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太聰明!

2023年07月14日21:15:18 育兒 2607
人,不要太聰明! - 天天要聞

近看一個小故事,頗有意思。

也許對世上許多自以為聰明的人是一種較好的警示。

上海一個58歲大學教授,向46歲保姆求婚,被拒絕。

教授很鬱悶:「保姆洗衣做飯,勤快能幹,工資7000元。一個農村人,還拒絕我堂堂大學教授?」

保姆說:「我本來管吃管住,房子寫我名你不幹,存款給我一半也不行,你只是想把我的7000元工資都省了。」

為保姆的清醒、聰明點贊。

也為教授的自以為是感到「難堪」。

生活需要聰明,但聰明絕不是生活的全部。

人,不要太聰明! - 天天要聞

如果你始終缺少足夠的真誠,無論你多麼聰明,也很難獲得事業上和生活上的成功。

最終,只會是是孤家寡人一個,很是可憐。

事實上,社會上真正笨的人並不多,只不過很多時候你沒有觸碰到別人的底線,別人睜一眼閉一眼不與你斤斤計較罷了。

你也千萬不要以此得勝進尺、肆無忌憚。否則,你的結果可能會很慘。

人生難的也許不是聰明,而是裝傻。

它是一種素質,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能力。

就像社會上那些大智若愚的人,整天揣著明白裝糊塗,不到關鍵時刻,不露出真實的面目。

其實,人越簡單,越快樂,也越幸福。

人,不要太聰明! - 天天要聞

因為他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想一些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從而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想做該做的事,不斷地獲得進步與提高,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地感受生活的快樂與美好。

路是走出來的,事是干出來的。

你聰明,再完美的計劃,不去付諸實施,到頭來不過是一張廢紙,不會有任何的結果。

生活需要聰明,但不需要假聰明,更需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行動。

唯有它,才會給你帶去更美的詩與遠方,感受更多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享受人間更多的美好與芬芳,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有自我。

人聰明不是什麼壞事,但也千萬不要時刻仰仗著自己的聰明,自以為是地去幹事,遲早有一天,你為自己的傲慢與無知買單。

古人云:「謙受益,滿招損。」

願你我時刻都能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不為難別人,也不瞧不起自己,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收穫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優秀與否,家庭說了算 - 天天要聞

孩子優秀與否,家庭說了算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那些自信大方、陽光樂觀、學習穩定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而那些總是膽小內向、情緒不穩的孩子,家庭氛圍多半不怎麼理想。孩子是什麼樣子,家庭往往早已寫下答案。一切教育,從家庭開始孩子的一言一行,不是突然冒出來的,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 天天要聞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祖墳的風水與家族興衰常被賦予神秘聯繫,民間流傳的「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便是典型例子。這句俗語表面指墳墓土壤顏色與財運的關聯,實則暗含古人自然觀察、五行學說與倫理觀念的多重交織。要探究其真實含義,需從民俗學、地理學及歷史背景等多維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 天天要聞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曾聽聞這樣一句話,擲地有聲:「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緒,宛如手中可調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緩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張等待繪製的畫卷,色彩與構圖皆由你決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劇,劇情走向全憑你掌控。
人這輩子,有七難(誰也躲不過)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有七難(誰也躲不過)

人生猶如一場漫長且充滿未知的旅程,每個人都會在這條道路上遭遇形形色色的難題。有些困境看似能繞開,實則無人能真正置身事外。以下這七難,無論身份高低、財富多寡,終將一一面對。
銳評|血鉛事件匪夷所思,幼兒餐食安全豈容半分失守 - 天天要聞

銳評|血鉛事件匪夷所思,幼兒餐食安全豈容半分失守

備受關注的天水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事件,有了最新調查進展。據通報,事件起因是園方在部分面點製作過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了不可食用的彩繪顏料。而據警方介紹,如此荒誕之舉,始作俑者的初衷竟是「進一步擴大生源,增加收益」。鉛是公共健康領域最受關注的有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