DXA 骨密度測試中 T 值大於 -2.5 或者 QCT 測試中骨量大於等於 80 mg/cc)。
運動目的: 維持或增強骨骼強度,降低骨折風險
以下動作建議每天練習1次,每次5分鐘(具體練習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自我調節)
動作一 ——連續推牆
動作二——啞鈴前推
動作三——原地小跑
高風險人群
適合人群:已診斷為骨量減少或骨質疏鬆症,有過骨折史的高風險人群。
運動目的: 保持健康,降低未來再發生骨折的風險。
以下動作,3個動作為1組,每個動作做20~30秒(可以分段做,例如做5秒休息一會兒再做),每天做2組。
動作一——俯卧夾背
動作二——腹部拉伸
動作三——俯卧對側擺動
(手腳無法同時運動的朋友,建議只做腿部運動)
注意事項
1、運動前熱身,例如行走、踏步等。
2、運動時穿舒適的鞋。
3、循序漸進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