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甘肅天水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引發持續關注。據報道,多名住院兒童的檢測報告中,血鉛值高於200微克/升,部分超過了450微克/升,即重度標準。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健康,更能戳痛父母的心。當家長拿到數據的那一刻,他們的崩潰可以想像。

根據最新消息,該幼兒園多名老師血鉛也嚴重超標,平日她們與孩子們在幼兒園內同吃同住。
現下,在盡最大努力治療孩子和老師的同時,找准並切斷「毒源」,是同樣重要的事。如果「毒源」未斷,師生們受到的健康威脅就不會消失。
此前,關於「毒源」是什麼,當地初步判斷涉事幼兒園提供的餐食中,三色棗發糕和玉米腸卷存在添加劑超標。但這中間仍然有很多疑問待解。
如果鉛中毒是由食物違規使用添加劑引起的,那這兩種食物還有沒有供給其他幼兒園或機構,都流向了哪些市場?添加劑又從何而來,是在哪個環節被添加進食物的,一共用於了哪些產品?這些問題一環扣一環,直接關係鉛中毒的來源和危害程度。

據報道,涉事幼兒園實控人名下的其他三家幼兒園目前並未發現兒童血鉛超標。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是否使用了相同的食品配送,如果是相同食品供應商配送,且其他幼兒園血鉛正常,那「毒源」可能就另有他處。
如果鉛中毒不是由添加劑引起的,那是環境中鉛濃度超標?是土壤和水遭到了污染?又有哪些途徑可以污染土壤、水和食物等?所有的可能都需要被一一排除,以求得最後的真相。
目前當地被廣為詬病的一點,就是不少幼兒在當地和在西安查出的血鉛結果並不一致。據報道,甚至出現並沒有在當地參加檢測的幼兒,其家長也被告知結果正常。這到底是檢測技術導致的誤差,還是當地存在捂蓋子行為,也得有一個說法。

鉛中毒事件關係著260多個孩子和老師的生命健康,關係背後260多個家庭的悲歡,如果當地仍然是把事情當作輿情來處理,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未免太過冷血。若確有其事,那造假行為也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無辜的孩子、心碎的家長,都需要一份經得起檢驗的調查結果。把事情徹查清楚,堵上鉛中毒發生的源頭,才能杜絕下一次悲劇的出現。
(大眾新聞記者 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