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2025年07月06日17:22:06 历史 1193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说起长征,那是咱们中国革命史上最硬核的一段故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江西出发,开始了这场史诗级的战略转移。一开始有8.6万多人,装备也不算差,但没走多久就碰上了硬仗——湘江战役。这仗打得太惨了,国民党军几十万人围堵,红军拼死突围,结果人数从8.6万直接掉到3万出头,损失过半。武器丢了不少,士气也跌到谷底。更麻烦的是,蒋介石调了10万大军,联合贵州当地的黔军,在湘江以西布下天罗地网,打算把红军彻底困死。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这时候,红军到了贵州境内,前头是乌江,后头是追兵。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江面宽200多米,水流急得吓人,两边全是悬崖峭壁,想过江可没那么容易。国民党军还把渡口的船全烧了,木材也毁得差不多,摆明了不让红军有活路。1934年底到1935年初,红军就卡在这儿了,3万人被10万人围着,进退两难。渡不过乌江,红军就得全军覆没;渡过去了,才能喘口气,找机会翻盘。

1934年12月31日到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的猴场开了个紧急会议,史称“猴场会议”。这会开得及时,定了大方向:放弃北上湘西跟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道向黔北进军。要进黔北,乌江是绕不过去的坎儿。会议一结束,刘伯承被任命为渡江总指挥,带着红一军团工兵连直奔乌江。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乌江这地方,真不是随便能过的。冬天水冷得刺骨,流速每秒4米多,远超建桥的安全标准。对岸还有黔军守着,机枪大炮架好了,渡口封得死死的。红军试过派水性好的战士游过去探路,但水太急,敌人的火力又猛,好几个人都没能回来。工兵连的连长王耀南带着人连夜勘察地形,发现传统木桥压根搭不了,木材也不够。咋办?时间紧,追兵近,大家都急得冒汗。

就在这时候,一个19岁的贵州小伙子站出来了,他叫石长阶,是工兵连的战士。石长阶提了个主意:用乌江边的竹子做竹筏,搭浮桥过江。别看这想法简单,搁当时可是救命的招儿。乌江边竹林多,竹子又轻又有浮力,关键是韧性好,能扛住急流。石长阶从小在乌江边长大,对竹子熟得很,知道咋挑、咋用。王耀南一听,觉得靠谱,马上拍板干。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石长阶,1916年生的,贵州本地人,家就住在乌江边的一个小村子里。家里穷得叮当响,祖祖辈辈靠砍竹子、编竹筏过日子。他打小就跟竹子打交道,知道哪种竹子结实,哪种适合漂水。乌江水急,他也摸透了水性,算是半个“土专家”。1934年,红军路过贵州,宣传要给穷人打天下,18岁的石长阶一咬牙,扔下家里,跟着红军走了,进了工兵连。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工兵连干的是啥活儿?架桥、修路、开道,哪危险哪有他们。石长阶个子不高,瘦瘦的,但干活麻利,脑子活泛。长征路上,他没少出力,架过好几次桥,小河小溪都难不倒他。湘江战役后,红军损失大,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自己得干点啥。到了乌江边,他看到那片竹林,立马就有了主意。

史料里,石长阶的名字没咋提过,可能只是个代表性人物。但工兵连在乌江渡江里确实功不可没,石长阶的故事多半是从那时候的集体智慧和牺牲里提炼出来的。不管咋说,他提的竹筏主意,确实帮了红军大忙。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定了用竹筏渡江的计划,工兵连马上行动起来。乌江边的竹林成了救命稻草,战士们拿刀砍竹子,挑那种粗壮的公竹,又硬又有浮力。砍完拖到江边,用竹条编成绳子,把竹筏扎紧。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伙儿干得热火朝天,连当地老百姓都来帮忙。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可敌人也不是吃素的。黔军发现红军有动静,对岸的炮火就轰过来了,子弹跟下雨似的。刚扎好的竹筏往水里一放,还没稳住就被打得晃晃悠悠,好几个战士当场牺牲。浮桥搭到一半,晃得厉害,眼看就要散架。关键时刻,石长阶跳上去了,用身体顶住竹筏,稳住结构,让战友接着干。他这一下子,等于拿命换时间。结果炮弹炸过来,他被掀进江里,没能回来。

石长阶牺牲了,但浮桥保住了。工兵连咬着牙修完,1月2日,浮桥总算搭好了。红一军团第四团打头阵,冒着枪林弹雨冲过去,跟黔军干上了。战士们拼死作战,硬是撕开了防线。到1月3日,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过了江。1月5日到6日,红三军团在茶山关渡口也突破了。6天之内,红军全军渡过乌江,打垮黔军6个团,抓了500多俘虏,还缴了不少枪支弹药。这仗打得解气,也打出了活路。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过了乌江,红军没歇着,1月7日就占了遵义。这地方比之前待的地儿强多了,有喘口气的机会。1月15日到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开了个大会议,就是有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可不简单,彻底清算了博古、李德的错误路线,把指挥权交给了毛主席。从这儿开始,红军有了新打法,后来的四渡赤水金沙江大转移,都是毛主席带着大家灵活机动,甩开国民党军的围堵。

乌江渡江这场仗,直接给遵义会议铺了路。没这胜利,红军可能连开会的地方都找不到,更别提扭转局势了。长征后头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红军过了金沙江,到了陕北,建了根据地,最后撑到抗战胜利,解放全国。乌江这步棋,走得太关键。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石长阶这人,史书里没啥详细记载,咋死的也没具体说法。但他的故事,代表了长征路上无数默默付出的普通战士。工兵连那帮人,个个都是硬骨头,没他们开路,红军走不远。石长阶的竹筏点子,可能是他一个人的灵光一闪,也可能是大家伙儿一块儿琢磨出来的成果。不管咋样,这主意救了3万人,毛主席后来听说这事儿,感慨地说了句“军中神人”,算是给这些无名英雄最高的评价。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有人说,毛主席这话不一定真是当场说的,可能后人加了点修饰。但这话听着接地气,也符合当时的情况。红军里这种“神人”多了去了,靠的就是一股子拼劲儿和脑子活。石长阶的事迹传下来,成了长征精神的一个符号,让人记住那段苦日子里的智慧和牺牲。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石长阶到底存不存在?这个不好下死结论。正史里没他名字,可能是因为当时记录不全,也可能是后人把工兵连的集体功劳安在一个典型人物身上。这种事在革命宣传里挺常见的,突出一个人,更容易让人记住那段历史。就像《红岩》里的许云峰,原型是好几个人拼出来的。

但乌江渡江这事儿,史料里实打实有记载。工兵连确实用了竹子搭浮桥,确实有人牺牲,红军也确实靠这招突围成功。石长阶可能是真有其人,也可能是个符号。不管咋样,他的故事跟史实不冲突,代表的是那时候红军的真实状态——物资少、敌人多,全靠人脑子和命去拼。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包围,一战士想出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 天天要闻

你知道啥特别的故事没?可以在评论里说说,大家一块儿聊聊那段苦日子里的硬气和智慧!

参考资料

本书编写组编. 《长征纪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 天天要闻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剧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钻进一口大水缸里,她准备从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为前几天她就是从这水缸来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这口大缸,穿越女高兴坏了,毕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难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监住在一起,没有风扇,没有蚊香,呼噜声此
地震频发 日本吐噶喇列岛第二批岛民撤离避难 - 天天要闻

地震频发 日本吐噶喇列岛第二批岛民撤离避难

当地时间7月6日傍晚,第二批从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疏散撤离的当地居民已乘坐轮渡抵达鹿儿岛市的港口。本次疏散撤离的人员为恶石岛的31名居民和小宝岛的15名居民,合计46人。当地目前采取自愿疏散撤离的原则。截至6日,恶石岛尚有23名居民,小宝岛尚有41名居民。如今后仍有居民希望离开,当地政府将考虑进行第三批疏散撤...
阿根廷交流团走进武昌红巷 - 天天要闻

阿根廷交流团走进武昌红巷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6日讯7月5日,20多名来自阿根廷的大学生、大学教授、政府官员等外宾走进红巷,参观中共五大旧址、农讲所和毛泽东旧居。据了解,他们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5年国际暑期学校成员,在武汉开启为期两周的学术文化交流之旅。阿根
95岁抗战老兵登上山东舰后热泪盈眶:“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强大后盾” - 天天要闻

95岁抗战老兵登上山东舰后热泪盈眶:“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强大后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湛江舰及导弹护卫舰运城舰组成的航母编队于7月3日上午抵达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启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这是山东舰首次赴港也是继辽宁舰后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第二次访港巨舰破浪而来、气势磅礴“航母热”燃爆香江线上发放参观票全部约满7月5日下午两位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