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和老公結婚三年,一直積極備孕,但天不遂人願,一直都沒有好消息傳來,讓朱敏一度非常失望,連做夢都幻想著自己懷孕。沒想到單位組織體檢,意外查出朱敏懷孕,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讓朱敏興奮極了。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寶寶,朱敏辭職回家安心養胎。在孕期5個月左右,負責照顧朱敏生活起居的婆婆發現不對勁,朱敏情緒變得很不穩定,時不時就躲在房間里哭泣。婆婆勸她說孕期哭泣對孩子不好,沒想到一句話惹得朱敏情緒更加激動。
因為擔心母嬰健康,家人帶朱敏前往醫院就診。問診過程,朱敏坦言:完全找不到當媽媽的喜悅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會結束。最終,朱敏被確診為產前抑鬱症,需要接受心理治療。
很多已經升級當媽的女性,都曾在特殊日子「淪陷」於產前抑鬱的「泥潭」
上天賦予了女性生育的特權,但並不等於所有女性都可以輕鬆、愉快、毫無壓力完成這項「偉大使命」。因為孕期身體激素變化,讓女性變得較為敏感、易怒,加上對分娩過程、胎兒發育情況、未來生活等各方面的擔心,各種壓力的彙集,一旦女性自我調節失敗,就很容易誘發產前抑鬱症。
很多已經升級當媽的女性,都在那段特殊日子裡「淪陷」於產前抑鬱的「泥潭」中難以自拔。藝人洪欣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坦言自己孕期被產前抑鬱困擾,哭著打電話給外出工作的丈夫。好在丈夫很理解洪欣,放下工作全身心地陪伴照顧她,才避免了洪欣在產前抑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患者心理上沒有接納新角色,心理變化異常敏感
在大眾認知中,懷孕是大喜事,自然應該高興才對,有什麼理由傷心難過呢?但對於孕期女性而言,心理變化是異常敏感的,一部分孕婦還沒有從心理上完全接納、適應「即將當媽」的新角色,所以表現得茫然不知所措。如果這一階段沒有得到適當照顧,或者是來自家人的不理解,就會導致孕婦情緒崩潰。
產前抑鬱症的主要特徵是,患者變得多愁善感,無法高興起來。其次患者本人還會產生思維遲緩現象,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腦袋空空的。最後還有運動抑制現象,患者不想活動,走路都變得緩慢,語言也隨之減少。
產前抑鬱症需要引起高度警覺,正視病情,幫助患者儘快接納身份轉換
產前抑鬱症導致產婦情緒劇烈波動,對胎兒健康發育有著極大的危害。很多「胎死腹中」的悲劇,都是因為產前抑鬱,孕婦情緒不穩定造成。所以對待產前抑鬱症,不管是患者本人還是親屬,都要引起高度警覺。
患者要在孕期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確保休息時間充足,精力飽滿。閑暇時光儘可能找感興趣的事情來填充,避免自己胡思亂想。聽音樂、閱讀書籍、戶外散步等,都是很好的孕期活動,同時孕婦還可以加強分娩以及育兒知識的學習,做好生理和心理知識的儲備。嚴重的產前抑鬱症患者需要介入專業心理治療,幫助患者認知重建,讓其儘早接納身份的轉換。患者家屬也需要共同參與,多傾聽、多交流,讓患者感受到愛與溫暖。
專家介紹:龐吉成 淄博市婦幼保健院 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
昭德心理原創,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