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2025年07月08日16:10:25 历史 5996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对历史的误解。让我们穿越时光,探寻古人利用秸秆的“十八般武艺”,还秸秆以本真。

  1

  秸秆堆肥,地力长存

  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土地的肥力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每当丰收季节,庄稼收割完,古人会将秸秆收集,堆放在田间。秸秆经时间发酵,逐渐转化为肥料,滋养土地。《齐民要术》中就详细记载了一种名为“踏粪法”的秸秆堆肥法:“凡人家秋收治田后,场上所有穰、谷糠等,并须收贮一处。每日布牛脚下,三寸厚;每平旦收聚堆积之;还依前布之,经宿即堆聚。”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将秸秆与牲畜粪便混合,经踩踏发酵成高效有机肥,滋养土地,肥沃庄稼,这种生态循环的方式,是古人的智慧。

  2

  秸秆覆田,护土保墒

  “自地亢后,但所耕地,随饷盖之,待一段总转了,即横盖一遍。”在古人眼中,秸秆不仅是肥料,还是土地的“保护衣”。

  土地耕作后,古人会先顺着耕地的方向,将秸秆均匀地铺撒在田地上,再横向覆盖一遍。通过双重复盖的方式增加覆盖的厚度和均匀性,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为土壤提供一层保护层,防止风蚀和水蚀。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即使到今天,在西北干旱的沙漠地带,人们依然采用秸秆压沙固土的方式来保护生态。尤其是草方格工程技术的应用,通过人工铺设网格草障(主要材料为秸秆)的方式,将流动的沙丘固定,减少风沙的侵蚀,达到保护土地的作用。

  3

  秸秆饲养,兵家要事

  古代行军打战,粮草和辎重是必要物质保障。粮草若是不到位,兵马则寸步难行,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中,粮草中“草”主要是指用于饲养牲畜的饲料,而秸秆是重要的饲料来源。

  清代《马政纪》中记载,战马的饲料除了谷物外,还要添加铡碎的秸秆,以补充粗纤维,防止消化不良。

  秸秆在古代军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被发派看守草料场,这里的“草料”也主要是指饲养牲畜的秸秆。草料场被陆虞候一把大火烧了之后,林冲自知烧了大军草料场是死路一条,便杀了陆虞候三人后,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

  4

  秸秆建屋,遮风挡雨

  在古代农业社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建筑材料单一,秸秆被广泛用于茅草屋的搭建。茅草屋的原材料主要是饱满结实的秸秆,搭建起来比较容易,只需要将秸秆捆绑好,沿着墙壁围起来,抹上泥,一个简易的茅草屋就完成了。茅草屋搭建简单,还隔热防水。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伟大诗人杜甫就是在茅草屋中,为天下劳苦人民写下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秸秆搭建而成的茅草屋,虽然破旧简陋,但住得下伟大诗圣,也为古代黎民苍生遮风挡雨。

  5

  秸秆编织,巧手生花

  古人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秸秆,还常常用秸秆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甚至是工艺品。如草船、草席、纸张、麦秸画等等。唐代《岭表录异》中就有记载“稻秸船”:岭南渔民以秸秆扎成浮筏,“束秸为舟,浮于江海,可载数人”。明清时期,北方“秸编工艺”达鼎盛,如河北草编席、山东玉米皮坐垫。宋代《天工开物》记载,南方人用稻麦秸秆混合竹麻造纸,成本低廉。山东潍坊的“麦秸画”更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由此可见,古人在秸秆利用方面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随着化肥的普及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秸秆的价值被逐渐忽视,为了快速清理田地,人们常常选择了焚烧这种方式。然而,秸秆燃烧,尤其是大范围集中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可小觑,如空气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火灾风险等。这既违背了古人的智慧,也与现代环保理念背道而驰。

  在现代社会,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秸秆的价值,借鉴古人的智慧,科学合理地利用秸秆资源。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宣传教育,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饲料、建筑材料等多种产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 天天要闻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你要求人办事、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时,拍马屁往往特别管用。 江湖上有一个人,那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他特别喜欢别人拍马屁,因为他属于威权型人格,特别享受那种君临天....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