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经常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2025年04月11日11:13:16 健康 1763

咱开门见山,今天要唠唠糖尿病患者喝水这件看似不起眼,实则影响巨大的事儿。你可别小瞧了喝水,对糖尿病群体而言,它没准就是改善身体状况的关键一招。

先讲讲糖尿病这病,大家都知道血糖高是个大问题,可你知道吗,身体里最容易因糖尿病 “受伤” 的,其实是血管。为啥糖尿病又被叫做 “血管病” 呢?就是因为那居高不下的血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刺激着血管壁。这就好比有个调皮鬼天天在血管壁上捣乱,时间一长,血管壁变得又厚又硬,血流速度也跟着变慢了。想象一下,血管就像河道,河道被淤泥堵住,水流能顺畅吗?河里的鱼虾能活得自在吗?人也是同样道理,血管不畅通,大脑供血不足,人就容易浑身乏力、头晕乎乎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

医生发现:经常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 天天要闻

这时候,喝水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你以为多喝水只是单纯 “稀释血糖”?那可太片面啦!关键在于,多喝水能增加血浆容量,让血液变得更 “稀”,流动起来更加顺畅。打个比方,把血液想象成倒在桌子上的液体,黏稠的果汁和清澈的水,流动速度能一样吗?血液越稀,在血管里 “奔跑” 就越轻松。这么一来,血管内皮受到的刺激减轻了,心脑供血也更稳定了。就有这么一位干建筑的朋友,以前一天就喝两三杯水,口渴了还硬忍着。结果呢,整天晕晕乎乎的,到了下午更是像霜打的茄子 —— 蔫了。后来他慢慢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哪怕不觉得口渴也喝上几口。嘿,不到半个月,他就感觉脑子清醒多了,干活都更有劲儿,再也不是那个一坐下就打瞌睡的人了。

再说说肾脏。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血糖一高,肾脏就跟着遭殃。为啥呢?因为多余的糖分得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肾脏就得像个不知疲倦的小马达,不停地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时间久了,肾小球压力增大,滤过膜就容易受损,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肾病。可问题在于,很多人一门心思扑在控制血糖上,却忽略了一个简单又有效的习惯 —— 多喝水。喝水为啥能给肾脏 “减压” 呢?这里面可有门道。

医生发现:经常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 天天要闻

水喝够了,尿量充足,体内的代谢废物就能更快地被排出体外。尤其是那些刚刚出现尿蛋白的病人,如果水分摄入不足,尿液浓缩,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可以说,喝水就像是给肾脏安装了一个 “水泵”,把毒素统统冲走,减轻肾脏的压力。有个办公室文员,工作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喝水,结果尿检时蛋白老是偏高。后来医生建议他每隔一小时就得喝一杯温水,他照做了两个月。再去检查的时候,尿蛋白指数竟然降了一半,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还有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日均饮水量在 2.5 升左右的人群,出现肾功能下降的风险,比喝水少的人降低了 32% 呢。当然,这得因人而异,糖尿病人得根据自己的心功能、肾功能情况来调整饮水量,但总体来说,规律补水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是实实在在、长期有效的。

医生发现:经常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 天天要闻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喝水还能影响胰岛素的 “灵敏度”。咱们常说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反应变得迟钝了,血糖自然就降不下来。其实,这个 “抵抗” 和细胞之间的交流密切相关。细胞之间靠什么交流呢?靠的就是细胞外液这个介质。简单来讲,身体里的细胞得泡在合适的 “水环境” 里,才能准确接收信号、做出反应。要是人长期水分不足,细胞间液变得浓稠,激素信号传导速度就会变慢,胰岛素就算拼命分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这就好比胰岛素在大声呼喊,可细胞却因为 “环境嘈杂” 听不见。有个自由职业者,一直靠控制饮食和口服药物维持血糖,但餐后血糖总是降得很慢,饭后整个人昏昏欲睡。后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他餐前半小时补充一杯水,饭后再适量饮水。结果,不到两周,连续三天监测的血糖曲线比之前平稳多了,胰岛素用量也能稍微减少一些。研究表明,每日饮水量在 1.5 升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相比于饮水不足者,其胰岛素敏感性评分高出约 18%。这数据说明啥?水可不只是让身体保持 “湿润” 那么简单,在细胞信号传递这件事上,它可是个默默发挥关键作用的 “幕后英雄”。

医生发现:经常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 天天要闻

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水就是那不可或缺的润滑油。润滑油加到位了,机器的各个零件才能灵活配合,就算机器有点 “年头” 了,也不至于锈得太厉害。很多人总觉得喝水不过是润润喉,没太当回事。可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简单的事儿,越容易被忽视,也越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糖尿病可不是光靠吃药就能完全控制好的,它需要生活习惯的配合调整。而喝水这个习惯,不花钱、不遭罪,还几乎没有副作用,唯一需要的就是坚持和用心。

糖尿病患者要是每天都能认真对待喝水这件事,定时定量,不等渴了才想起来喝,控制好一天的饮水节奏。你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举动,用不了多久,血管、肾脏、胰岛素这三大核心系统,都会因为 “水” 而悄悄变得更有活力、更有弹性。水虽不是药,却能在改善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方面发挥出堪比药物的作用。只要你把水喝明白了,身体自会给你一个安稳、轻松、少烦恼的未来。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大便是肠胃的镜子,出现这3种大便,赶紧调调脾胃 - 天天要闻

大便是肠胃的镜子,出现这3种大便,赶紧调调脾胃

在繁忙的工作和多变的生活节奏中,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肠胃不适的困扰。或是经常腹泻,影响了工作效率;或是便秘缠身,让人焦躁不安;又或是不明原因的腹胀、消化不良,严重时甚至影响生活质量。有时候,我们会去医院做个检查,医生说“注意饮食,调整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 天天要闻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2025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题为“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为提升公众对哮喘防治的认知水平,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指导,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主办,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护肺健康 畅享呼吸”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院士、专...
【有医说医】第27个世界哮喘日:我国患者超4500万人,有病还能运动吗? - 天天要闻

【有医说医】第27个世界哮喘日:我国患者超4500万人,有病还能运动吗?

“每次发作时,感觉我就像是一条被捞出水的鱼,又像被吸进外太空,空气稀薄,控制不了一点。”这是哮喘患者在网络分享的自嘲留言,诙谐中透着无奈,也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哮喘并非小病,而是一种随时可能打乱生活节奏的慢性疾病。每年春季,全国各地树木植物陆续进入飞絮期,加之气候温差频繁变化,通常被视为哮喘急性发作...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闻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现代人睡前刷手机、吃夜宵已成习惯,但2300年前的《黄帝内经》却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主张"空腹而眠"。古人这种反常识的养生法,如今被科学证实:适当饥饿感能让睡眠质量翻倍!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饿着睡更香"的千古谜题。 一、《黄帝内经》到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 天天要闻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觉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后还是感觉浑身疲惫,就像没睡过一样。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来唠唠,为啥刚睡醒身体却还是很累。 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睡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强调了合理作息对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 天天要闻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钟亚春76岁的吴奶奶近日从甘肃兰州坐飞机来到湖北武汉,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经痛的治疗。5月6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病房内,老人术后疼痛大为缓解,即将出院的她拉着医护的手道别。老人拉着医护的手表示感谢 通讯员 代雨朦 摄吴奶奶家住甘肃省兰州市,育有一儿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 天天要闻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忽视了生活习惯对血管的毁灭性伤害,不知不觉中,血管就悄悄“报废”了。那么,哪些习惯会加速血管的“报废”?出现哪些异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来看 年轻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报废 ■高糖饮食每天奶茶甜点不离口,熬夜还要吃夜宵,这些习惯会不断腐蚀血管内皮,让血管壁“坑坑洼洼”。■高...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 天天要闻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来源:新闻晨报】此前被媒体报道的 多篇妇科论文及文献中出现“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两篇涉及文献均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如宫颈癌、高危产妇等论文中出现多个男性病例。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 天天要闻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变快,负担加重的心脏更需要保护。中医五行学说里,夏季对应“火”,而人体五脏的心也属“火”,因此,传统医学提倡夏季“养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立夏要“养心”的原因,并推荐几个日常方法。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为什么要“养心...