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健康的好習慣有千千萬萬個,但是,最終起效的往往是最簡單且容易堅持的那些。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睜眼後的這段時間對於健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即使一個很小的動作,都可能是長壽秘訣~
晨起:別著急
#1
別急起身
這是因為,睡醒後,人體由抑制狀態轉入興奮狀態需要一個過程。
如果立即起身穿衣、洗漱,身體沒適應過來,很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策略:伸個懶腰,舒展四肢再起床。
#2
別急揉眼
在揉眼睛的時候,會將手上以及眼周的帶有病菌的髒東西帶到眼睛中,很容易造成眼部的感染。
對於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來說,若用力過猛,還可能導致眼底出血,影響視力。
策略:可輕刮眼眶代替揉眼。
#3
別急排便
尿意緊迫是很多人晨起後的第一感受,此時,如果您迫不及待地去衛生間排尿,則很可能因為膀胱排空速度過快而引起頭暈甚至暈厥。
策略:即使尿意強烈,也要沉住氣,控制好「流速」,尤其是老年人更要當心,因為,在廁所里暈倒是非常危險的。
#4
別急睡回籠覺
「久卧耗氣」,早上陽氣生髮,該起床時不起,會影響人體陽氣宣發。
長期如此,易導致氣機不暢,氣血瘀阻,引發一系列臟腑的病變。
如果長期賴床不吃早飯,還可能引發胃腸道疾病,甚至是膽結石。
策略:晨起後儘快拉開窗帘,當眼睛接受到外界光線刺激後,人體會抑制褪黑素的釋放,讓你的睡意減退。
#5
別急疊被
人在睡眠中,皮膚會排出大量的水蒸氣,使被子受潮。起床後立即把被疊好,會因潮氣難以散發而滋生蟎蟲。
策略:睡醒後將被子內側朝外放置,待洗漱完畢後再疊。
#6
別急抽煙
清晨歷來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晨起吸煙成為誘發高血壓患者發病的「助推器」,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猝死和中風。
策略:老煙民及時戒煙吧~
#7
別急鍛煉
老人們睡眠相對少,五六點出門鍛煉的不在少數,但事實上,晨起霧氣重,空氣中的有害物質較多,並不利於健康,而且,空腹運動容易誘發心律失常,甚至導致猝死。
策略:至少吃完早飯再出門。
#小貼士:清晨最該做的兩件事
喝水:慢慢、小口地喝下一杯35~55℃左右的溫水,能幫助我們稀釋濃稠的血液,並清潔消化道、活化腸胃道細胞,預防便秘;
吃早飯:一頓合格的早餐要盡量包括主食、2種及以上的優質蛋白質、新鮮果蔬。如:燕麥牛奶粥+番茄;蔬菜雞蛋餅+牛奶或豆漿。
中午:重飲食
中午,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吃午餐,而中午的健康秘訣也離不開午餐。
#1
午餐要吃好
午餐是一日三餐中非常重要的一餐,它承擔著一天當中的主要能量供給和營養輸入,因此,吃什麼很重要。
一般來說,下面這4種午餐「魔頭」最好少吃:
蓋澆飯:菜飯不分離,可謂高鹽、高油、高糖、高能量!
洋快餐:明顯的「三高三低」,即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礦物質、低維生素、低膳食纖維,非常不利於血管和腸道健康。
湯泡飯:這容易讓人把米粒整個吞到胃裡,造成消化不良。
擦鍋飯:即用主食擦拭炒菜鍋,吸走最後油水並食用的行為。這看似不浪費,實際上造成了油脂的過多攝入。
#2
午餐別過飽
這會讓身體中血液集中到腸胃來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延長大腦缺血缺氧時間,從而影響下午工作和學習,午飯「七分飽」即可。
#3
午餐別帶氣
如果生氣時進食,發生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的危險性,是情緒良好時進餐的1.5倍。
所以,午餐前一定要調節好自己的心境,暫時忘卻上午已經發生的事情,也不要思慮下午即將發生的事情,把午飯時間安安靜靜地留給自己。
#4
餐後別吃果
餐後馬上吃水果,水果沒有辦法迅速進入腸道,起不到應有的營養作用,反而會增加血糖負擔。
正確的午餐順序應該是喝水→少量水果→多吃些蔬菜→肉類和豆製品→一定量主食。
#5
餐後別急睡
如果吃完午飯立即睡覺,吃進去的食物很難消化,長期如此,會讓熱量在體內囤積造成肥胖。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飯後一小時再午睡。
如果實在睏倦,可以適當散步,達到吃動平衡的狀態,既防止肥胖, 又可避免午後睏倦。
#6
餐後別開車
就算你是老司機,也無法避免大腦缺氧現象。飯後開車,容易睏倦,請謹慎再謹慎!
晚上:養睡眠
#1
別在黑暗中玩手機
黑暗的情況下,人眼的瞳孔會在昏暗中散開,注視手機屏幕的光亮時會受到更多刺激,這可能會增加視疲勞,影響到眼睛裡面房水的循環,引起眼壓升高。
#2
別用劇烈運動助眠
劇烈運動會導致出汗太多,使人體精氣耗散過度,陰虛火旺的人反而容易失眠。
#3
別用酒精放鬆自己
白酒太烈,辛散之性太過,與晚上養陰背道而馳。陰虛火旺之人晚上尤其不要喝酒,否則晚上會渾身燥熱,久久無法入睡。
#4
別餓著肚子入睡
不吃晚飯空腹入睡不僅會影響睡眠,還會使我們的肌肉質量下降,不但會使體質下降,甚至會造成腸胃病。
當然,晚上也不宜進食過飽,否則同樣影響壽命。
#5
晚上不要敲膽經
敲膽經這個養生方法雖然很火,但是晚上不要做。
因為敲打膽經目的是疏通肝膽氣血,讓肝膽氣機更為旺盛,容易產生虛火,甚至是導致失眠。
早上起來敲打膽經最好,有利於生髮肝膽氣機。
資料:養生中國、我是大醫生官微、CCTV生活圈
編輯:吳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