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设备进口狂潮背后:买得越多,卡得越紧?

2025年05月05日15:53:10 科学 1700

最近跟朋友聊起芯片产业,有个数字让我惊掉下巴——2024年全球芯片设备卖了1171.4亿美元,光咱们中国就买走了495.5亿,占比超过四成!这相当于全球每卖出三台造芯片的机器,就有一台是运往中国内地的。但细想之下,这个数字既让人振奋,又让人捏把汗。

中国芯片设备进口狂潮背后:买得越多,卡得越紧? - 天天要闻


先说说这四成市场是怎么来的。这两年全球掀起了造芯热潮,从手机电脑到汽车家电,哪个都离不开芯片。

建条5纳米芯片生产线要砸100亿美元,光买设备就得掏50亿。咱们中国去年光刻机蚀刻机这些设备就买了近500亿美金的,比排在第二的韩国多出一倍还多。

这场景就像整个村子都在盖新房,咱们家不仅盖得最多,连水泥钢筋都囤了全村四成的量。

中国芯片设备进口狂潮背后:买得越多,卡得越紧? - 天天要闻

不过您发现没有?咱们囤了这么多"建材",可盖房子的本事还没跟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的自给率才13.6%,相当于十块钱里只有一块三是国产货。算笔明白账:495.5亿美金的设备采购中,进口额可能高达428亿美金,折合人民币3100亿!这钱要是叠起来,怕不是能堆出座小山。

有人可能要说,这数据是不是太夸张了?其实换个算法更直观。假设自给率提到50%,每年就能省下1500亿进口开支,够建好几座芯片厂了。但现实是,咱们在28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设备上,国产化率低得可怜。就像做菜,锅碗瓢盆倒是置办齐了,可要炒个米其林大餐,关键调料还得找进口货。

中国芯片设备进口狂潮背后:买得越多,卡得越紧? - 天天要闻

为啥差距这么大?看看这张工艺节点图就明白了。国产设备大多卡在45纳米这个"家常菜"水平,28纳米"私房菜"能做的厂家不多,14纳米"满汉全席"就那么几家,7纳米"分子料理"更是凤毛麟角。这就像造汽车,咱们能造拖拉机、面包车,但造高性能跑车还差点火候。

不过话说回来,这组数据也藏着好消息。2023年自给率11.7%,2024年就涨到13.6%,虽然步子迈得不大,但好歹在往前走。就像学游泳,从狗刨式到自由泳总得有个过程。现在国产设备在成熟制程领域已经能顶半边天,28纳米以上的设备基本能自给自足,这就好比先学会了做家常菜,再慢慢钻研大餐。

中国芯片设备进口狂潮背后:买得越多,卡得越紧? - 天天要闻

当然,咱们也得清醒。芯片设备不是大白菜,买回来就能用。光刻机这种精密仪器,零部件超过10万个,精度要求比头发丝还细百倍。国际巨头ASML研发新一代设备要砸几十亿美金,咱们要追赶,既需要时间沉淀,也需要持续投入。就像种果树,今天栽下树苗,总得三五年才能结果。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问:咱们这么拼命买设备,会不会被"卡脖子"?这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但换个角度想,正是这种大规模采购,才让国产设备有了练兵场。就像学开车,先得有车开,开着开着技术就上来了。现在国内设备厂商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后,正憋着劲往高端冲,这种势头比单纯看自给率数字更让人期待。

路虽远,行则将至。从买设备到造设备,从跟跑到并跑,中国芯片产业这盘大棋才刚下到中盘。或许再过五年十年,当咱们回头看这组数据时,会会心一笑:当年那些进口设备,不就是咱们攀登芯片珠峰的登山杖吗?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可控硅谐振原理及应用解析 - 天天要闻

可控硅谐振原理及应用解析

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系统中,可控硅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整流、调速、调压和谐振电路等领域。特别是在谐振电路中,可控硅的特殊特性赋予了其在控制与稳定方面的优势。
不惧远征,揭秘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之旅的“能量底气” - 天天要闻

不惧远征,揭秘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之旅的“能量底气”

点火升空。本文图片均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5月29日1时3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天问二号探测器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任务计划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采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天问二号任务示意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 天天要闻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宇宙里面最可怕、危险的是什么,在看过老刘的《三体》后,很多人对那片黑暗开始有了很大的恐惧,好像“宅”在地球里才是最安全的活法。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 天天要闻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新华社记者张泉、温竞华研发载人深潜装备、探索电磁兼容奥秘、助力干旱区生态保护……他们奋战在科研一线,矢志创新、锐意攻关,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 天天要闻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航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 天天要闻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 天天要闻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我还以为是蚊子,没想到它有这么强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全根讲述“随手一拍”的经历时,后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户外露营时,一只形似蚂蚁的小虫突然飞到脖子上。她下意识地抬手一拍,瞬间感到颈部一阵灼烧般的刺痛。仅仅几小时后,她的右脸便出现大片红斑,并逐渐发展为5厘米×6厘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