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写的《出师表》道尽了诸葛亮的治世贤能和耿耿忠心

2022年06月30日02:58:02 历史 1915

宋代诗人陆游曾写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名句。在古代,蜀相诸葛亮一直是“忠”的代名词,多少文人以他为榜样,渴望辅佐君王,报效国家。评价诸葛亮,最贴切的一句话,莫过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一篇《出师表》,道尽了诸葛亮的治世贤能和耿耿忠心。

三国鼎立的形势形成后,中原的曹魏实力最强,蜀汉的实力最弱。诸葛亮虽辅佐刘备,建立了巩固的蜀汉政权,但是偏安一隅始终不是长久之策。为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一方面率兵亲征北伐;另一方面对内政提出积极建议,主张开张圣听、赏罚严明、善用人才。《出师表》中的主张,针对时弊而发,具体详细,有理有据。做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能够清楚地认识社会现实,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医治方法,表现了他的治国才能。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政。刘备有了诸葛亮支持,可以说如鱼得水。他的礼贤下士,也得到了诸葛亮的忠心。“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见,刘备的真诚,打动了诸葛亮。除了回报知遇之恩,刘备死后,诸葛亮也继承了刘备兴复汉室的遗志。他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终其一生都在完成兴复汉室的政治抱负,直到死在北伐的路上。

诸葛亮写的《出师表》道尽了诸葛亮的治世贤能和耿耿忠心 - 天天要闻

《出师表》的第一部分,他首先分析了“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形势,并据此提出了改革时弊,励精图治的建议。对形势的分析,是他提出建议的基础。这里虽然着墨不多,却不可或缺。接着,他提出了对内政的建议:第一项建议是“开张圣听”,作者指出,蜀汉的形势虽然“危急存亡”,但先帝所遗老臣中,“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只要能‘'开张圣听”,就可以发挥这些人的积极作用,巩固、发展、壮大蜀汉政权。第二项建议是赏罚分明。“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君主应公平公正地进行赏罚,不能因为是亲近之人,就偏私袒护,这会寒了忠臣的心。第三项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贤能之臣,远离奸佞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而“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条建议,是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具有历史性的眼光。

第二和第三部分,诸葛亮叙述了他这二十多年来以身许国的经过,表露出心忧国事,忠于蜀汉的一片赤诚,以使后主刘禅体念创业的艰难,从而发愤图强,振兴汉室。在叙述了二十几年来的经历之后,作者又讲到先帝对他的嘱托和他自己受托的心情,表示了自己出师北伐的决心,最后再次嘱咐后主要“自谋”,要“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表现了作者临出征时,对后主的无限关怀和期待。写下“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诸葛亮,想必早已泪流满面。

当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的名义,基本上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他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夷狄,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国的力量虽然有所加强,但就当时的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可诸葛亮退无可退,不北伐,蜀汉迟早坚持不住。他铤而走险,以百折不回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出征。后主刘禅尽管平庸无志,但诸葛亮还是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刘备虽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可诸葛亮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兴复汉室,是刘备的遗愿,也是诸葛亮的抱负,忠于汉室,报答知遇之恩,是诸葛亮的一生之志。“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表现了这位社稷之臣的忠智品格,显示出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

诸葛亮写的《出师表》道尽了诸葛亮的治世贤能和耿耿忠心 - 天天要闻

在文体上,《出师表》是奏疏,属于集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的散文。文中对后主所作的建议占了很大比重,但其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议论和叙述当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挚感情。文章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全篇文字像是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它的语言率直质朴,恳切忠贞,虽然不借助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却字字精雕,句句经典,出师前的叮咛痛切之言,百转千回,仿佛还一直回荡在你我耳边。此外,文中出现了大量排列整齐的对偶句式,比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为难之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大量的首创合成词,比如“妄自菲薄”、“作奸犯科”、“斟酌损益”,都为后世所称赞,还被用为了成语。真挚的肺腑之言和忠君爱国之心一脉相通,率直质朴的语言和高尚的思想内容高度统一,《出师表》这样一封奏疏得以千百年来流传不朽,不是没有道理。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一个智慧和忠诚的代表,一位名留青史的蜀相。《出师表》,一篇发自肺腑的感人文章,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愿望,诸葛亮是实现不了了,但是他的功绩无人忘记,千百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成都的武侯祠依然被人关顾,诸葛亮的形象依然熠熠生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