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自己的睡眠质量感到满意?是主动沉浸在熬夜的快乐中,还是由于工作性质等被动因素,饱受睡眠障碍的困扰,总是难以安睡?
今天要分享的睡眠知识,来自那本备受瞩目的《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这本书的作者花费了整整20年的时间,潜心研究睡眠这一复杂的课题,还揭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残酷真相:曾经欠下的睡眠债,是永远无法还清的。
年轻的朋友们,可千万不要过早地放弃追求健康睡眠的权利。毕竟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睡眠的幕后 “指挥官”:昼夜节律与睡眠压力
是什么决定我们何时困、何时醒?答案是两大关键因素。
首先是生物钟产生的循环昼夜节律,它如同身体的 “隐形时钟”,不仅掌控困意和唤醒,还调节饥饿、排泄、情绪及核心体温等。调控它的是脑内视交叉上核区域,正常情况下,日光是其优先参考信号。
黄昏时,视交叉上核指示松果体释放褪黑素到血液,告知身体该睡觉,入睡后褪黑素分泌渐降,黎明阳光出现则关闭释放通道。但褪黑素仅发睡眠指令,不改善睡眠质量。
研究表明,即便无日光,昼夜节律依然存在,盲人也有,且食物、运动等能重置生物钟。从基因层面,人群分三种昼夜节律类型:约40%的早睡早起 “晨型人”;30%的晚睡晚起 “夜猫子”;30%的中间型,且中间型更倾向夜猫子。
科学家推测,这种多样性或许是因人类群体睡眠时,不同类型交替醒睡可保障群体安全。所以常规朝九晚六工作制让夜猫子难受,倒班、倒时差更折磨,会不断重置生物钟,影响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患癌和2型糖尿病风险。
其次是睡眠压力,与腺苷相关。清醒越久,脑内腺苷越多,人越困。有人用咖啡、奶茶对抗睡意,因咖啡因阻断腺苷传递困意信号,可腺苷会堆积,咖啡因代谢后困意反弹,再喝咖啡易陷入恶性循环。不过肝脏清除咖啡因速度由基因决定,有人晚上喝咖啡也能睡。
昼夜节律和睡眠压力是独立系统,却默契配合督促我们睡觉。判断睡眠是否充足可问自己:早上10到11点会不会再睡着;中午前能否不依赖咖啡保持最佳状态。成年人一般需7到9小时睡眠。很多人以为睡得晚就是熬夜,其实不然,像凌晨2点睡、上午10点起,睡够8小时不算熬夜,若2点睡、7点起则是熬夜。鉴于多数人9到10点上班,建议 11 点前入睡。
睡眠中的身体奇妙之旅:深度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
入睡后,睡眠主要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
非快速眼动睡眠再细分为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过渡,体温下降,呼吸和心率趋于规律。第三、四阶段为深度睡眠,人很难被唤醒,部分人还会说梦话、梦游。快速眼动睡眠时,身体麻痹,梦境频发,还能激发创造力。
这两种睡眠状态每90分钟切换一次,一次优质睡眠通常会经历4到6次这样的周期。前半夜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占主导,后半夜到快醒时,快速眼动睡眠占主导,所以做梦后常很快醒来。睡眠质量取决于能否睡满周期,以及进入深度睡眠的难易程度。
睡眠对记忆极为重要,如同雕塑家,能巩固、整理、剔除和添加记忆。非快速运动睡眠侧重巩固储存记忆,快速眼动睡眠让记忆碎片碰撞出新见解,二者缺一不可。缩短睡眠时长,就会失去这些益处,因此学习后应尽快睡觉。
睡眠不仅是身体的休息,更是精神的恢复,对记忆、认知、神经、免疫、内分泌和情绪调节等都有关键作用。长期睡眠不足危害极大,会导致记忆和学习能力变差,增加各类疾病风险。
人会变得迟钝、情绪暴躁,容易发胖、生病。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大脑前额叶皮质与杏仁核的连接,降低对情绪中心的调节能力,引发情绪反常甚至精神疾病。
它还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早期预警信号之一,可能与毒性蛋白积聚有关。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激素平衡,导致暴饮暴食,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癌几率,影响生育能力,对心血管健康和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
解锁优质睡眠密码:良好习惯养成指南
(一)该做的事:
午后小睡:短暂的15分钟小睡,也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得到 “充电”,恢复一些精力。但要注意,下午3、4点之后就不要再睡觉了,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即便是周末和节假日也不要例外,要避免出现周末报复性睡眠的情况。
调节室温:相对偏冷的睡觉室温会更有利于睡眠,我们可以在睡前洗个澡或者用冷水洗洗脸,同时睡觉的时候也不要穿太多衣服。
适度锻炼:白天进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我们在夜晚更好地入睡,但要注意,在睡前两小时内不要进行大量运动。
(二)不该做的事
避免强光干扰:夜晚的灯光以及电子设备发出的光线,都会影响褪黑素的释放。所以在睡觉的时候,最好让房间完全黑暗,可以戴上眼罩,拉上遮光窗帘。睡前也不要玩手机,可以把手机放在其他房间,或者养成睡前看书的好习惯。
睡前禁忌:在睡前不要饮酒、抽烟、喝咖啡,也不要大量喝水,以免半夜上厕所,中断睡眠。
谨慎使用褪黑素:褪黑素比较适合倒班工作或者倒时差的人,普通人并不适合长期服用,因为它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避免床上 “磨蹭”:不要在醒着的时候长时间躺在床上,等困意来袭的时候再上床睡觉。如果养了猫,记得在睡前把猫扔出房间哦。
文本来源@林林Eileen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