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這個日趨緊張的親子關係

2020年11月16日22:12:05 育兒 1070

黃香說:「我就溫了個席」。

現代社會,這個日趨緊張的親子關係 - 天天要聞

這是多麼典型的凡爾賽名場面。試問,一個人想出名有多難?現在中國有十幾億的人口,閉上眼睛拚命地想,能浮現在眼前的名字數量恐怕上不了一百。歷朝歷代能在一個時代掛個名的,總共也不會超過十萬個。而在這十萬人之中,能夠家喻戶曉的名字個數不足一千。

悠悠歷史,滾滾長河,能夠在每個中華民族家庭都佔有一點分量的,更是寥寥無幾。

可黃香偏偏就是其中一個。

那麼黃香是誰呢?我們頭腦里首先浮現的一定是《三字經》裡面的「香九齡,能溫席。」就這麼一件溫席的小事,被寫在家喻戶曉的《三字經》里,還是最開始的幾句話里。在《三字經》里,連三皇五帝都被列在後面,偏偏黃香溫席的故事就寫在了前幾句,縱然你無法全篇背誦,只要略聽過幾句《三字經》的,都能把黃香這個典故給帶出來。

查一查歷史。黃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東漢時期官員,任內勤於國事,一心為公,調度軍政有方,受到漢和帝恩寵,後出任魏郡太守,不久被免職。他這一生,於一般人來說或許是輝煌的,但是於歷史而言,實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是他名動天下,卻是因為他履行的孝道,而他流芳千古,只是因為他曾為父親溫席。

現代社會,這個日趨緊張的親子關係 - 天天要聞

不需要太多繁瑣的細節,不需要多麼誇張的珍珠寶器,表現自己的一片孝心,只溫席已足夠。這就是古人心中的禮。這難道不該是中華民族最可貴的精神嗎?

反觀現在的中國,親子關係正在日趨緊張。

前幾天,看到一則消息讓我的心情很是沉重。那是對於問題少年的一個訓練集中營,裡面集滿了現實中的所謂「問題少年」。採訪的時候,少年們說:「感覺自己的生活環境很是壓抑,父母到處都在掌控。連自己身上的衣服,從頭到腳都是他們買的,自己沒有一點選擇權」。可父母們呢,是否意識到自己管得過多了呢?不然,父母們說:「都怪我們管他管得太少,才讓他變成這個樣子,早知道就好好管教了。」

現代社會,這個日趨緊張的親子關係 - 天天要聞

這就是矛盾不可調和的地方。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幌子,實行自己掌控之實;孩子大喊著需要自由的口號,實在做自毀前程之舉。都希望彼此改變,而自己卻又不想要被改變。

像那種黃香溫席的溫馨場面,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卻又難上加難。

黃香溫席,其最難的的地方在於心甘情願,發自內心想要為父親暖一暖這張冷冰冰的床。

父慈子孝,真的很難。《三字經》里的「父子順」,很值得人們嚮往。

親子關係,其實是雙方的問題。在其中,其實父母是最終掌控者。

現代社會較差勁的親子關係,大約是以下三種:

第一種,孩子從小就不在父母身邊,長大後又跟著父母。這其實是一種很無奈的狀態,若不是現實逼迫,有哪個父母願意與孩子分離?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都不在身邊,等孩子大了,有一定行動能力了,父母又在身邊限制他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一定好不起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應該多一點耐心,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都要先表現出一種接納的態度,有了感情之後再談管教。

現代社會,這個日趨緊張的親子關係 - 天天要聞

第二種,孩子從小跟著父母,但父母對其放任自由。當父母予取予求的時候,日漸懂事的孩子會覺得父母沒有主見,自己才是這個家庭的真正主人。孩子一旦出現了這種思想就非常麻煩,父母再也無法對孩子做任何的約束。這個時候,很多事情再要開始做其實已經晚了。除非另外出現一個令孩子非常敬仰和敬佩的人,來帶領孩子走上正道。

第三種,孩子從小跟著父母,但父母對其處處掌控。這種類型也是當今問題少年所在家庭的主流。父母的嚴厲掌控應該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的。時間長了,也就不覺得這是掌控了,反而還覺得自己似乎沒有好好管理過孩子。其實,要判斷是不是處於這種狀態,仔細觀察一下孩子平日的習慣就知道了。孩子有多久不敢在寫完作業後光明正大地看電視了?孩子是否連看一本中外名著都要偷偷躲著父母?孩子是否有自由安排假日時間的權利,不管是旅遊還是看書,抑或是到一間咖啡廳自在地消磨一下午的時間?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是否需要躲避著家長?

現代社會,這個日趨緊張的親子關係 - 天天要聞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和孩子都應該是主人,沒有誰是誰的附屬。作為家長,只需要砍斫去孩子身上那些刺,把他送到陽光之下,讓他自然生長,而並非砍去他所有正常生長著的枝葉,強迫其生長成自己期待的模樣。只有兩方都有了自主的權利,才有能力去愛人,才有能力一起呵護這個家。

現代社會,這個日趨緊張的親子關係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著自己的淚,一手抹著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莫言曾在採訪中說過,母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時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母親卻總能在縫補衣服時哼著小曲兒,在田埂上種菜時講著故事。這種骨子裡的鬆弛感,讓他貧瘠的童年長出了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