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2025年05月06日19:10:21 科学 7905

每经编辑:杨欢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成都东部新区供图

从地面到天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机场正悄然改写城市命运。

全球化加速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加码入局枢纽机场竞争,期待在加速联通世界中重塑经济地理与城市竞争力。一个普遍共识是,更高效便利的航空运输会成为带动贸易发展、人才流动、资源共享的全新动力源,进而创造面向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眼下,这样的蓝图愿景正在一些区域走向现实。

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的上海浦东,以全国1/80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1/76的gdp,1/17的外贸进出口总额,1/15的实到外资。

再比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跻身全球前30强的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仅用时三年半就实现旅客吞吐量从0到5000万级的跨越,引领成都东部新区跑出领先全省全市的经济增速,并助力成都坐稳“中国航空第三城”席位。

以开放促发展,绝不仅仅是港、产、城、人的简单相加。

当城市开放发展迈向更深处,更关键的考验也接踵而至:发展走到哪里,改革就要同步跟进到哪里。

开放链全球,改革闯新路。那些怀揣“未来城市”梦想的活力新城,何以在高水平开放与深层次改革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进而崛起为吸引全球资源汇聚的“强磁场”?

开放链全球

“20世纪是城市打造机场,21世纪是机场打造城市。”“全球航空经济第一人”约翰•卡萨达曾预测,机场已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未来将促成“航空大都市”这种新的城市形态出现。

在他看来,航空是继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之后,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航空运输可以凭借其远距离高效运输的优势,成为驱动城市发展和产业格局变化的新引擎。

约翰•卡萨达所擘画的美好图景并非遥不可及。事实上,全球诸多城市正努力将其变为现实。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 天天要闻

成都东部新区城市核心区

依托亚欧非三大洲交汇处、距离全球主要消费市场航运半径均在8小时飞行圈内的地理优势,迪拜迅速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空港城市之一。在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之外,还延伸出出口贸易、零售休闲、信息技术等全球要素交流中心。

位于国际通道马六甲海峡出入口上的新加坡,在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樟宜机场带动下,成为高度全球化的物流、贸易、金融中心,以及跨国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的首选地。

在中国,类似的探索也在发生。地处欧亚国际航路交叉点的成都,凭借独特区位优势与高效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加速崛起为极具活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 天天要闻

天府国际机场

2024年,成都年旅客吞吐量迈上8000万台阶,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并坐稳“中国航空第三城”交椅。其中,作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主枢纽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5490.6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跻身全球机场前30强,拿下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入场券”。

值得关注的是,“平均每三年一千万”——这座中国西部城市的航空客运增量足以令全球瞩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则在短短三年半内,实现从0到5000万的跨越,创下中国民航新纪录。有观点直言,成都由此已具备赶超洛杉矶、芝加哥、华盛顿、伦敦等国际枢纽的基础和底气。

航空客运体现一座城市对“人”的吸引力,货运则不仅反映其航空口岸的集货能力、运输能力和物流效率,还是城市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力的重要标尺。

就在客运量取得历史性突破后,成都国际航空枢纽2024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成为我国内地第五个迈入“百万吨级航空俱乐部”的城市。

“航空货运和公众的直接关联不那么强,可能大家平时感受不强烈,但它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极为重要。”在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晓津看来,全国各地都在竞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都枢纽能实现升位,实证这100万吨级新台阶“含金量”足。

从最新数据看,这种增势仍在持续。今年一季度,成都航空口岸入出境外国人达35.4万人次,同比激增70.18%,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超20%。其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10万吨,增速达23.94%。

改革闯新路

向东看,作为中国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上海浦东,致力于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多前沿探索。

国际机场协会(aci)近日发布的全球机场货运量排名显示,浦东国际机场2024年货邮吞吐量377.83万吨,同比增长9.8%,首次超越美国孟菲斯机场(375.42万吨),跃居全球第二。

距离机场不远的一处建设工地上,面积0.88平方公里的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因其“全球首创、全国唯一”的标签成为关注焦点。

建成后的国际商务合作区将是全国首家全新特殊类型区域,被视作国家战略的集成式创新载体。在外界看来,在国际经贸环境尤为动荡复杂的当下,这个定位于国际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彰显着浦东在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这盘大棋中的前沿坐标。

从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到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回望浦东开发开放的先行之路,敢于闯新路、开先河的改革探索数不胜数。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全国复制推广的300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中,源自浦东的接近50%。

背后隐含的逻辑不难理解。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必然要求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创造解放生产力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这也是成都东部新区的努力方向。

“境内关外”的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前不久举行的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天府综保区”)首发推介会上,来自全国航空领域多方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国家开放平台的“首秀”。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 天天要闻

天府综保区

作为四川省首个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天府综保区将与机场口岸功能区按照“区港一体化”联动模式,建设“一次录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通关体系。

这种一体化本质上正是一次“刀刃向内”的改革。

业内人士分析,相比保税区和机场货运区完全分离的传统形式,“区港一体”的创新布局,通过监管创新和功能整合,构建高效联动的大通关体系,可以大幅提高企业进出口通关效率,大幅降低贸易制度成本。

事实上,在“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的定位期许下,成都东部新区自成立之初就在多领域系统集成推进改革创新。

2023年初,四川省正式启动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成都东部新区被纳入首批试点区域,探索以清单式批量授权和精准政策支持,加快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作为全省现代产业和创新资源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如何最大限度释放政策集成优势和改革叠加效应,走出一条将改革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有效路径?

试点实践中,成都东部新区“上新”的项目智慧管理服务系统成为探索样本之一。

新区每年在建项目多达数百个,如何精细化且高效推进这些建设项目,更好解放生产力?背后的“大脑”正是这个项目智慧管理服务系统——

实时监控新区所有重点项目,每个项目从合规性审查至竣工投用的全生命周期节点流程图清晰明了,全面统筹拆迁、供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工作,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分析、自动预警”。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 天天要闻

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基地服务项目

改革成效立竿见影:系统上线仅半年,成都东部新区(2023年上半年)计划新开工52个项目中,已开工项目49个,同比增长133.3%。

近两年,该系统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四川省年度改革案例,持续赋能项目建设与经济增长质效提升。2024年和今年一季度,成都东部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突破两位数。

截至目前,该系统招商引资库已签约项目62个、总计投资1315.38亿元;策划储备库共策划储备项目194个、总计投资446.18亿元。

产业谋未来

放眼全国,包括成都东部新区在内,被赋予承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聚集要素资源等新期待的城市新区,渐成区域经济版图中的亮眼坐标,其成长路径不乏共通性。

今年迎来建区20周年的广州南沙新区,在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中深耕开放发展基因,“芯晨大海”产业集群布局在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全面铺开。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对外公布。至今8年光阴,大量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改革创新举措在这里先行先试。从ai赋能传统基建到空天信息产业集群,从楼宇经济到智慧农业创新样板,这座“未来之城”不断刷新产业发展的高度和广度。

而作为服务“国之大者”、落实“省之大计”的重要战略承载,刚刚走过五年建设历程的成都东部新区也交出成绩单:

截至目前,天府国际机场开通总航线达427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66条、国内航线361条,航线覆盖居国内机场首位。2024年,成都东部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成立之初的2.5倍,经济增速领跑全省;累计197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80.3亿元。

这其中,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如同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由此带来的创新资源与产业机遇也加快集聚成势。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 天天要闻

成都东部新区云动聚乐科创产业园

“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新区,成都东部新区的发展优势有其独到之处。”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看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崛起,成都东部新区有机会吸引更多前沿产业入驻,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眼下,随着蜂巢能源、中科翼能、海目星等龙头项目先后投运,着眼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的成都东部新区进入产业蓄势的关键阶段。

在简州新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首个百亿级龙头项目蜂巢能源(成都)动力电池制造及西南研发基地l500350ah/325ah飞叠热复合短刀储能电芯加快生产,其全球首创的飞叠热复合技术,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受到大型工商业储能市场的青睐;

在空港新城,西部地区首个动力电池激光专用装备研发制造项目海目星西部总部及激光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投运投产,四川顺丰物流园项目一期工程、丰树空港新城电商物流综合平台项目等在建项目正加紧施工;

在成都未来医学城,锚定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医疗消费、前沿生物技术3大产业赛道8大细分方向精准发力,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安可兴先进医美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已落地投用……

如朱克力所言,随着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和区域价值不断提升,成都东部新区的发展潜力有望持续释放,成为未来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文字|李梦


每日经济新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攻克光刻机光源,技术有别于阿斯麦 - 天天要闻

中国攻克光刻机光源,技术有别于阿斯麦

“中国突破了自主生产先进芯片的障碍!”,最近,《南华早报》发布的一篇报道,公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在西方拼命“卡脖子”的光刻机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据悉,中国科学院上海光....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 天天要闻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每经编辑:杨欢图片来源:成都东部新区供图从地面到天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机场正悄然改写城市命运。全球化加速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加码入局枢纽机场竞争,期待在加速联通世界中重塑经济地理与城市竞争力。一个普遍共识是,更高效便利的航空运输会成为带动贸易发展、人才流动、资源共享的全新动力源,进而创造面向未来发展的...
联想“稀土外壳”争议:美国能否靠回收提炼打破中国稀土封锁? - 天天要闻

联想“稀土外壳”争议:美国能否靠回收提炼打破中国稀土封锁?

背景:稀土出口管制下的“变相出口”疑云近期,联想推出的“稀土镁合金”笔记本电脑外壳引发舆论争议。据网友爆料,其外壳中使用的钇元素属于中国严格管控的7类中重稀土之一。尽管中国已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但联想通过将稀土加工成合金材料并嵌入笔记本电脑
欧盟砸5亿欧元“抢人”,马克龙:欧洲要做科学家的避风港 - 天天要闻

欧盟砸5亿欧元“抢人”,马克龙:欧洲要做科学家的避风港

当地时间5月5日,一场名为“为了科学 选择欧洲”的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法国与欧盟委员会在会上宣布,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减少对科研领域的资助之际,欧盟将设立一项总值5亿欧元的科研激励计划,吸引外国的科研人员,特别是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前来工作。
木星发现巨型熔岩湖?朱诺号探测器传回最新发现 - 天天要闻

木星发现巨型熔岩湖?朱诺号探测器传回最新发现

木星北极的气旋群像一群诡异的舞者,以超过160公里的时速相互碰撞;木卫一的熔岩湖在冰冷外壳下暗流涌动,炽热岩浆随时可能喷薄而出——这些堪比科幻大片的场景,正是NASA朱诺号探测器最新传回的太阳系真相。
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幕 - 天天要闻

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幕

来源:【冰城+】5月5日,以“清除鸟网 密织法网 让鸟儿自由飞翔”为主题的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北方森林动物园百鸟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林业和草原局、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北方森林动物园等单位联合举办。
比不读书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 - 天天要闻

比不读书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

近日,日本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教授川岛隆太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度使用手机与学生学业成绩下滑、脑部发育停滞有显著关联。(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川岛从2010年开始,对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约7万名中小学生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他指出,每天使用屏幕(包括电视、手机)的时间超过一个小...
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研究设计CHIKV mRNA疫苗 - 天天要闻

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研究设计CHIKV mRNA疫苗

点击上方“Vaccine前研”,关注最新疫苗动态iNature随着基孔肯雅病毒(CHIKV)的广泛传播,对更有效、保护性更强的疫苗的需求越来越大。2025年3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tgeted Therapy上在线发表题为“CHIKV mRNA vaccines en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