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有時終須,命里無時莫強求。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關於「命」的說法,很多人都感慨萬千,對「命有定數」是深信不疑。
宋代宰相呂蒙正,寫了《寒窯賦》,用大量的典故,解說「命」的樣子。
聰明的人,從多角度看命,解說文章,從而找到人生的陽光。

01
人生中,無法解釋的東西,我們把它稱為「命」。
《寒窯賦》寫道: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跖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
孔子是一個終身讀書的人,也在魯國做官,富有政績。
他走到哪裡,都有人尊敬,還有弟子追隨。
但孔子卻多次被困,在陳國蔡國之間,餓了好幾天,喊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
反而是孔子的幾個弟子,都混得一官半職。比方說,子貢妥妥的外交官,子游做了武城宰。
還有姜太公,大半生都沒有出息,做過屠夫,做過打魚人。妻子大概是嫌棄他窮,也離開了。
到了七十多歲,姜太公反而走大運,成為了西周的功臣,也得到了封賞。
還有堯帝,自己賢德,但是兒子卻弔兒郎當,不能繼承家業。
同樣的祖宗,為什麼就不一樣的子孫呢?
沒有人可以解釋,為什麼努力的人,失敗了;優哉游哉的人,還成功了。
為什麼師傅失敗了,徒弟成功了;父親成功了,子女失敗了......但凡各種無法說清楚的,就是「命」。
好了,我們有了「命」的概念,這心中的疑惑就少了,並且也能夠為自己境遇,充分解釋。
但凡信命的人,常常在消極、積極之中搖擺。
一個人,努力一陣子,又看不到什麼效果,也真的累了。這就是命,算了。
比方說,逼著孩子讀書,也送孩子去輔導班,藝術培訓。花掉了好幾十萬。孩子卻什麼也不出成績。
父母終於想通了,不是孩子有好的文憑,就是最好。在家庭附近打工的孩子,反而能夠陪伴多一些,也很欣慰了。
學業,工作,地位,收入,壽命,父母盡孝等,都聽之任之,不虧待自己為根本。
一個人,不甘心被命運束縛自己,就反覆折騰。總是希望有什麼起色。
為什麼同齡、同村的人,賺大錢,自己什麼都沒有?那就鼓起勇氣,也學一學他人。
在經歷一次小挫折之後,還是打起精神,認為自己折騰不夠徹底,不能放棄。
到了一定的年紀,自己折騰了,放棄過,麻痹過,最終結果如何,就是「命該如此」,死而無憾。

02
所謂「命」,一半是世事無常,一半是規律運動。
《寒窯賦》寫道: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至三公。
一個街頭賣唱的女人,搖身一變就是貴妃,甚至是皇后。北宋的劉娥,應該是這樣的。
一個寄居在他鄉的讀書人,被人奚落了無數次,後來卻考上狀元,成為了宰相。北宋的呂蒙正,就是這樣。
當然,還有一些大人物,各種折騰,卻不盡人意。比方說,諸葛亮,可以三分天下,卻沒有辦法一統天下,匡扶漢室。
但文章中,還有很多寫命運規律的句子,很容易被人忽視。破爛衣服的人,卻面帶自信;人在低谷,卻依舊堅持走下去,這是改命的徵兆。
衣服華麗的人,面帶愁容,負能量很多,後來就真的窮困了。
說明白一點,就是——命隨心轉。
宋代的理學家邵雍也說過:「天道遠,人道邇。盡人情,合天理。」
如果一個人積極行動,又符合天道,那麼他就會成功改命。
去觀察成功的人,就會明白:他們都是「有心人」。
看起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其實是人家早就準備好了,符合厚積薄發的規律,而外人看到的,只是「爆發的一刻」,認為是命運使然。
就說呂蒙正自己,在小時候,家庭很窮,親戚都不願意借錢給其過年。親戚擔心呂蒙正還不起。
呂蒙正接受了所有的冷眼,讀書更加努力。在考中狀元之後,親戚都來祝賀。
親戚們的眼睛裡,只有「狀元」,認為這是命。沒有看到呂蒙正的讀書苦。
這恰好給需要改變命運的人,一個啟示,那就是在無常的人生中,找規律,讓努力有效果。
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結婚是人獲取偏財的機會;育兒是逼著父母變強;孝順是最好的善良,善有善報;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都是命運的規律,別視而不見。

03
《寒窯賦》最後寫道:「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人要相信命運,更要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在變數中,有很多定數。
用辯證的思維看人生,什麼都會是一個閉環。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人生如何安排,你應該非常明白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