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2025年05月10日19:40:22 科学 2723
 
 

水、脂肪和蛋白质,三种平平无奇的物质,为何能承载人类的智慧与情感?

大脑的功耗相当于一个14瓦灯泡,为何能实现强大的认知能力?

人类如何用科技对抗大脑深处血管上的“微型炸弹”?

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总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别呈现了《科学之美》的演讲和舞蹈。为了呈现更多维度震撼人心的科学之美,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策划推出总台“科晚”延展品牌——“科学之美”。该片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供专业指导。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科学之美》(第一季)以五大自然奥秘为主题,邀请六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院士,地衣真菌学家魏江春院士,天文学家崔向群院士,神经生物学家与生物物理学家蒲慕明院士,生物影像学家、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院士,细胞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家程和平院士,共同分享科学之美的体悟。以超微观摄影、科学实验与野外考察纪实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纯粹、极致、绚烂的视觉奇观。记录科学与艺术的共生,吟唱智慧与感性的交响。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人类大脑,宛如宇宙星辰,从神经元的“宇宙闪烁”,到大脑血管内“异想天开”的疾病解决方案,大脑的奥秘始终是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周日(5月11日)晚21:20将播出《科学之美》第五集《大脑秘境》,看科学家如何在颅骨之下的宇宙中寻找生命的密码。

 
 

86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小宇宙”

大脑,作为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是一个无比神奇的“指挥官”。若将大脑比作宇宙,神经元便是其中闪烁的星辰。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神经元在大脑内的生长、连接

成年人的大脑皮层中,密布着86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通过树突棘手拉手的方式与同伴相连,编织出一张堪比星系的复杂神经网络,使得大脑中的信息得以巩固和存储。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浩如星海的神经元

婴儿出生后,神经连接爆发式增长,到2~3岁时,大脑里面神经突触数量达到顶峰,每个神经元可以与超过一万个神经元连接。如同一场无声的宇宙大爆炸,奠定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石,也呈现出生物进化的微观之美。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说:“这个宇宙当中的一个一个神经元就是星星,跟我们的宇宙不一样,它的世界有通讯的,它们沟通的方式用电脉冲。”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大脑中的神经元就像宇宙中的星星,它们通过电脉冲建立连接。我们常说的“长脑子”,就是神经宇宙的持续生长和连接。

更奇妙的是,这场宇宙演化永不停息。如果某个刺激反复出现,大脑就会在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连接。这些新连接就像是大脑中的“新路线”,让信息能够更快地传递和处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永远可以相信自己的大脑,无论什么年龄,只要有意识地重复去练习某一项技能,都有可能突破自我极限,创造奇迹。

 
 

大脑内隐秘的“生命之河”

大脑里的血管有多长?

答案是16亿米——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4倍。它们比普通血管更加纤细,却能以惊人的效率为神经元输送氧气与养分。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细密而复杂的脑血管网

数量庞大的脑血管供养着大脑内多如繁星的神经网络,这些神经网络支配了我们的呼吸、心跳、思维、意识、睡眠、记忆……作为点亮生命的源头,脑组织如果6分钟没有血液,就会造成脑细胞永久的死亡。

人类对于脑血管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想要穿透颅骨,清晰地看到脑血管的构造,曾是医学界难以企及的奢望。直到一束神秘射线的降临,人类对脑血管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x射线的发现,实现了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但是这种间接的影像对于脑部血管的成像不够理想。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核磁设备下的脑血管成像‍

1927年6月28日,葡萄牙神经外科医生莫尼兹第一次尝试将一种“碘化钠造影剂”从患者的颈部注入动脉,获得成功。人类第一次无须打开头颅,就看到了大脑内血管的形态。

如今,荧光造影剂结合核磁技术,纤细的脑血管更加清晰。这不仅是医学技术的革命,更让医生在生死博弈中掌握了精准的脑海导航图。

 
 

一根弹簧圈如何拯救大脑疾病?

脑血管系统时刻在为神经元提供能量保障,然而,这条超长的血管网,其实非常脆弱。

一旦发生脑出血的情况,仅仅10秒钟就可引起意识丧失,超过5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大脑的“断电危机”,往往只在瞬息之间。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脑动脉瘤的瞬间破裂示意画面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壁上鼓起的“致命泡泡”, 奔腾的血液汹涌地流进“泡泡”的内部,每一次冲击,都可能将这颗“定时炸弹”引爆。如果“泡泡”破裂,患者会经历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出血性脑卒中。一部分严重的患者尚未抵达医院便已死亡。面对这样的绝境,人类如何不打开头颅,减少对大脑的损伤,还能顺利化解危机?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现代治疗脑动脉瘤手术场景

1964年7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医生向世界介绍了他的一次大胆尝试。他在患者颅骨钻孔,将不锈钢针沿着孔洞插入了大脑里的动脉瘤。电流从针尖涌入的刹那,动脉瘤内的血液开始凝固,有可能会爆裂的“致命泡泡”变成“实心”的血球,脑卒中的风险暂时解除。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通过电刺激形成动脉瘤栓塞

1990年,关于人类大脑血管内危险的“致命泡泡”,又有另一项颠覆性的治疗技术出现。科学家古列尔米将一个由特殊合金材质制成的微型弹簧圈,从患者大腿股动脉送入大脑血管的动脉瘤腔内,弹簧圈的紧密填塞让危险易爆的动脉瘤变成一个“实心”的血球,从而失去爆炸的风险。这项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医生能像“放风筝”般在病人体外操控脑中血管内弹簧圈停留的位置,直到操作满意后才完成最终放置。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弹簧圈栓塞术演示

如今,微创的弹簧圈栓塞术依旧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流方式。那些细如发丝的弹簧圈,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承载着无数家庭重获新生的希望。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医生进行脑动脉瘤手术

从860亿颗星辰的闪烁,到弹簧圈的微观战场,大脑,这片深藏于颅骨穹顶下的宇宙,始终是人类文明最深邃、最迷人的未知疆域,而大脑里神经元连接闪现的智慧之光也将照亮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

《科学之美》第五集 《大脑秘境》

2025年5月11日 晚21:20

cctv-10科教频道

看人类如何用脑科学前沿技术,

解锁维系人类智慧的密码!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主动光学强度干涉的合成孔径成像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主动光学强度干涉的合成孔径成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人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合成孔径技术,实现了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
发现罕见“幽灵之花” 贵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员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幽灵之花” 贵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员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近日,在贵州省林业局组织开展的全省野生兰科植物监测过程中,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贵州植物新纪录属——杜鹃花科假沙晶兰属,以及隶属该属的两个贵州新纪录物种——浙江假沙晶兰和球果假沙晶兰,它们因独特的外观和神秘的生长习性被称为“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水、脂肪和蛋白质,三种平平无奇的物质,为何能承载人类的智慧与情感?大脑的功耗相当于一个14瓦灯泡,为何能实现强大的认知能力?人类如何用科技对抗大脑深处血管上的“微型炸弹”?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总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别呈现了《科学之美》的演讲和舞蹈。为了呈现更多维度震撼人心的科学之美,总台社教节...
流浪太空53载 苏联“宇宙-482”探测器坠回印度洋 - 天天要闻

流浪太空53载 苏联“宇宙-482”探测器坠回印度洋

据央视新闻消息,据俄新社10日消息,苏联于1972年3月发射的“宇宙-482”自动探测器近日已坠入雅加达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该探测器原计划飞往金星,由于助推器故障,未能脱离地球轨道。随着时间推移,探测器的高度越来越低,最终坠回大气层。该装置直径约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总台记者 程谟)编辑 毛天宇...
钱江海关查获一大波螳螂 - 天天要闻

钱江海关查获一大波螳螂

近日,钱江海关关员在对国际进境邮件进行CT机查验时,发现一个进境邮件图像异常,疑似存在活体生物。 现场关员开拆查验后发现,里面装有一批活体螳螂和螳螂卵鞘。卵鞘是具有坚硬外壳包裹的螳螂卵块,每一枚卵鞘中一般含有10—50个卵。经现场清点,该包裹内共装有7只螳螂和73枚卵鞘。 经鉴定,其中7只活体螳螂均为魔花螳螂,...
宇宙第一大行金条掺假风波,工行澄清来了 - 天天要闻

宇宙第一大行金条掺假风波,工行澄清来了

周末贵金属时间,小伙伴们大家好。这两天有关在宇宙第一大行买到掺假金条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终于等来了工行的澄清公告:当然是不属实。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是有一位客户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购买了两款金条。结果在剪开加工首饰的过程中发现疑似杂质。我们通过网上的图片看到,剪开后里面有些发黑。工行上海嘉定支...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出任江西理工大学校长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出任江西理工大学校长

5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葛世荣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经省政府研究决定:聘任葛世荣为江西理工大学校长。此前,葛世荣担任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党委副书记。葛世荣个人简介葛世荣,男,1963年4月出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83年7月,葛世荣在黑龙江矿业学院(现黑龙江...
西安雷雨夜再现龙形不明飞行物,有人称听到类似龙吟声 - 天天要闻

西安雷雨夜再现龙形不明飞行物,有人称听到类似龙吟声

2025年5月8日晚,西安突遭短时强降雨,雷暴交加中,多名市民在夜空中再次捕捉到神秘黑影“龙形”不明飞行物。有网友听到老牛般的咆哮声类似“龙吟”。(视频剪辑:陈歆铃 综合四川观察、南京新闻)(来源:北京日报)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