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英豪•战友

2022年07月02日18:32:27 历史 1889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冀中系列抗战故事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战友

1943年,冀中抗日形势最艰难的时刻。冀中十分区司令员刘秉彦、政委旷伏兆和参谋长任子木率领部队执行一次较大的战斗任务,撤退时,任子木不幸负伤。刘秉彦和旷伏兆掺扶着他走出十几里,在一个老乡家安顿下来。将他的伤口作了简单处理,准备第二天将他送到军区后方医院治疗。

刘秉彦问任子木伤口怎么样?

任子木笑笑说不很痛,问题不大。过几天就能一块战斗了。

为了照顾任子木,刘秉彦、旷伏兆三人睡在一辅炕上。没说上几句话,疲劳、饥饿使他们很快睡去。

第二天早晨,刘秉彦醒来,推了推任子木,没动静。摸摸他的手,冰凉。再探探他的鼻子,早已没有了呼吸。

刘秉彦叫醒了旷伏兆,两人看着已经僵硬的任子木的遗体,不胜悲痛,不胜感慨——任子木,一个很有才华的指挥员,才29岁,昨天还一块战斗,一夜之间就没了。

战争是残酷的。但战争中的人是有情感的。

因买不到棺材,买了老乡一扇门板,把任子木的遗体放在上面,在遗体上盖了一张床单,选了一块有明显地标的荒地,按军队的礼仪安葬了任子木。

回来的路上,刘秉彦和旷伏兆两人并马而行。沉默许久,刘秉彦对邝伏兆说,你想过没有?我们明天、后天会怎样?

邝伏兆没理解刘秉彦的用意,说不管明天、后天,还是永远,我们的事业一定胜利。

刘秉彦说,这我丝毫不怀疑。我是说,你和我能不能坚持到那天?会不会像子木一样突然倒下?

那太有可能了。邝伏兆豪不犹豫地说。从加入革命队伍那天起,生命就不属于我们自己,随时都可能像子木一样倒下。

刘秉彦动情地说,我们一块战斗了几年,是生死的战友。虽不能同生,也不能同死,但死了以后我们要埋在一起,继续作战友。

邝伏兆兴奋地说,咱俩想一块去了。不管谁先死谁后死,最后都埋在一起,继续作战友。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刘秉彦指着埋葬任子木的地方说,谁先死了就在这儿选个在方埋下,后死的也埋这里,和战友们在一起,上面种几棵树,为乡亲们挡风遮雨。

对,继续为老乡们站岗放哨。

一言为定!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刘秉彦(1915年5月——1998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潘营村,自幼聪颖好学。1935年,震动全国的“一二·九”运动爆发,数千名北平大中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距离大学毕业还差一年的刘秉彦毅然投身于这股革命的洪流之中。作为学生积极分子,他自然也就成了国民党军阀追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已经无法实现刘秉彦的强国之梦,他满腔悲愤,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开始了革命生涯。1937年,刘秉彦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刘秉彦


邝伏兆(1914年1月27日—1996年6月4日),江西省永新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邝伏兆

1996年6月4日,82岁的旷伏兆离世,按他生前遗愿,不进八宝山,如约将骨灰安葬在米家务。

两年后,1998年7月21日,刘秉彦逝世,他的家人也如约将他的骨灰安葬在离邝伏兆几米远的地方。

自此,两位战友、开国将军实现了他们的生死之约,常眠在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常眠在他们的战友身边,守望着他们曾经为之流血牺牲的土地和乡亲们。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两位将军的陵园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刘秉彦将军传记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燕赵英豪•战友 - 天天要闻


文/大卫

图/网络

编辑/看瓜先生

2022.7.2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战争扩张之路 - 天天要闻

日本战争扩张之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条战争扩张领土的道路,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相对匮乏,生存空间有限。这种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产生对外扩张以获取更多资源和土地的欲望。对资源的渴望,成为推动日本走向战争扩张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势危急,刘少白同志奉党之命,返回兴县,协助八路军一二〇师,参加了创建晋西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刘少白出生在兴县黑峪口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贡生。从小追求新学,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律预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纪念日。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大陆自然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并邀请了与黄埔军校关系密切的两岸各界人士参与。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国台湾地区却出现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岛内也搞了不少“黄埔百年”的纪念活动,另一方面,台湾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