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人類的本能,也是生活的第一需要,故有「民以食為天」之說。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怎樣吃得合理包含著許多學問,飲食不再僅僅是滿足溫飽的唯一需求,還包含更多的其他因素。不論何種原因,飲食需要用科學知識進行指導,才能取得合理營養,從而達到保持身體健康的目的。如何做到膳食平衡?
食物多樣,穀物為主
除了母乳外,世上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滿足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因此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多種食物應該包括以下五類:
穀物及薯類 穀物薯類主要為我們人體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B族維生素。穀物包括米、面、雜糧;薯類包括甘薯、木薯、馬鈴薯等。
動物性食品 主要為我們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A、B族維生素,這類食物包括肉、禽、魚、奶、蛋等。
豆類及其製品 主要為我們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這類食物包括大豆及其干豆類,諸如豆腐、豆乾等。
蔬菜水果 主要為我們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包括鮮豆、根莖、葉菜、茄果等,諸如胡蘿蔔、豆角、茄子、西紅柿、黃瓜等。
純能量食品 顧名思義就是為我們人體提供能量,包括動植物食用油、澱粉、食用糖等,諸如大豆油、菜籽油、紅糖、白糖等,植物油還含有我們人體需要的維生素E及必須脂肪酸。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攝入的食物呈現多樣性的趨勢,不再僅僅滿足於穀物食品以及蔬菜水果的味覺享受,更多的動物性食品開始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我們都知道動物性食品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非常高,而膳食纖維卻很低,對一些慢性病的預防非常不利。因此我們在保證食物多樣化的前提下,要注意以下幾點:
多吃水果、蔬菜和薯類
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不同的蔬菜、水果的營養成分也不同,比如紅、黃、綠等深色的蔬菜和水果是胡蘿蔔素、維生素B2、葉酸、鈣、磷、鉀、鎂、鐵、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來源;紅黃色水果如鮮棗、柑橘、柿子等是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的豐富來源。
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近十年來吃薯類比較少,應該多食這類食品。
多吃水果、蔬菜和薯類食品有助於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生眼乾燥症的危險同時還可以預防某些疾病的發生。
常吃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豆類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含有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奶類的含鈣量非常高,吸收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這一優勢是其他任何食物都無法比擬的。
給兒童、青少年多補充奶類食品可增加鈣的攝入量,提高其骨密度延緩其發生骨質丟失的速度,有利於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魚、禽、蛋、瘦肉等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有利於補充植物性蛋白中賴氨酸的不足,且肉類中的鐵利用較好;
魚肉特別是海產魚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動物肝臟還維生素A極為豐富,還富含維生素B12、葉酸等,但有些臟器如腦、腎等所含的膽固醇也相當高,對預防心血管系統的疾病非常不利,要少食最好是不食用,尤其是老年人。
豬肉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肉食食品,其脂肪含量較高,應當控制攝入量,可多吃雞肉、魚肉、牛肉等,這些肉質品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相較於豬肉來說非常低,能量也遠遠低於豬肉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