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2023年08月11日21:40:05 育兒 1693
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

發熱抽搐?

很多家長經常問為什麼孩子生病時容易出現高熱、驚風、抽搐等癥狀?其實這與小兒自身的生理病理特點有關。

明代醫家萬全曾提出「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心常有餘,肺常不足,腎常虛」,即「兩有餘,三不足」的觀點,高度概括了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生理、病理特點。這裡所說的「肝常有餘」,並非一般虛實而言,而是小兒生理機能充盛的表現,萬全認為:「肝屬木,旺於春,春得少陽之氣,萬物之所以發生者也,兒之初生曰芽兒者,謂如草木之芽,受氣初生,其氣方盛,亦少陽之氣方長而未已,故曰肝有餘,有餘者,乃陽自然有餘也」。意思是說小兒臟腑雖然嬌嫩,形氣未充,但肝秉少陽生髮之氣,如草木初萌,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

雖然這種「肝常有餘」是臟腑生理功能的自然屬性,但中醫有雲「氣有餘便是火」,加之小兒為純陽之體,所以感邪後,容易化熱、化火,引動肝風,引發驚風、抽搐、昏迷等病症。

調護要點

由於小兒這種特殊的生理病理特點,所以要注意以下調護要點:

1.飲食方面,飲食結構易平衡,少食肥甘厚膩、辛辣之品,多食粗纖維食物。

2.心理方面,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情緒問題,要及時給予疏導;不過度批評孩子,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3.在小兒生病時,應注重調護肝氣,慎用大苦大寒等攻伐之品。

小兒推拿

除了上述的日常保健之外,還可以採用推拿的方法幫助調理,推薦的穴位如下:

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

清肝經

【定位】:食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用食、中二指從指根往指端方向直推。

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

搓摩脅肋

【定位】:從腋下兩脅至天樞穴水平處。

【操作】:讓孩子站立或者取坐位,操作者站於孩子身後,將兩掌置於孩子腋下,稍用力夾住孩子軀幹,由上向下快速搓摩。

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

太沖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結合部之前方凹陷處(趾縫間上1.5寸)

【操作】:用拇指逆時針按揉。

參考文獻:

孫德仁,夏慧萍.「肝常有餘」理論在少兒推拿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創新,2019,35(35):168-172.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庄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小兒調養|小兒生病為什麼容易出現驚風抽搐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 天天要聞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祖墳的風水與家族興衰常被賦予神秘聯繫,民間流傳的「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便是典型例子。這句俗語表面指墳墓土壤顏色與財運的關聯,實則暗含古人自然觀察、五行學說與倫理觀念的多重交織。要探究其真實含義,需從民俗學、地理學及歷史背景等多維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 天天要聞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曾聽聞這樣一句話,擲地有聲:「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緒,宛如手中可調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緩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張等待繪製的畫卷,色彩與構圖皆由你決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劇,劇情走向全憑你掌控。
人這輩子,有七難(誰也躲不過)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有七難(誰也躲不過)

人生猶如一場漫長且充滿未知的旅程,每個人都會在這條道路上遭遇形形色色的難題。有些困境看似能繞開,實則無人能真正置身事外。以下這七難,無論身份高低、財富多寡,終將一一面對。
銳評|血鉛事件匪夷所思,幼兒餐食安全豈容半分失守 - 天天要聞

銳評|血鉛事件匪夷所思,幼兒餐食安全豈容半分失守

備受關注的天水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事件,有了最新調查進展。據通報,事件起因是園方在部分面點製作過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了不可食用的彩繪顏料。而據警方介紹,如此荒誕之舉,始作俑者的初衷竟是「進一步擴大生源,增加收益」。鉛是公共健康領域最受關注的有毒化
45歲老師帶71歲失智的母親上班,卻被家長圍堵「討說法」! - 天天要聞

45歲老師帶71歲失智的母親上班,卻被家長圍堵「討說法」!

45歲男老師帶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母親上班,還安排母親在學校幹活,誰料,學生家長知道後竟圍堵學校「討說法」。男老師叫孫元金,出生在普通家庭,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一個人照顧他,生活艱難,但是母親卻拉著他說:「兒子,一定要好好讀書,才能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