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2025年05月15日07:00:21 科学 7126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早上好!上观新闻‘早读’来啦!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上海多云到阴,下午起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22~29℃

§今日关注

“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这是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本次发射的一箭12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每秒744万亿次计算),整体具备5pops(每秒5千万亿次计算)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计算)。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据介绍,通常,卫星需先将数据传回地面,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解析,但这种“天感地算”的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存在数据时效较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是“三体计算星座”的出发点。

据了解,本次首发入轨的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卫星同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首发星座的建设将构建未来算力网络,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即时计算需求,助力我国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计算基础设施,抢占未来产业前沿赛道制高点,突破人工智能领域边界从地面迈向太空。

除太空计算与太空互联能力外,首发星座卫星还配置了对地遥感载荷,借助星载计算能力,将探索验证数据的实时在轨处理,通过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和时间延迟,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同时通过卫星灵境引擎,可以为应急安全、低空经济、游戏文旅等行业提供卫星三维数字孪生数据和应用服务。

国星宇航团队负责人介绍,他们正携手全球首批54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发起“星算”计划,共同构建由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未来将深化与全球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共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生态。

§《解放日报》荐读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扛起责任,抓班子带队伍要全面严起来

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今日解放日报1版>>>

“模速空间”的空间还在不断“生长”

徐汇通过用地混合开发、地下空间联动开发等新模式打造24小时活力创新社区

今日解放日报2版>>>

超10万亿元信贷,超九成投向企业

降准今落地,预计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今日解放日报3版>>>

§国内

金融法草案对外贸易法修订草案等列入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详情>>>

时隔近70年,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开工;中国至越南河内国际道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

前四月熊猫债发行规模达622亿元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

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条例草案便利外地公司迁册来港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一审被判死缓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摆放的《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图书模型(5月13日摄)。“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打造的历史文化图书《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开启线上预售。新书将于5月17日正式亮相。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国际

特朗普中东行,一次“交易之旅”

与沙特签“史上最大军售协议”,下令解除对叙制裁;与卡塔尔签署超2435亿美元经济及军事合作协议……

详情>>>

美国政府再削减哈佛大学4.5亿美元资助款项

加州申请法院发布美关税政策初步禁止令;美国20个州起诉特朗普政府将拨款与执行移民政策挂钩

俄罗斯:同乌谈判人员将主要讨论政治和技术问题

秘鲁总统任命前司法部长阿拉纳为新总理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5月14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工作人员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的留守名簿。日本国立公文书馆14日公开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和8609部队的留守名簿。    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 天天要闻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随着天上的卫星组网越来越多,这些卫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首个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卫星管理更聪明。航天大模型“华山”,首次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航天领域的产品上,运用AI帮助用户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轨道计算与分析、指令代码生成等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通过数据学习,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 天天要闻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当地时间5月14日,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荷风”和“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当天,美泉宫动物园为“荷风”和“兰韵”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发表致辞。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众多儿童欢呼雀跃,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 天天要闻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我们都知道医学研究方案设计耗时又耗力?面对复杂的实验逻辑和文献海量信息,如何快速产出高质量方案呢?我想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决问题吧!那今天刷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有福了,本文结合梅斯医学资深研究员张磊博士直播干货,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标、优化实验设计,文末还附赠工具试用入口!【研究方案设计的前置知...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常温常压下,氢以气体状态存在。高压下,氢结晶为固体。而超高压下固体氢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谜。1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项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用X射线纳米探针首次“看见”固体氢的复杂晶体结构。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早上好!上观新闻‘早读’来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上海多云到阴,下午起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22~29℃§今日关注“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 天天要闻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研团队终生难忘的一天。他们在“模速空间”参加一场以“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为主题的沙龙时,与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面对面交流。这些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他们身处的科研环境如何?记者来到毗邻“模速空间”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悬在边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闻

生命,居然也可以悬在边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纪末,一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开了一项让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么”以及“生命的边界在哪里”的探索。这段旅程不仅颠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观,也在科学和哲学界激起了波澜,影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